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水浒人物品评录
8342900000008

第8章 一忍再忍的林冲

一部《水浒传》,使林冲成了中国人近乎家喻户晓的英雄人物。逼上梁山这句成语,真正是由林冲引发而起。一个人能引出一条成语而且流传下去,也就不是寻常人物了。可这不寻常的人物确实是不好当啊,林冲有一本血泪账。儿时,曾随家长看过京剧名家李少春先生的《野猪林》,唱念做打,出神入化,一个鲜活奔放的林冲,撞得观众满眼。剧情杀心夺魄,至今历历在目。李少春先生已经作古多年,可是,那一句充满万世悲情的“大雪飘……”,真是穿越时空,仍在戏迷们的耳畔震撼,余音不绝啊。

林冲,人称豹子头,武艺高强,在上梁山之前,是皇上身边部队的军事教官。如果用现在的级别去套,应该是教授级的教官。正高职称?虽不中,亦不远矣!

按说,一个男人,老实本分,知书达理,有一身的好本事,又谋了一个薪水可观、待遇不错、有级别、很体面的正式工作(八十万禁军教头),又娶了一个贤惠美丽的爱人,还有一个真心疼你的老丈人,这不是世上的男人都能遇到的美事儿。可是林冲偏偏都遇上了,着实让旁人羡慕啊。林冲一定很知足,他心里的真实想法也应该是:好好在京城工作,一直踏踏实实安心干到退休。是啊,夫妻恩爱,前程光明,小日子也过得红火,至少是小康水平以上的好日子啊。赶明儿再生个大胖小子,那还不得乐得屁颠屁颠的啊。放到谁头上,也是幸福的事情啊,做梦也能笑出声来,遇到一个浅薄的男人,还不得美得走路顺拐喽,美得鼻涕泡儿都得天天冒着。而且林冲还是个很稳当的男人,不跳舞、不赌博、不泡妞、不吹大牛、不喝大酒、不打麻将、不进歌厅、不惹是生非、不招摇过市、谦虚谨慎、戒骄戒躁、遵纪守法、一慢二看三通过、有了快感也不喊!绝不会有什么麻烦事儿落到他的身上嘛。可是,不想什么来什么,什么叫祸从天降?大概就是指天上突然掉下来一块大石头,偏偏砸到了你头上。不是你不长眼,是石头不长眼。林冲做梦也想不到,自己的老婆让上司的儿子看上了、想上了、惦记上了(谁让你找个漂亮的老婆呢),这麻烦可就出来喽。

倒霉还倒在林冲的性格上,他不是无耻之徒,他没有能像吴起杀妻求将那样,把什么都看破了,只留下功名二字。如果林冲真是一个无耻之徒,除了功名二字,什么也不认,那问题就很容易解决了,也就不会有后来的麻烦了。上司的儿子不是喜欢我的老婆吗?行,送给你,我再娶一个就是了。天下漂亮的女人还不有的是啊。八十万禁军教头,高工资(送上了自己的老婆,必然讨了上司喜欢,还不得再给长一级或者几级工资啊!)再找个年轻美丽的女子肯定是件容易事儿。我也犯不着为了一个女人得罪了上司的儿子啊。得罪了上司的儿子,就等于得罪了上司,我今后的工作还干不干了?我的前程还要不要了?一句话,我还混不混了?

麻烦就在于林冲很在乎自己老婆,他很忠诚于爱情,也很看重自己的小日子,他绝不肯出让自己的老婆。这一点很让人敬佩。

问题很快就发展到了僵持的局面,林冲站到了尴尬两难的境地。哦,你林冲的爱情观、家庭观都十分符合中国自古的道德标准,无可挑剔。可是你林冲得罪了上司,你美好的小日子还能过得下去吗?甭说你的前程了,连你的小命都捏在上司的手里呢。摆在林冲面前只有两条路,要么,你把妻子当作礼物贡献出去,请领导的儿子笑纳;要么,你就得把高衙内这个混蛋宰了。这是不可调和的一对矛盾。这也是一种选择,是一种艰难的选择。

林冲会选择什么呢?

