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冰与火的洗礼—中国民营企业家的心路历程
8332000000011

第11章 我们的观点——扶持企业:政府应该“锦上添花”还是“雪中送炭”?

据2007年5月份的报道,从2007年起,杭州市将在全市范围内选择有影响力和代表性的150名民营企业家,每年由市里统一组织,选调优秀的医务专家,由地方政府拨付专项资金,分批为民营企业家进行体检。许多评论者认为,在整个社会医疗保障尚不健全的今天,政府更应该关注那些看不起病、吃不起药的普通公众,政府用纳税人的钱为有钱人体检,这种“锦上添花”的行为暴露了地方政府的公共福利和公共服务政策背离了社会公平与正义。

但是,像这种只顾“锦上添花”、不愿“雪中送炭”的例子还有很多。2005年年底,中央财政将一笔100亿元的巨额补偿打入了中石化的账户,一时间引发了众多争议。原因是,中石化虽然在炼油业务方面遭受亏损,但扣除这一损失外,2005年前三季度,中石化依然凭借自己的绝对垄断地位获得了264.76亿元的净利润。因此,有评论者称,这项补贴看似是“雪中送炭”,实际却是“锦上添花”,使中石化2005年获得了395.58亿元的纯利润,比2004年增长了22.57%。而另一方面,众多民营企业意欲进军石油行业却遭受了“玻璃门”,叫苦不迭,中石化的垄断地位却因为这笔巨额补偿而变得更加巩固。

实际上,政府不但对国企和民企实行了区别待遇,对各类民营企业也未能采取一视同仁的态度。某省从2003年起,每年筛选100家具有一定规模和发展潜力的成长型民营企业予以重点指导和扶持,促使其尽快做大做强。此处的“成长型民营企业”,是指在较长的时期内(如三年以上)具有持续挖掘未利用资源能力,不同程度地呈现整体扩张态势、未来发展预期良好的企业。该省还决定,要及时调整百家成长型企业的“入围”名单,那些不具备成长性、发展潜力不大的企业会随时被“无情”地剔除出这个名单。政府对成功企业的呵护还不止于此,另据报道,东部某省组织30位拥有过亿资产的老总在高校接受为期12天的封闭式脱产学习,共计42万元的培训费用全部由政府出资。政府的财政收入本是由大、中、小各类企业一同贡献的,但却被政府花到了一小部分“成功企业”的身上。

与此同时,对同一个企业而言,在不同的发展阶段,也往往受到政府的不同待遇。在成长初期,企业面临最多的困难,最需要来自各方面的帮助,但实际情况却往往是告贷无门,申请各种审批时困难重重,还经常遭受政府的“白眼”。而一旦企业做大做强后,政府的态度就会发生很大的变化:不但企业本身能享受到各种优惠政策,被树立为“典型”,成为政府优先考虑的对象,连同企业家本人也不断受到各种“嘉奖”,被树为楷模,甚至被政府、媒体捧为“明星”式的人物,进入工商联、政协或人大。像这样“锦上添花”的政府行为举不胜举。

帮助最有活力、最具备发展前景的企业,使得它们能够迅速地丰满自己的羽翼,成为市场竞争中的佼佼者,日、韩等国的发展中曾有过先例,它们的许多著名企业就是在官方的一手扶持下壮大起来的。但政府应该认识到,政府的职能切不能局限于“锦上添花”,更多应该“雪中送炭”。实际上,最能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保证社会公平与和谐发展的政府行为应该是“雪中送炭”。

众所周知,市场遵循的是自由竞争的机制,在这种情况下,“物竞天择,适者生存”成为一种必然。而政府调节的出现,恰恰是为了弥补市场调节的不足,以避免经济大规模的波动,并保证社会公平。政府如果不能以一视同仁的态度对待所有企业,反而“嫌贫爱富”,不但不能弥补市场调节的不足,反而会加剧社会不公,造成资源配置的扭曲。

说到底,“雪中送炭”也好,“锦上添花”也罢,都是一种政府干预市场经济的行为,都是一种行政干预,应该慎之又慎,否则就会扭曲市场的培育和发展。其危害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首先,政府的态度实质上决定了资源的流向。因此,政府的“嫌贫爱富”首先造成了一种资源配置的扭曲——政府掌握的资源本是由全社会所贡献,却被政府倾斜到了那些所谓“优秀”的企业,这对于小企业或弱势群体而言,本身便是不公平的。更容易造成企业的寻租行为,促使企业通过行贿和其他非法手段,以较低的成本获得丰厚的政策回报。这正是著名经济学家安·克鲁格(Anne Krueger)女士经常讲的“挑选赢者”(Pick Winners)的错误,即政府并不具备挑选优胜者的能力,应该由市场决定资源的流向。

其次,政府的“嫌贫爱富”,花过多的精力做“锦上添花”的事,就会“捧出”许多“特权企业”和“特权商人”。这些“特权企业”和“特权商人”不仅有碍于市场公平和司法公正,更容易破坏社会经济安全,形成资源浪费,威胁社会公共环境和金融体系的安全,其危害性是不言而喻的。此外,政府无原则地宠爱这些特权企业,结果往往导致企业丧失进取精神和活力。因此,“锦上添花”过了头,就成了一种“捧杀”。我们许多国企和民企的领导人不就是被这样“捧杀”的吗?

再其次,政府又用何种标准、何种手段来“挑选”这些所谓的“优秀”企业呢?如何保证它们是市场竞争中的佼佼者?具体到民企发展而言,其贡献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的半壁江山。但是在政策环境、税费负担以及公平待遇方面,民企受到的依然是“非国民待遇”。因此,为了更加充分发挥民企的巨大活力,政府应该及时向民企“雪中送炭”,改善民企的生存环境。这对于整个中国经济的发展都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从这个意义上说,“雪中送炭”也许比“锦上添花”要好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