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族企业已经有几百年的历史了。从历史上看,在私有制条件下,最早的企业均是家族企业。因此,探讨家族企业的起源就是研究企业为什么会形成。对此,经济学家们从不同的角度做出了解释。亚当·斯密和马克思很早就探讨了分工对企业形成的作用。艾尔钦和德姆塞茨从团队生产的角度分析了资本主义古典企业的形成。
一、亚当·斯密和马克思的分工协作理论
从历史上看,企业是社会分工与协作发展的直接结果。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以手工制造业为例详尽地探讨了劳动分工的好处,并指出“一个国家的产业与劳动生产力的增进程度如果是极高的,则其各种行业的分工一般也都达到极高的程度”。分工之所以能提高劳动生产力的原因在于三方面:一是提高劳动者的熟练程度;二是节约劳动时间;三是有助于改良和发明新的劳动工具。斯密还举例说明了分工的程度与市场范围的关系,即市场范围越大,分工就越可能细化并稳定;反之,市场范围越小,分工就越不发达。
《国富论》出版于1776年,那时正是英国资本主义的成长时期,封建性的行会手工业已逐渐分化瓦解,资本主义工场手工业发展兴盛,并正开始向机器大工业过渡。这些手工业工场相对于家庭作坊和行会手工业来说,具有真正意义上的企业特征,标志着现代资本主义企业的产生。所以,斯密对分工的分析,可以说是对古典家族企业内部组织的较早的分析,虽然没有明确指出资本主义古典家族企业产生的原因,但是强调了分工在企业形成中的作用。
马克思继承并发展了斯密的观点,认为资本主义企业是资本家雇佣工人生产剩余价值的一种分工协作组织。在《资本论》中,马克思从剩余价值生产的角度研究了协作,并以此对资本主义企业从手工工场开始到大机器工厂制度的确立的历史过程进行了精辟的分析。
马克思认为,获取剩余价值是资本主义生产的不懈追求。为了得到更多的剩余价值,办法之一是让更多的工人一起劳动。马克思认为,“许多人在同一生产过程中,或在不同的但互相联系的生产过程中,有计划地一起协同劳动,这种劳动形式叫做协作。”协作劳动不仅提高了个人的生产力,而且创造了一种生产力,这种生产力本身必然是集体力。协作要求较多的工人同时劳动,因此要求单个资本的积聚达到一定的最低限额,以雇佣足够数量的工人并购买需要的生活和生产资料。独立的手工业者、手工业行会中的师傅,或是家庭手工业作坊的家长,如果能积累足够的资本以雇佣较多的工人,在同一场所大规模协作生产商品,获得剩余价值,就形成了资本主义最初的企业,即业主制企业。
“资本主义生产实际上是在同一个资本同时雇用较多的工人,因而劳动过程扩大了自己的规模并提供了较大量的产品的时候才开始的。较多的工人在同一时间、同一空间(或者说同一劳动场所),为了生产同种商品,在同一资本家的指挥下工作,这在历史上和逻辑上都是资本主义生产的起点。” 业主制企业最初的典型形态就是手工工场,它是以比简单协作更进步一些的分工协作为基础的。从16世纪中叶到18世纪末,它是资本主义社会的主要企业形态。工场手工业的产生源自两种方式:“一方面,它以不同种的独立手工业的结合为出发点,这些手工业非独立化和片面化到了这种程度,以致它们在同一个商品的生产过程中成为只是互相补充的局部操作。另一方面,工场手工业以同种手工业者的协作为出发点,它把这种个人手工业分成各种不同的特殊操作,使之孤立,并且独立化到这种程度,以致每一种操作成为特殊工人的专门职能。因此,一方面工场手工业在生产过程中引进了分工,或者进一步发展了分工,另一方面它又把过去分开的手工业结合在一起。”所以说手工工场是分工协作的产物,即资本主义古典的业主制企业是分工协作的产物。
二、艾尔钦和德姆塞茨的团队生产理论
自斯密和马克思以来,企业理论大体经历了两个阶段,即新古典经济学的企业理论和新制度经济学的企业理论。在新古典经济学中,企业被假定为一个既定存在,被看做是一个市场函数,反映的是投入和产出之间的技术关系。在此基础上,新古典经济学研究企业如何在价格机制的引导下实现利润最大化。至于企业为什么存在,内部是如何组织的、如何运作的等问题不是新古典经济学关注的对象,因而,在新古典经济学那里,企业本身是一个“黑箱”。
