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不懂带人,你就自己干到死
8314700000013

第13章 走对7步,迅速把庸才变干将(7)

员工会给你提供一些他认为不同的事情的细节信息。很明显这个问题是有答案的,否则员工不会选择3这个数字。你认可了他的回答,希望他给出尽可能详细的描述,解释什么是不一样的,所以他给出了数字3。让他继续说下去的魔法是“还有什么吗?”这类问题。

当你发现他已经穷尽了问题可能的细节,你进行到下一步,邀请他展望10的情境。很重要的是,不要问他要实现10,他准备做什么。如果你问这么大的一步,或者是更糟糕的情况,你要求他达到10,你们两个人都会有失败的危险。所以,只是引领他迈一小步。

可以问这样的问题:“很好,你对于3的情况了解得很清晰。那么,从3开始,你觉得你可以做的最小的前进的事情是什么?你需要做什么不同的事情?”

他给出的回答是,他认为要使情况变得更好,可以做什么小的事情。你只需要认可他的回答,他的回答实际上是他对自己的建议。那么,你现在的任务是帮助他坚持可行的前进的步骤。你可以通过描述他具体可行的行为,复述他的话,与此同时,你还可以帮助他避免迈出太大、太有风险的步伐。

在这里,使用构建解决方案的问题的艺术是,和你的员工一起,保证他迈出的步子很小。这种方式的魅力是,你作为管理者,不需要告诉他要做什么,而是他自己发现接下来应该做什么,也就是说,他为自己的工作进展负责。你的任务只是在后面指导。

当你发现员工在回答自己要做的事情时能把握关键,你会恭喜他,然后问下面一个问题:“很好!如果在接下来的几天或者几周里,你可以迈出这几小步,那么你在从0到10的标尺上前进到了哪里?”

你的员工可能会说:“应该会在5的位置。”

现在你总结这个评量对话,推动你的员工去做他刚说过的小的事情:“如果在接下来的几天或者几周里去做你刚刚说过的一些事情,看看情况会有什么不同,是不是个好主意?你还可以分条记录每天做过的事情,记录下细节方面有什么不同。我们过几周讨论一下你的进展。好好工作,祝你好运!”

在下一次会议上,你会再次使用10分的评量:“在我们上次的会议上,我们使用了一个衡量的方式,你找出了许多小的有效的前进方式。现在在同样的这个标尺上,也就是0代表问题很大,10代表情况足够好,我们现在处于什么位置?”

很少有人会说情况还停留在同样的位置,这很容易理解。他从做得好的事情开始(也就是为什么是3),这给了他一个好的开始。通过构建解决方案的谈话慢慢前进,员工自己——辅之以管理者的一些帮助——指出了朝着10前进的方法。这样做有一个简单而明显的原因,对于自己提议的事情,人们很少缺乏尝试的动力,而在这个尝试的阶段,有很大可能情况会因为人们的行为而改善。这些不同就是第二次会议要讨论的内容,而第二次会议和前一次会议的流程是一致的。

2.有效性评量

有效性评量的一个经典模板是:“好,这个关于我们新的投资计划的会议已经开了1个小时了,我听到了大家一些很有建设性的建议。现在请允许我问一个问题,在一个从0到10的标尺上,如果0代表‘我们可以讨论一整天,但是不会有什么用’,10代表“这是一个非常有用的会议’,我们现在在什么位置?”

在你使用可用性评量问句时,你是在邀请员工进行开放性的评价,要允许大家给出不同的回答。这与另外一种常见的情况形成鲜明对比——人们过于挑剔,扼杀了所有建设性的套路。与此同时,因为焦虑而扼杀任何形式的评价也是致命的。这正是有效性评量标尺方便快捷之所在。

开放地提出这个问题,这样在场的每一个人都有机会给出自己的反馈,根据目前的情况进行适时的调整。假设这个问题的回答是“一个大大的0,这个会议毫无结果”,那么你的下一个问题是:“好,我们应该讨论,什么使这场会议会有用?”如果员工给出的数字比较高,比如说3,那么你接下来问这样的问题:“好,如果说我们已经到了3的程度,那么这次会议上我们已经讨论了什么内容呢?”这个问题的回答将带领你们迈出走向解决方案的第一步。

