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智慧决定成败
8319900000075

第75章 给低值易耗品增值

在一般人眼里,低值易耗品因为“低值”、“易耗”而“不值钱”,可是为什么不反过来想一想,为什么就不能给低值易耗品“增值”呢?“增值”了它不就不是“低值”了吗?不就可以扩大企业的盈利空间了吗?

这方面比较典型的例子是,突破电气公司董事长林海音的创业案例。

优质高价闯新路

1995年,当时国内移动式电源插座(俗称“拖线板”)销量最好的北京西单商场,该产品月销售额只有1000元左右。由于这种产品没有质量保证,所以毁坏速度和更新速度都很快。当然,零售价格也不高,每个只卖三五元人民币,多少给人以一副寒碜相。

很多人都感到这个市场不大,没有什么发展前途,可是林海音却不。他认为,这其中潜伏着巨大的市场发展机会,只要能改变它的低值易耗品形象,提高其科技内涵,就会前途无量。

就这样,林海音在当年成立了突破电气公司,专门生产移动式电源插座,决心在这方面要“突破”一番。

公司成立后,林海音的主要精力放在了对同类产品的技术革新上,尤其是在功能和外观上实现了一种质的飞跃——

从外观来看,它的个头变大了,上面增加了各种各样的插孔;

从技术上看,它广泛运用了多用孔专利技术,特别适合于各种进口家电的电源插座,这在国内同类产品中是一个创新,填补了一项市场空白;

从质量上看,它采用PC合金新型材料。因为具有由绝氧因子构成的阻燃成分能够阻止插座燃烧,而其他同类产品使用的都是普通塑料材质,很容易烧糊、烧焦,因而安全性有了极大提高。

当然,进行这样的改进后,其成本价和售价也都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

仅仅从材料质量上看,PC合金材料的价格就比普通塑料材料要高出8倍。所以,他们的第一批产品投放市场后零售价定为198元,第二批才降为125元。

高价产品如何打开市场

价格和同类产品相差如此悬殊,突破牌电源插座有销路吗?林海音开始时也非常担心,可是他认为自己的产品值这个价,所以坚持既定方针不动摇,一直到现在,产品价格都在一二百元之间。

他觉得,价格相对稳定有好处,能够给市场一个相对稳定的形象。

抢占技术制高点

1996年,国家规定,所有电源插座生产企业都必须执行与国际标准一致的新标准。这样一来就淘汰了国内大部分生产厂家,而突破电气公司由于产品质量过硬,则取得了由当时国家机械部颁发的第一张新的生产许可证。

有了这样的底气,林海音厦门大学毕业后在“振华851”营养品公司做销售时积累的经验告诉他,突破牌移动插座应该进入北京各大商场。

于是,他把产品送进了赛特、燕莎、西单等商场,销售形势一度不错。

大力拓展专业渠道销售

2001年9月开始,由于全国各地商场的销售体系发生变化,不少商场开始撤出电器柜台,或者把柜台移到地下室或顶楼。

随之一来,突破牌移动插座的销售量也急剧下降,公司的零售市场份额从过去的40%一直下降到后来的10%,依靠商场销售越来越不灵光了。

所以,林海音此时采取另一种策略,大力发展行业渠道销售,企图取得此消彼长的效果。

据此,该公司从2002年开始调整渠道策略。凡是零售渠道中出现单点亏损的,坚决撤下该网点。同时,紧紧抓住工业品市场等专业市场,如电信企业、航天企业等专业渠道。

在这方面,他们还是有一定优势的。因为早在几年前突破牌移动插座就较早进入了对产品技术质量要求高、市场门槛却相对低的外资企业。

产品进入外资企业的特点是,只要攻破一家,后面的订单就会纷至沓来。

所以,当他们的产品最早进入了摩托罗拉以后,西门子、思科等外资企业,以及海尔、网通等国内知名企业也都纷纷慕名而来,要求对其产品进行配套。

就这样,突破牌移动插座的销售在零售市场无力回天,可是在行业渠道销售上却一花独放。

一涨一跌,两者相比,整个市场销量仍然以每年40%的速度在快速增长。

按需定制

在拓展专业渠道销售的同时,突破电气公司努力开展按需定制业务,在这方面下了不少功夫。

例如,他们参与航天插座质量标准的制定,历时两年半,先后有公司技术、生产、财务、销售、企划等部门参与其中,最终终于成为惟一允许生产航天专用转换器的企业。

到现在为止,他们按需定制的业务已经超过了1/5,而且市场份额正在迅速扩大,客户对象也在逐步升级。除了行业用户以外,还扩大到了大中电器、沃尔玛等商业伙伴那里。

不断提高技术含量

突破电气公司由于改变了移动插座的低值易耗品定位,使之成为一种具备高科技内涵的电器保护设备,从而取得了成功。所以,它们必须不断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以保持这种技术优势。

正是因为如此,几年来,突破牌移动插座不断提高技术含量、增加使用功能,如保护门专利技术、防雷技术小型化、过载保护、漏电保护等,在市场缝隙中寻求生存、发展之道。

面对一些实力企业如TCL、四川长虹、海尔集团、澳柯玛等纷纷进入移动插座生产领域,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的新形势,林海音反而对前途充满信心。

他认为,行业竞争加剧正好说明这个市场容量很大,否则,这些企业也不会把目光投入其中。

虽然突破电气公司和这些企业相比,无疑是小巫见大巫,可是与这些企业中的移动插座生产部门相比,自己又无疑是巨人。

就目前国内市场而言,移动插座年销售额超过1亿元的企业没几个,而据他估计,这个行业的市场容量至少在100亿元人民币以上,所以发展前景非常乐观。

这就是创新者的思维和目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