书城心理学暖口味心理学
8345300000015

第15章 别让心浮气躁扼杀了你的快乐指数(3)

有一天,院长交给男孩一块石头,说:“明天早上,你拿这块石头到市场上去卖,但不是‘真卖’,记住,无论别人出多少钱,绝对不能卖。”

第二天,男孩拿着石头蹲在市场的角落,意外地发现有不少人好奇地对他的石头感兴趣,而且价钱愈出愈高。回到院内,男孩兴奋地向院长报告,院长笑笑,要他明天拿到黄金市场去卖。在黄金市场上,有人出比昨天高10倍的价钱来买这块石头。

最后,院长叫孩子把石头拿到宝石市场上去展示,结果石头的身价又涨了10倍,更让人觉得不可思议的是由于男孩怎么都不卖,这块石头竟被传扬为“稀世珍宝”。

男孩兴冲冲地捧着石头回到孤儿院,把这一切告诉院长,并问为什么会这样。

院长望着孩子慢慢说道:“生命的价值就像这块石头一样,在不同的环境下就会有不同的意义。一块不起眼的石头,由于你的珍惜、惜售而提升了它的价值,竟被传为稀世珍宝。孩子,你就像这块石头一样,只要自己看重自己,自我珍惜,生命就会有意义、有价值。”

的确,如果你自己都不把自己当回事,就别指望别人的器重。生命的价值首先取决于你自己的态度。珍惜独一无二的自己,珍惜这短暂的几十年光阴,然后再去不断拓展自己,世界才会认同你的价值。

印象派大师凡·高的画,许多人看过后都留下深刻的印象,他那黄色炽热的色彩和充满动感的线条,给予我们强烈的感受。凡·高的一生有着坎坷的境遇,他从26岁才正式开始学画,他在给弟弟的信中说,“我学习绘画很晚,而且我的生命很可能也只剩下10年的时间了,因此要加紧创作”。果然,他在36岁就过世了,但是仅仅10年间却留给我们许多不朽的作品。在艺术上的成就,他开创了一个新的时代。

生命的价值不在于它的长短,而在于是否能摆正自己的位置,实现自我价值。

老实做人,踏实做事

有一个人极不满意自己的工作。一次,他愤愤地对朋友说:“我的上司一点也不把我放在眼里,改日我要对他拍桌子,然后辞职不干!”

“你对那家贸易公司完全弄清楚了吗?对于他们做国际贸易的窍门完全搞通了吗?”朋友反问道。

“没有!”

朋友接着说道:“古人说‘君子报仇十年不晚’。我建议你还是好好地把他们的一切贸易技巧、商业文书和公司组织完全搞通,甚至连怎样修理影印机的小故障都学会,然后辞职不干。”

那人觉得朋友的“建议”有道理,就决定把公司当做免费学习的场所,等所有的东西都学懂弄通了之后,再一走了之,为此不是既出了气,又有许多收获吗?自此,他默记偷学,甚至下班之后,还留在办公室里研习写商业文书的方法。

一晃一年过去,一天,那人和朋友又见面了。朋友问:“你现在大概把公司的一切都学会了,可以准备拍桌子不干了吧?”

然而,那人却红着脸说:“可是我发现近半年来,老板对我刮目相看,最近更总是委以重任,又升官,又加薪,我已经成为公司的红人了!”

这则故事颇有几分“欧·亨利笔法”的意味。从故事所透露的“信息”看来,那个曾经极不满意自己工作的人,已经打消对其上司“拍桌子,然后辞职不干”之念是可以肯定的,因为他没有理由不珍惜眼前那“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可人景象。

这个人能够迅速改变“山重水复疑无路”的逆境,那位朋友充满智慧、用心良苦的规劝之语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但是不是每个人都有这样的朋友呢,难说。

在工作伊始,因为环境陌生、业务不熟、经验不足等问题,得不到上司的赏识,是常有的事。有的人能够正视现实,并最终用实际行动证明了自己。而有的人却不然,他们异常苦恼,觉得世界不公平,抱怨上司没眼光,甚至意气用事,做出了一些伤害自己、伤害别人的傻事。他们评价周围的环境、评价自己的上司和同事,但唯一忘记了去评价自己。