当你向团队成员提出这个有效性评量的问题时,如果大家给出不同的回答,是很自然的事情。你要给每一个人机会,说自己认为的数字是几,为什么是这样。这会让你对团队与问题有一个整体的感受。例如,下面是一个对团队使用有效性评量的例子:“大家好,今天我们作为一个质量项目小组又在一起开会。我们可以这样说,两个月之前的时候我们从0开始,开始了这个项目,那么在一个从0到10的标尺上,0代表两个月之前的情况,10代表实现了ISO9001,现在我们是在什么位置?”这时候,每个人可能会有自己的数字。有些人说4,有的人说6,还有人认为只有2,你可能还会听到有人说7,你要花时间问每个人这个数字背后的细节和情况。在问了一轮之后,你邀请团队共同选择一个数字。“好了,作为一个项目团队,我们目前处在4的位置。4意味着什么呢?我们做了什么,达到了4的程度呢?”让团队成员列出他们做了什么,达到了4的程度,然后接着问:“要在接下来的两周达到5,我们需要做什么?”这样你帮助团队勾勒出了一步步前进的路径,确保团队在一小步一小步前进,这样失败的可能性很小。这种开放性很可能可以推动大家朝着未来的目标前进。

这种有效性问题在使用的时候也可以不进行评量打分。在一个具体话题的讨论中,你可以问对方这样的问题:“我们现在讨论的方式是不是有用?”以开放的方式邀请对方给出反馈。这种问题的目标不是让对方欣赏你作为对话领导者的身份,而是让对方把注意力集中到谈话的目标上。不管答案是什么(是或者否),总会有可能的下一步。如果答案是否的话:“我们讨论什么,才能对这次会议有用呢?”

如果答案是“是”的话,你就有了赞扬的空间,可以说一些类似“很好,谢谢,那么在对话中你觉得具体是什么内容让你觉得有用呢?”的话,你得到的细节对于更进一步讨论解决方案是很有用的起点。

亲爱的读者,恭喜你现在已经读到了这本书的第93页。在一个从0到10的评量中,0代表“我在浪费时间”,10代表“读这本书对我很有用”,你处于哪个位置呢?

3.积极性评量

这是一个积极性评量的标准范式:“在一个从0到10的标尺上,0代表‘这是一个不可能完成任务的情况,我们没有任何动力去尝试或者做什么’,而10代表‘我们会竭尽所能处理这个问题并解决它’,我们现在处于怎样的位置?”

在这种情况下,管理者和员工倾向于给出较高的评级,我们可以善加利用。如果人们直白地说是0,你知道作为管理者,你有很多工作要做。而如果你得到的是其他的数字,那么你都可以以之为起点。除了0之外,不管别人给你的是什么数字,首先表示赞扬,然后问为什么给出了这样一个动力的数字。顺便说一句,要问细节、细节、更多的细节!当你发现对方讲的关于鼓舞人前进的细节已经穷尽了,你可以用这个问题继续你们的对话:“很好,要让你有更多一些的动力,你会需要什么?当你看到评量数字在上升时,你觉得自己做了哪些不一样的事情呢?”

通过提出这样的问题,认可对方的回答,鼓励他们迈出小步前进,你便实现了鼓舞员工前进的目的。你没有发号施令,对方的回答本身就说出了要改善事情的状况以及他们需要做的事情。于是,你不是在牵引他们,而是从后面轻轻地推动,使他们朝着理想的方向前进。这就是领导力。

使用评量问句的步骤

在阅读这些不同类型的评量问句时,你会注意到它们背后有一个隐藏的范式。为了让你更简单地使用评量问句,你可以基于下面的步骤,根据你的情况进行调整。

①准备,请对方允许你问一个评量问句。

②给出一个范围,0代表评量的起点,比如,最困难的情况,而10代表“足够好”。

③问:“你现在在哪里?”

④接受对方给出的任何数字,然后……给出一个(小的)赞美:“很好。”

⑤问:“要达到这样的程度,你已经做了哪些不一样的事情?”

⑥不要反驳对方的回答,重复对方的话,强调这些改变。

⑦问“还有什么吗?”引出对方更多的细节。

⑧拓宽问题,问:“如果我问你的同事、上司、工作伙伴这个问题,他们会怎么回答我?”

⑨问:“你要迈出的最小的前进步伐会是什么?”