从人性的角度去体味,林冲心中当然是怒火中烧,他一定对高公子恨之入骨了,恨不得啖其肉、饮其血。可是这只是林冲心中的想法,林教头作为一个安分守己的国家公务员,他一定会努力说服自己:第一,先不要激动,也不要冲动,更不能激化矛盾。要想解决问题,就要想一个两全其美的办法。第二,要相信领导,相信领导的水平,相信领导会出面解决好这件事情的。可是实际上并不是这么回事儿:第一,已经没有两全其美的道路可走了。你林冲可以不冲动,可是高衙内冲动啊,而且还是不可抑制的性冲动。高衙内要激化矛盾啊。第二,领导的水平你林冲能相信吗?你的领导高俅先生已经完全偏袒他的宝贝儿子了。当然,读者不能一味指责林冲软弱,可以理解林冲的复杂心境,他想调和这突发的矛盾。他只是不想把事情搞大了,更不想把自己搞乱了,这是一般老百姓的心态,遇事能忍则忍,能躲则躲。作为旁观者的鲁智深倒是忍不了喽,气得嗷嗷乱叫(你鲁智深气得学狗叫也是白扯,这种事情朋友真是帮不上忙),可是当事者林冲还是忍了。或许林冲相信高公子会收敛,他相信高领导会出面平息这场突发的矛盾。林冲当了多年的国家干部不能白当啊,他相信领导,他早已经习惯与领导保持一致。这应该是他后来悲剧的起点。

《水浒传》读到这里时,读者肯定窝火,你林冲也是堂堂七尺高的汉子,怎么能这样窝囊呢?我们如果静下心来猜测,此时林冲对高太尉抱有的那一丝幻想,应该是有理性的根据。是啊,你高太尉作为一个高级干部,出了这样的事情,你怎么着也得教训教训你自家的儿子吧?至少你也得动动家法吧?这种事儿传出去,对你高领导的社会影响多不好啊。有读者可能会说,你林冲应该主动一些嘛,你可以去找高太尉谈谈,把真实情况谈清楚,实在谈不成,或者谈崩了,那就通过法律解决嘛。我林冲还不跟你们老高家谈了,找我的律师跟你们交涉,咱们上法院,打官司。可这是抬杠的话。林冲不是这种性格。

事情不会以林冲的善良愿望为转移,事态仍然在恶性地加温升级,而且向底线疯狂地冲刺,更大的危险正悄悄向林冲逼近。接下来的情节,是写官场黑暗,高太尉很快知道了儿子调戏下属爱人的丑事,可是高太尉的真实态度是什么呢?高领导说了,我才不管什么社会影响呢,我只顾我在我家庭里的影响。我要当一个好领导,我首先得当一个好父亲啊,我不能让我儿子不高兴啊。我儿子也是大宋的花朵嘛,也是将来大宋的接班人嘛,他现在正是青春期,有了这种事可以理解呀。我不能让他心理上受到挫折嘛。你林冲不同意?想不开?一个女人,你至于这样小气吗?你不是不愿意让出这个女人吗?那好,你可别后悔,我要帮着我儿子一块整治你林冲。还得往死里整。来人啊,咱们商量商量,怎么给这个不长眼的林冲治罪。

要当好一个领导,一个高级领导,水平如何暂且不论,首先一条要管好自己的老婆孩子,还要管好自己的亲戚朋友和身边的工作人员。历史的教训是,许多领导或者高级领导往往过不了这一关,家属出了问题,亲戚朋友出了问题,身边的亲信出了问题,这些领导大都是护短,千方百计捂着盖着,为其开脱。更有甚者,去帮着家属犯罪,以致搞乱了法度,扰乱了秩序,败坏了风气。当代这样的干部也有,谈歌这里不再多说。再想想高太尉,自己的儿子,欺男霸女,不仅不制止不批评,而且还帮助自家的儿子整治被害人,这叫什么事儿吗?大宋朝摊上这种高级领导干部,能不灭亡吗?最后宋徽宗被金国俘虏,押送到异国他乡去流放,也算是活该!

这里得说说高俅这个人物。一个踢球的出身,当然啦,球肯定是踢得不错,是一个球界明星,一些重大赛事上,他肯定拿过金牌银牌或者铜牌。要不怎么会让喜欢踢球的皇上格外欣赏呢。皇上如果不欣赏,怎么就会让高球星当了掌管军权的太尉呢?有人会说,这不是开玩笑吗,大家不会给皇上提意见吗?提也白提,皇上喜欢踢球啊,提拔一些球星也在情理之中。按照这个道理往下想,这个皇上得多混蛋啊。他祖宗在天之灵担心不担心啊?要是遇到这个皇上喜欢赌博呢?那天下的一些赌徒不都得提拔起来了啊。

是啊,像高太尉这么一个从球星提拔起来的高级干部,能有什么领导素质呢?那他手底下的人,不就都成了他脚下的球了,想怎么踢就怎么踢啊。先是一脚踢走了王进,再就是林冲。接下来还不一定踢谁呢?反正高太尉现在已经不踢球了,改踢人了。这种临门一脚的功夫,令当代的球星们高山仰止。写到这里,谈歌忍不住问一句:高俅这样的干部,绝迹了吗?

