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创业时代的六堂必修课
8313900000007

第7章 扁鹊的医术

古时侯,有一位名医叫扁鹊。他的两个兄长也精通医术,但是只有扁鹊最出名。

有一天,魏文王问扁鹊:“你们家兄弟三个,都精于医术,到底哪一个人医术最好呢?”

扁鹊回答:“我大哥的医术最好,二哥第二,我最差。”

魏文王听了觉得很纳闷:“你说你医术最差,那为什么反而你最出名呢?”

扁鹊说:“因为我大哥治病,总是在病人病情发作之前。就是在病人都还不知道自己生病的时候,他就察觉了这个人将生病,于是提前采取措施帮他把病给治好了,而这些只有我们家的人才知道,所以他的名声没办法传出去;我二哥治病,都是在病人病情刚发作的时候,他就把小病控制住,然后及时把病给治好了,大家就以为他只能治一些轻微的小病,所以他的名声也传不出去,只在本乡里有些小名气;而我呢,都是在病人病情最严重的时候治病。”

“一般人看到的都是我在经脉上穿针管来放血、在皮肤上敷药,所以大家都以为我的医术高明,我的名声因此响遍全国。其实道理不是这样的,我们行医治病就是要减少病人的痛苦,我要在病情发作的严重期,病人最痛苦的时候,才能给人看病;我的大哥和二哥却能在病情发作之前或刚开始发作的时候就把病给治好,真正减少了病人的痛苦,所以他们的医术都比我高明。”

魏文王恍然大悟:“原来是这样啊,你说得真是太好了,这正如治国的道理一样,一切都要想在前面,在问题的发生之前,就一定要有处理和应对方法了。”

魏文王从扁鹊的话里悟出了治国的道理,这是英明之举。其实在我们的工作和生活中也是这样,我们遇到的大问题一般都是由小问题累积起来的,解决小问题容易些,解决大问题就难了。能够及时的发现和预见问题的发生,并把它解决在萌芽状态,这既减少了解决问题的成本,又避免了问题带来的更严重的影响,这在企业的经营管理中更是如此。

企业的小问题如果不及时解决,容易日积月累形成“严重问题”,产生“慢性危机”,形成企业发展的极大风险隐患。俗话说:“预防重于治疗”,能防患于未然之前,更胜于治乱于已成之后,由此观之,企业问题的预防者,其实是优于企业问题的解决者。一般人都认为,足以摆平或解决企业经营过程中的各种棘手问题的人,就是优秀的管理者,其原因是这些人往往站在幕前成为公众人物,容易引起注意。一个优秀的企业管理者,能在出现问题和矛盾之前,或是问题和矛盾还处于萌芽阶段时,就能及时发现,并把问题迅速解决。其实,真正优秀的管理者应该具有前瞻性和谋划性,能够将企业发展的风险降到最低,而不是一味起到“消防员”的作用。要知道,问题到了一定的程度是没有办法解决的,正所谓亡羊补牢,为时已晚。

多数成功企业的管理似乎都很平淡,也往往看不出管理者的雄才伟略和非凡作为,甚至有时不显山不显水。其实,那恰恰是管理到位的表现。所以,上面“扁鹊三兄弟”的故事未必真实存在,却确实生动地表明了“什么是最好的管理者”。

作为优秀的企业管理者,要导入问题管理机制,建立对日常性、系统性等不同程度类别问题的处理方式及通道,同时还应建立配套的责任制度及激励制度,这些都有利于促使员工积极参与企业问题的挖掘与解决,对避免当前问题演变为企业危机、为企业的风险防范提供有效途径。建立问题管理机制,要充分发挥企业文化的作用,强化“勇于承担责任”的企业文化理念。要从领导、制度等层面体现企业对问题的重视、对员工集体解决问题能力的信任,促使员工转变回避问题、不敢提问题的消除态度,促使员工大胆挖掘问题、积极参与解决问题,从而避免由问题演化为危机。因此,管理者必须是进行问题管理,而不是危机管理。

在预测、发现、解决问题上,要记住以下观点:

问题总在长大,解决需要动力。

用平常心寻找问题是不够的,要用“挖掘问题”的态度和方法,才能准确、到位地发现问题。

表达问题比发现问题更重要。

阶段、层次、角度、对象四方面因素决定了问题挖掘方法和解决方案的差异。这也称为问题管理的四论(阶段论、层次论、角度论、对象论)。

监控问题有时比解决问题更重要。事后控制不如事中控制,事中控制不如事前防患于未然。

治本总比治标好,治标总比不治好。

优秀大公司并不比创业小公司的问题少,快速发展的企业和阶段性成功的企业存在更多需要解决和能够解决的问题。

管理只有恒久的问题,没有终结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