运用评量问句的诀窍

1.对员工的回答做出积极的反应

不管你的员工选了什么数字,一定要给出积极的反应。如果在从0到10的范围内,员工认为在1的位置,你会反馈说:“好,也就是有10%的进展,1代表我们有什么进展呢?”如果在下一次会议上,他还是说情况是1,你可以回应说:“好,虽然情况很艰难,那么你是如何保证我们依然有10%的进展的呢?”有时候,在后面的会议上员工可能会把数字倒回到之前的位置。不要着急,要接受这个数字:“好,上次你在5的位置,这次在3,为什么呢?你有什么事情做得不一样了,我们又到了3的位置?你会如何防止我们继续倒退,比如倒退到2的位置呢?是不是你忘记做什么事情,如果你做了,我们可以回到5的位置吗?”

2.先问数字背后的原因

不管在这个评级中,员工选了什么数字,要先问是他做了什么,让他选了这个不是0的数字。

员工给出的回答指向了资源和问题的例外情况,这是员工已经在用的东西。“好,在一个从0到10的评级中,0代表没有进展,10代表有相当程度的进展,我们现在在什么位置?”“在7的位置。”“很好,为什么选7呢,你已经取得了什么进展呢?”问对方已经在做什么,这让对方告诉你他已经知道的信息。提出问题之后,从对方的回答中你得到的细节越多,问题就越有用。要充分使用这个问题:“还有什么吗?”回答中的信息总是包含着通向解决方案的资源和方式。

最好不要太快问对方评量中更高的数字将意味着什么,因为他们常常不知道如何回答。一旦你确定了现在是什么数字,你要尽力压制问对方如何进展到10的冲动。那是太大的一步了。如果对方能回答这样的问题的话,可能一开始他就给你10的评级回答了。

要慢慢地问员工,要向上走一点,他们会做什么不一样的事情。比如:“现在我们在6的位置,什么代表着你向上走了一步呢?要达到6.5的位置,你会做什么呢?”或者你可以把问题反过来:“你现在在6的位置,当你达到6.5的时候,你会做什么不一样的事情呢?”小的改变更安全,要比大的变化更容易发生。

记住,渐变优于剧变。

3.评级的数字是一个象征

商业世界中的人们通常喜欢数字。在工作中,数字常常指向具体的事实。你银行账户里“单位货币”的数字从客观的角度展现了你在财务方面的富裕程度。仓库中机器部件的具体数字从客观的角度展现了仓库里货物的价值。

但是,在评量问句中的数字是不一样的。你在评量问句中得到的回答不是所发生的变化在数学角度的衡量。这些数字是指示器、指针、路标,而不是考卷上的一个分数。所以,牢记这些数字是对于发生的变化的象征,会对你很有帮助。

这会有几个效果。首先,你永远会接受对方给出的数字,不会质疑。其次,任何给出的数字不是衡量的基准线——你不会像预算或者销售指标那样使用评量问句得到的数字,于是这不会导致两人的争吵,阻碍前进的步伐。再次,在下次会议上,你再次问到评量问句的时候,不需要记住上次会议的数字,来检视实际上的进展。你只须继续问他们更多构建解决方案的问题,让员工做比较。最后,数字所包含的内容要比数字本身更重要。数字3对A的意义和对B的意义完全不同,给出的数字只是个驱动器。

4.让其他同事参与进来

“如果我们问上司,他认为我们在一个从0到10的标尺上位于什么位置,他会怎么说?0代表‘战略计划远远没有完成’,10代表‘我们有一个可行的、准备好实施的战略计划’。”

“你告诉我你的小组处于7的位置,其中0代表‘几乎完全缺少市场动力’,10代表‘我们的运作完全是由市场驱动的’。很好,你觉得如果我问你的客户同样的问题,他们会给出怎样的评量呢?”

“谈到你团队中的两名新的销售,在0到10的标尺上,0代表‘新手,他们需要从头了解我们的产品和市场’,10代表‘他们完全准备好了,可以独立去争取客户’,你告诉我你觉得他们在过去的几个月里上升到了8的位置,你是怎么注意到的?他们有什么不同,使作为销售经理的你和他们自己都认为达到了8?他们的同事会给出怎样的数字?他们的客户呢?你员工的其他同事认为,他们要想达到9的水平,需要有哪些改变或者学习哪些额外的知识?”

“现在你在0到10的标尺上上升到了5的位置,其中0代表‘我觉得我不被这个新团队接受’,10代表‘我真心觉得自己是团队的一员’,你的团队成员是如何注意到你的融入的呢?当你到了6的位置时,你觉得他们会看到你有什么不一样的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