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下午,深圳的一个做微电子的高新技术企业,过来办理迁入。仔细一看材料,不是简单的迁入,是迁走之后再回来。
这个企业是迁到深圳周边地区,当时是因为当地有一个招商引资的政策,结果企业迁过去之后,发现环境并没有当地政府宣传得那么好。遇到的第一个问题就是办理生产的环保审批卡壳。其实该企业的微电子项目是无污染的,在深圳只要求备案就可以了,并没有繁杂的手续,但在当地办起来非常繁琐,这个企业还请了中介,花了钱不说,也没办下来。因为环保批文没办下来,又导致企业没有生产许可证,面临着罚款,也已经被罚了。最重要的是,招不到人,原有的技术工人不愿意去,到当地干了没几天要回来,在当地招人,根本没有这样的高新技术人才。招普通的工人吧,当地的人流量又少,也是招不到。百般艰难,生存需要,又想回来。
说到此时,又想到另一个上市公司。这个企业是新年后上班的第一天,陈如桂市长来市民中心行政服务大厅窗口看望大家时遇到的。当时企业急切地向市领导诉说要迁回深圳的愿望。他们也是回迁,他们更痛苦,原来这个企业是从山东滨州迁到深圳的,为此我们窗口还派人到当地取回档案,为的是全力引入这个上市公司。但由于经济环境的严冬,公司有些支撑不下去了。这个时候北京有一个战略投资者准备投资他们,但前提是要他们迁到北京去,但是他们办理落户北京的时候,股东之间发生了分歧,有的股东坚决认为深圳的营商环境是最好的,所以不想离开深圳,不配合落地,这个时候他们又想回来,但其实档案已经由我们这边发出了……
我清晰地记得,陈如桂市长听了办事人员的陈述后,说道:“特别欢迎你们回来,相信你们在深圳所能够得到的政府支持,一定是在其他地方所没有的,在这一点上深圳是有自信的。”
民营企业的发展或上市公司的发展,都会遇到困难,而在共克时艰方面,政府应该跟企业站在一起。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这两个例子是一大堆这样类似情况的代表,但这足以说明深圳的营商环境和深圳的实力,对企业充满了吸引力。
应该说,深圳不断推出的优质政务服务项目,规范的市场经营环境,以及优质的人力资源供给,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有力支撑。但另一方面,深圳土地资源的短缺、土地资源的挖掘不足,以及税负的沉重,还有就是过高的房价留不住高精尖人才,也打压了大量的制造业公司。
经济越发展越要讲法治,公开透明的政府运行规则,健全的法治发展环境,在一定程度上又弥补了深圳的不足。
参加一次演讲时的最后一句话,我还背得挺熟……张开双臂,与你同道,深圳伫立南国,窗口是有温度的服务,欢迎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