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上市公司资本结构与公司治理绩效关系研究
8316200000002

第2章 序二

传统的公司治理理论是建立在西方现代公司制企业所有权与经营权两权分离基础上的,由于英美等国的上市公司股权分散,股东普遍存在“搭便车”现象,因而需要一种规范的制度安排来约束公司经理人的私利以保证全体股东财富最大化。然而,近期的研究表明,新兴市场上的上市公司股权普遍集中,使得传统意义上的股东与经理人之间的利益冲突转化为大股东与中小股东、债权人等利益主体的冲突,股权结构优化成为改进公司治理绩效的关键所在。目前我国上市公司的股权分置改革已经基本完成,股改后股权集中度和股权构成都将发生较大变化,改革后的新股权结构如何影响公司治理将成为国内学者进一步的研究重点。

张立达博士写的这部由博士论文修改而成的《上市公司资本结构与公司治理绩效关系研究》选择资本结构与公司治理绩效关系问题为研究对象,具有较强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作者在充分梳理国内外现有文献的基础上,从大股东与小股东利益、经理人私有收益、债权人破产保护机制出发,论证了负债融资对于改进公司绩效、抑制大股东对小股东利益侵占所具有的治理效应,得出了资本结构非对称条件下的债权治理功能缺失的基本假说。作者以公司负债融资的治理效应为主线,构建了公司治理、股权结构、债务结构和公司绩效的互动模型,并经过2SLS检验证明上市公司资本结构与公司绩效关系具有显著的“内生性”,发现财务杠杆与公司价值符合“倒U型”关系。作者尝试按统计模型回归拐点的分组方法对股权结构与公司绩效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得出了一些较有价值的研究结论。本书的研究成果及政策建议对通过优化资本结构来改善中国上市公司治理质量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总体上看,该书结构严谨,资料丰富,逻辑清晰,论证合理,研究方法具有一定的创新性,研究结论可靠,写作规范,表明作者具有扎实的管理理论知识和较强的独立科研工作能力,文章可以对引入其他治理变量情况下模型的显著性和稳定性问题继续深化研究。该书是作者精益求精的一部著作,值得一读。

是为序。

徐向艺

2008年10月于山东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