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世纪伟人毛泽东珍闻
8315100000041

第41章 最高的领袖,最低的索取

1949年10月1日,毛泽东在天安门城楼亲手升起第一面五星红旗,从此,共产党成为执政党,毛泽东成为华夏亿万同胞的最高领袖。这对他的亲戚朋友来说,自然也是至荣至幸。亲帮亲,邻帮邻,乃人之常情。于是毛泽东迭接亲朋信牍,要求安排工作、特殊优待、救济困难、入党、升学……论权力地位,这些事对毛泽东来说,区区小事,何足挂齿。一个招呼,一次电话,足以使亲戚朋友皆大欢喜。可是这位最高领袖没有这样做。他没有忘记进城前自己所批的“以功臣自居的情绪”和对全党关于“去掉不良作风,保持优良作风”的告诫。在开国伊始,百废待兴的紧张日子里,他日理万机,但仍连连向亲友写信劝告:工作问题“不宜由我推荐”;政府“派你什么工作就做什么工作”“不要有任何奢望”;升学的事,“能否考取,听凭学校”“我不宜于向学校写信”;入党的事,应“向当地组织请求,听候解决”“未便率尔绍介”。又向家乡的各级政府打招呼,对他亲戚的“任何无理要求不应允许”,甚至“生活困难要求救济”的事,也只能“照一般农民那样去解决,不能给以特殊救济”。还曾就母亲文家有人骄傲,“不大服政府管”一事写信表示:“文家任何人,都要同乡里众人一样,服从党与政府的领导,勤耕守法”“不能有任何特殊”“不能因为他们是我的亲戚就不批评他们的缺点错误”。

亲戚朋友没从他身上得到好处。对自己的子女,毛泽东同样不准有分外的要求。1950年11月,毛岸英在朝鲜牺牲。老年丧子,悲痛异常,毛泽东仍强忍悲痛劝慰儿媳刘思齐说:“战争嘛,总是要死人的。不能因为岸英是我的儿子,就不应该为中朝人民牺牲。”刘思齐请求将毛岸英遗体运回,他摇摇头说:“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不是还有千千万万志愿军烈士安葬在朝鲜吗?”后见刘思齐精神创伤太重,才同意由他自己出路费,让刘思齐去为毛岸英扫墓,但不准惊动朝鲜政府,往返仅几天。

在经济困难的20世纪60年代初,他的小女儿李讷在学校也常饿肚子,回家来就狼吞虎咽地吃着红糙米掺芋头饭,并委屈地对父亲说:“我的定量老不够吃,上课肚子老是咕噜咕噜叫。”厨师见她饿成这样子,向毛泽东建议,李讷太苦了,是不是能给她另想点办法。毛泽东皱着眉头说:“与全国人民比较,她还算好一些。我心里也不好受。我是国家干部,国家按规定给我一定待遇。她是学生,按规定不该享受就不能享受。”他接着不无感伤地补充道:“还是恪守本分的好。我和我的孩子都不能搞特殊,现在这种形势尤其要严格。”

毛泽东进京后在中南海丰泽园的住宅是5间老式建筑,窄小、阴暗、陈旧,白天也得开灯。他常散步的小院子,砖面也坑洼连连。有关部门几次提出翻建,都被毛泽东拒绝了。后趁他去北戴河疗养之际,才推倒重建成现在的样子。毛泽东回来后很不高兴,认为大可不必重建。他室内除了皮面皱褶的旧沙发以及必用的桌椅外,没有任何装饰品。毛泽东的吃穿也很简单。他爱吃糙米、辣椒、红薯,若要他提要求,就提这些。他穿的衣服不少都补过。有一次甚至穿了一条屁股磨破、用缝纫机缝补过的裤子接见外宾。谁能想到,这些就是一个泱泱大国最高领袖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