有一句话说得好:“要想有地位,就得有作为。”那个人能够从不被上司重视到成为公司里的红人,靠的不是别的,而是工作能力和工作业绩。

其实,平心静气地正视自己,客观地反省自己,既是一个人修性养德必备的基本功之一,又是增强人之生存实力的一条重要途径。正因为如此,曾参那句“吾日三省吾身”的话才成为千古名言;宋代大理学家朱熹才于《白鹿洞书院榜示》中郑重写下“行有不得,反求诸己”八个大字;而唐代大文豪韩愈才会谆谆告诫其弟子:“诸生业患不能精,无患有司之不明。行患不能成,无患有司之不公。”

社会本身可能有其不完美的地方,但即使是不完美,对于生活于其中的每个人而言也都是公平的。当我们在别人的心目中占不着“分量”的时候,当我们碰到不如意的时候,与其去抱怨,倒不如静下心来老老实实地做人、踏踏实实地做事。

将自己打造成行家

水滴石穿,绳锯木断。骐骥一跃,不能千里;驽马十驾,功在不舍。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贵有恒,何必三更灯火五更鸡,最无益,莫过一日曝十日寒。这些格言说的都是一个道理:用心一处,不要蜻蜓点水。

孔子一生怀才不遇,只好四处流浪,背井离乡。一路上跋山涉水,风餐露宿,某一日他来到了楚国一个山清水秀的地方。由于天气炎热,孔子及其弟子们便在林中歇息避暑。

正在这时,忽然看见一位身手轻捷的驼背老人正在用竹竿捉蝉,伸手一接便是一只,就好像是在变戏法一样,看得大家目瞪口呆。

孔子趁老人休息的时候,走上前去,向老人请教捉蝉的方法:“一会儿就捉了这么多,你有什么秘诀吗?”

老人说:“在五六月间里,我学着用竹竿头接运泥丸。开始接运两颗肉泥丸,使之不失坠,经过这样的练习,我捉蝉时失手的次数就不多;然后再依次增加泥丸的数目,到接运五颗泥丸而使之不失坠的时候,就会达到我现在的境界。我操纵我自身,就好像砍断的大树;我伸出手臂,好像枯槁树木的枝条。天地虽然大,物品虽然多,我心中仅仅知道蝉的翼。任何事物都不能干扰我捕蝉的心思。照这样的办法去做,怎么能捕不到蝉呢?”

孔子回头对学生说:“看来做任何事用心专一,不瞻前顾后,就可以达到神妙的境界啊。”

老人说:“你是穿大袖宽衣的儒者,怎么问这些事呢?好好地把我这一套技术记述下来,传给后人。”

另外还有一则故事,也说明了这一点。

楚国一位著名的钓鱼能手名叫詹何,据说他能够用一根蚕丝作为钓线,用芒草针作为钓钩,用小荆条或小竹条作钓竿,用半颗谷粒作诱饵,不管是在水流湍急的河中,还是在八百尺深的潭里,钓出的鱼要用车才能运走。而且他的鱼竿也不会有丝毫的损坏。

楚王也听说了詹何的钓术,很想知道其中的奥妙,于是把他召来,问他为什么有这么好的本领。

詹何笑道:“先父曾经对我说过这么一件事。有一个叫蒲且子的人射鸟,用很弱小的弓,在箭上系上极细小的丝,趁着风势射出去,能够把在青云之上飞行的大雕射下来。他之所以能够这样,是因为他用心专一,动作灵敏。我从他射鸟中得到启发,就专心致志地琢磨钓鱼的诀窍,经过了五年之久才把这一套手艺练就。现在,当我在河边钓鱼的时候,我就能做到心里不去想任何别的事,把钓线抛入水中,钓钩沉到水里之后,我的手脚就不轻不重,任何事情也不能打乱我。我一动不动,两眼静静地注视着河水。鱼就会以为我的钓饵是水里的尘埃或者水中聚集的泡沫,不知不觉地吞了下去,我顺势轻轻一拉,大鱼就被我钓了上来。这就是我为什么能成为钓鱼能手的道理。”

楚王说:“原来如此啊。要是我治理楚国能够引用这一道理,那普天之下的管理也就轻而易举了,你说是吗?”

詹何说:“是啊,两者的道理是一样的。”

做事情只要坚持做到两点,就能顺遂人意:一是用心要专一,不能三心二意;二是勤学苦练,熟能生巧。而现在很多人却做不到这两点,对事物一知半解,还自以为是,“满罐子不响,半罐子叮当”就是对某些人的生动写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