直到1937年科斯的经典论文《企业的性质》问世,人们才开始关注对企业自身的研究,形成了较为完善的新制度经济学的企业理论体系。科斯提出,企业与市场是资源配置的可相互替代的方式。通过市场进行资源配置是有成本的,企业形成的原因是为了减少市场交易费用而把交易转移到企业内部,因此,企业是对市场机制的替代。两者间的主要不同体现在:市场是通过契约形式完成交易的,而企业是依靠权威在其内部完成交易的。企业内部的交易也会产生费用,因此,企业会扩大到如此规模,使得在企业内部再进行一次交易的费用等于同样的交易在市场上完成的费用。科斯的成就在于提出了交易费用的概念。之后,威廉姆森等人在此基础上深入研究了交易费用产生的原因。以交易费用为核心,重点探讨企业与市场关系的理论被称为交易费用学派。科斯解释了企业的存在,但没有解释为什么现实中同时存在多种类型的企业,以及不同企业内部的结构是什么样的。以德姆塞茨为代表的学者侧重于分析企业内部组织结构及企业成员之间的代理关系,他们的理论被称为代理理论。这两种理论的共同点是都强调企业的契约性、契约的不完备性及由此导致的所有权的重要性。
以艾尔钦、德姆塞茨为代表的代理学派用团队生产理论解释了资本主义古典企业的产生。按照团队生产理论的观点,企业之所以能够作为市场机制的替代物,是因为通过企业内部的分工合作能够有效地降低交易成本,节约交易费用。在企业这个契约联结的内部,各要素所有者分工合作,联合生产,因此,可以把企业称为一个联合生产的团队,企业实质上是一种“团队生产”方式。团队生产的特点是,一种产品是由若干个集体内成员协同生产出来的,在技术上不能区分每个要素所有者或成员产出了多少,总的产出也不是单一要素产出的简单加总,而且任何一个成员的行为都能影响其他成员的生产效率。由于最终产出是全体成员共同努力的结果,每个人的贡献难以精确地进行分解和观测,因此,不能按照每个人的实际贡献去支付报酬。这样,团队成员就存在着通过偷懒等机会主义行为牟取私利的激励。这也就是所谓的道德风险(moralhazard)问题。为了减少偷懒行为,必须对团队成员的行为进行监督。为了有效地、低成本地进行监督,监督者的选择就十分重要了。
艾尔钦和德姆塞茨认为,必须让部分成员担任监督其他成员的工作。为了让监督者有监督的动力,必须赋予其剩余索取权。也就是说,在总产出提供的要素报酬中,扣除其他要素所有者的合同收入后,剩余的部分归监督者所有。这样,监督者才会产生监督团队成员努力工作、提高效率、增加产出、获取最大剩余收益的动力。为了使监督更有效率,监督者还必须掌握修改合约条款及指挥其他成员的权力,否则他就不能有效地履行他的职能。另外,监督者还必须是团队固定投入的所有者,因为由非所有者的监督者监督投入品的使用成本过高。团队中固定投入的所有者包括企业厂房、设备等生产资料的投入者,即资本家和劳动力的拥有者工人。由于有形资产比劳动力更具有专用性的特征,而且有形资产具有可变卖、回收的特点,所以资本家不仅有能力而且实际上承担了企业生产的风险。如果经营不善出现亏损,资本家就会因其资产的专用性而处于再谈判中的不利地位。同时,资本家也可以其投入资产作为抵押,用以弥补其他要素所有者的损失。因此,资本家在团队生产中存在经营风险的约束,如果由资本家同时获得剩余索取权,就可以实现激励与约束的统一,提高产出的效率。
因此,团队生产中企业的所有者、管理者、剩余控制权的拥有者是统一的。企业的投资者拥有剩余索取权,具有监督团队成员努力工作的内部动力,所有权与管理权的统一成为一定生产水平条件下最有效的产权制度形式。这样经典的资本主义企业就产生了。
以上两种理论都以协作或团队生产取代个体生产作为解释业主制的古典企业组织形态产生的基本出发点,都认为这种取代是由于效率方面的原因。只不过斯密和马克思的分析是从历史的角度,结合资本主义发展来进行的,更强调了企业产生的特殊经济条件和企业的资本主义性质,而团队生产理论从理论一般的角度分析了业主制企业这种制度安排产生的原因。这种早期的家族企业———业主制企业产生后,随着经济的发展、技术的进步,不断进行自我调整,从而演变出近代和现代的家族企业及现代公司制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