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创业时代的六堂必修课
8313900000024

第24章 不要盲目和别人攀比

主人将一批货物分成两份,平均分给驴和骆驼,由它俩驮运。

驴看见自己驮的东西和骆驼一样多,于是非常气愤地跑到主人面前絮叨:“主人给骆驼吃的食物比我多一倍,凭什么让我和它驮一样重的东西?”

走了一段路,主人看到驴支持不了,就把一部分货转移到骆驼背上;再走一段路,驴更没有精神了,主人又把货物转移过去一部分;最后,驴身上已经空无一物。

这时,骆驼瞪着驴说:“你现在还会认为我不该比你多吃一倍的食物吗?”

所谓的盲目攀比,就是在不了解自己也不了解别人的基础上与别人盲目比较。往往是不该比的偏要比,该比的又不比。比较常见的就是千方百计地打听人家的秘密,拿自己的长处比别人的短处,喜欢与别人比收入,比待遇,比职位,而在能力上和做人处事上与别人的差异缺乏了解。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马克斯威?马尔兹说过:不要拿“他人”的标准衡量自己,因为你不是他人,也永远达不到他人的标准。同样,别人不一定能达到你的标准,一旦你明白、接受和相信这个简单明了的真理,你就能正确认识自己了。

正确认识自己,是兵家的座右铭之一。兵家的另一个座右铭是,正确认识对手。这就是“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也就是说,只有充分了解并掌握敌我双方的兵力部署、火器配备、天时地情、战略目的等等,并综合分析判断双方之强弱所在,然后作出扬己之长、克敌之短的正确决策,才能取得成功。但遗憾的是,实战中往往出现较多的是,一方总是不惜一切代价想方设法去获取对方的情报,而对自身所处的位置和具备的能力不做客观的分析。或者过高估计自己的力量,结果以卵击石,以失败而告终;或者过低估计自己的能力,畏首畏尾,结果使战机丧失。

正确认识自己,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不然的话,古希腊戴尔菲神庙入口处就不会刻上那句“认识你自己”的名言了。事实上,现实生活中许多人常常像走在楼梯上一样,抬头看“我低你一级”,回头看“我高你一级”,自觉不自觉地在言行上犯下“老子天下第一”的错误。

有这样一件真实的事:在一家公司里,有个部门经理向总经理辞职。由于这个人才华出众、业绩超群,总经理便对他多方挽留,不但主动给他增加薪水,还承诺在短期内给晋升职务。于是,这位部门经理便打消了辞职的念头,继续留下来为公司服务。

这个消息,很快传到了另一个部门经理的耳朵里。他认为自己也是一个部门经理,如果同样向总经理辞职,总经理必定会给升职加薪以作挽留。想到这里,他立即走进总经理的办公室,表示自己也想辞职。不料,总经理毫不犹豫地对这位部门经理说:“好吧!既然你去意已决,我也不好强人所难。祝您另谋高就,前程似锦!噢,对了,请你尽快补交一封辞职信给我。”

原来,这个部门经理一向表现平平,业绩不佳,总经理对他早就有意见了,只是找不到适当的机会把他开走。这一次既然他主动送上门来,总经理正好顺水推舟,何乐而不为?结果,该部门经理弄巧成拙,不但没有像别人那样得到升职加薪的优厚待遇,反而连原有的职位也丢掉了。他之所以落得如此下场,完全是因为盲目与人攀比的缘故。

人必须正确掂出自己的分量,认清自己的实际状况,这样才能给自己一个恰如其分的定位,不至于产生非分之想,提出非分的要求。如果看不到这一点,一味地盲目与别人攀比,就会对自己产生错觉,从而做出傻事、糊涂事。这无异于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必将得不偿失。

人一生的奋斗过程其实就是战胜自我的过程,要想战胜自我,当然首先要尽量地了解自己。如果对自己的优点,缺点都不清楚,那就很难在工作中扬长避短,挑战自我。

当然,人是可以改变的,而且人的潜力也是无穷的。但每个人对自己还是要有一个基本的认识,要能比较客观地看待自己的能力,性格。如果过高地看待自己,很容易受到挫折。当你发展顺利,平步青云,一路鲜花掌声时,要时刻提醒自己保持清楚,不能滋生骄傲情绪,不能目中无人,目空一切。要像刚起步时那样看待朋友,看待生活,要一如既往地勤奋忠实。很多人就是在取得一点成绩以后就认不清自己,于是把自己和原来的“我”分开,同时也把自己和朋友、亲人分开,使自己游离与真实的自我之外。其实这时在很多人眼里,他已经是个另类人物。一旦一个人失去了一颗平常心,那他也就离失败不远了。很多成功的企业家之所以出事,就是因为没能很好地找准自己的坐标,没能把现在的自己和原来的自己联系起来。而且当一个人成功时,周围人的吹捧也是最容易乱分寸的,所以明白人永远是以自己心中的自我为基准,决不在乎别人的吹捧。

只有清醒地认识自己,正确地认识自己,明白自己的身份,弄清楚自己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才能把自己应该做的事情做好,才能使自己在与人相处、与事相处时,真实地了解和确切地把握自己所处的位置、角色和能力,才能够明白自己有什么长处从而加以保留并发扬光大,有什么短处从而极力避免,使自己的言行符合角色定位,实现自我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