林冲最后被逼得没有了人生忍耐的最后底线,他终于走投无路了,唯有上梁山了,真真是没办法了。先是高太尉给他下了套,林冲带刀误进白虎节堂,便是充军发配了。再就是一路辛苦去发配,半道儿上还差点儿让解差给谋害了,亏得鲁智深暗中保护。好容易到了沧州,他大概考虑着有柴大官人面子关照着,自己好好服刑,好好表现,日后提前刑满释放,再回家接着过自己的小康生活去。这也算是一种美好的想法,这种美好的要求也不高啊,可就是实现不了,高太尉要斩草除根,派人追到沧州来杀他。草料场一场大火,林冲险些被烧死。行了,老实人给逼到这份儿上,算是急了眼了,还能有什么人生底线啊?就是高压线也拦不住了。开杀戒吧!结果陆谦几个都被林冲宰了。书读到这里,读者心中的怒气稍稍平息了些。

说到陆谦,还得写几句。其实林冲倒霉,多半是倒在了这个人身上。这个人原来跟林冲是朋友,书里讲,他跟林冲是自小就在一起玩耍,应该是“发小”,还应该是老乡,似乎还应该更亲近一些,林冲还真心实意地帮助过他。结果呢,他倒是为了巴结高衙内,使着劲害林冲。这种人,生活中很多,不妨举一个现实的例证。谈歌当年的一个邻居,姓名不提了,姑且叫他老林。老林在机关里当一个小公务员,工资挣得少,老林的爱人在街道上的小工厂上班,工资也不高,家里还有两个孩子,还有一个生病在床的老人。总之一句话,两口子生活得挺拮据。那年赶上机会了,上级鼓励大家下海经商,老林认真想了想,与其这样苦巴巴地过日子,不如打拼一下,就凑了点儿钱下海了。一年多过去了,老林的生意做得还不错,挣了钱的老林,就开了一个小厂子,加工一些小商品,效益也还好,老林家的日子就过得挺“小康”了,报纸上一宣传,于是,老林的名声就在外了。有句老话讲得都掉牙了,可现在仍然适用:穷在闹市无人问,富在深山有远亲。老林的一个小学同学这年下岗了,这个人的名字也不提了,姑且叫他“老陆”吧。老陆听说老林富裕了,就来找老林,说是想找个工作。老林还真热心帮了忙,让老陆在自己的小工厂里上班了。结果呢,这个老陆后来可是给老林惹了大麻烦。先是给老林的老婆拉皮条,于是,老林的老婆就有了外遇。然后,老陆又把老林厂子里的东西给偷出去了不少,还把老林的许多客户都给介绍到别的厂家了(老陆从中赚了不少好处费)。以至于老林最后家也散了,厂子也垮了。事后,老林恨得直想撞南墙啊。这个“老陆”不就是一个现代版的陆谦吗?您还别不相信,这社会上还真是有这样的人。还是那句老话可靠:善良的人们啊,你们要警惕!

一部《水浒传》,唯独林冲是被上级领导一步一步逼得无路可走,才上了梁山。其他人,大都是自己惹了事由,一屁股烂泥,擦不干净,也处理不了,干脆一躲了之。与其说那些人是逼上梁山,莫如说他们是躲上梁山。三十六计,走为上计。往哪儿走?普天之下,莫非王土。都是皇上的地儿。躲?上梁山躲着去吧。那地方有点儿像当代社会的金三角地带。什么人都能去,而且好多人都还是带着人命去的。

这梁山泊啊,真是一个不好说清楚的去处。前年去山东,有朋友带着谈歌一路游玩,到了所谓的水泊梁山(这里指所谓,是因为谈歌不大相信,那里就是梁山泊旧址?反正客随主便,人家怎么说,谈歌就怎么听吧),路上一块大青石,当地的朋友说,这即是当年林冲雪夜上梁山途中歇脚处。谈歌试着坐了上去,四下环顾,只觉山风阴阴,扑面而来。或许有林教头的千古悲情至今未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