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中层主管枕边书
8308700000063

第63章 与同级相处的八条原则

每个公司都有许多等级相同的中层主管,这些中层主管该如何相处呢?美国著名管理学家杰弗森说:“中层主管相互之间的共同合作是保证公司成功的一种基础。”为此我们提出了以下几条原则:

(1)互相补台,积极配合

同级之间应当积极主动地配合,齐心协力地工作,以求得最佳的整体效应。所谓互相补台、积极配合,就是既要有合作精神,又要有补台意识。这是对同级中层主管“行为”方面的要求,也是处理同级关系的又一条重要原则。众所周知,在现代社会中,任何一个部门及其中层主管,都需要与其他部门和中层主管配合。那种“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的“小国寡民”的思想;那种“各人自扫门前雪,哪管他人瓦上霜”的旧有的做法,既不符合时代的要求,在实际工作中也是行不通的。在这里,同级中层主管应当正确把握“集体利益”与“个人政绩”之间的关系,惟有处理好了这个关系,才能真正做到积极配合和互相补台。在积极配合的同时,还应强化补台意识,采取行之效的补台措施。当同级有困难时,应当热情地帮一把;当同级有问题时,应当尽力地挽救一下;当同级出了差错时,应当主动地弥补一下。而不要视而不见、见而不帮、帮而不力,更不能抱着看“笑话”的态度来“欣赏”同级的困难、问题和差错。

(2)见贤思齐,强者为师

处理同级关系,不仅要有“容人之短”的肚量,而且要有“容人之长”的胸怀。所谓见贤思齐,强者为师,就是要主动地向贤者看齐,虚心地拜强者为师。这既是对中层主管“气度”方面的要求,也是中层主管处理同级关系的重要原则。毋庸讳言,处于同一层次的中层主管之间,由于资历、阅历和受教育程度等方面的不同,使其无论是在能力、水平还是气质、修养方面,都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对此,应当积极地向贤者看齐,看到别人行的,多想想自己为什么不行、怎么才能行;虚心地拜强者为师,看到别人强的,多想想自己为什么不强、怎么才能强。切忌以己之长比他人之短,拿己之优比他人之劣;更不能嫉贤妒能,采取不正当的方式和手段“挤”别人,来个“我不行你也别行”、“我不强你也别强”。前者既有利于自身的提高,又有利于处理好同级之间的关系;而后者则既不利于自己的提高,又有损于同级之间的关系,甚至还会成为受人唾骂的“小人”。

(3)互相尊重的原则

互相尊重,是因为每一个中层主管都有明确的分工和职权范围。如果一个中层主管擅自超越自己的职权范围插手别的中层主管职权范围内的工作,就会使他人产生一种被人瞧不起、不被尊重的感觉,甚至会产生一种被人“夺权”的想法,这样就会使中层主管的自尊心受到伤害。因此,一个中层主管在完成自己的本职工作后,有能力和有必要帮助他人工作时,一定要掌握好分寸和尺度,掌握好时机和方法。

尊重,一方面表现为自尊,另一方面表现为尊重别人。人都有自尊心,中层主管尤其如此。当一个中层主管在某些方面落后于他人,或某件事情做错了的时候,心中会产生一种既不服气、又自责的情绪或感觉,害怕自己的威信下降,暗下决心要赶上去。在这种情况下,其他的中层主管既要热情地支持、鼓励,又要善意地指出其不足,不要袖手旁观。随着社会的进步、企业的发展,一大批有文化、有知识、年富力强的中青年进入到领导班子中来。虽然都是同一级别的领导,但由于年龄、资历、经验、文化知识的不同,使他们有着不同的思想感情和不同的心理。某些年纪大的中层主管,他们虽然文化水平、干劲、精力与年轻干部相比差一些,但经验丰富,办事稳妥,遇事冷静,有许多解决问题的经验和办法,这是年轻干部所不能比的。青年干部要尊重老同志,尤其要尊重他们的自尊心,遇事多征求他们的意见。

(4)宽容别人的原则

在领导关系中,中层主管的宽容水平越高,就越能与人搞好关系。而一个人心胸狭窄,处处不容人,就不会有更多的朋友,也就当不好中层主管。宽容别人偶尔的过失,是必备的素质。

作为一个中层主管要有宽广的胸怀和气量,对于别人的缺点和短处应该持包容的态度,并想办法用自己的长处去弥补。当然,容忍并非是无原则的迁就,而是要在相互交往中互相宽容。

(5)支持和帮助的原则

一个能够在事业、生活等各个方面相互支持的领导集团,才是一个有力量的战斗集体。中层主管之间在工作、生活、学习中相互支持和帮助,是圆满完成工作任务的前提。中层主管之间的相互支持,往往体现在具体工作和生活中。例如,当某一中层主管同他人有矛盾的时候,你不是袖手旁观、置之不理,而是主动地帮助调和、解决矛盾,这就是一种支持;当某个管理者在工作中遇到困难、阻力的时候,你主动地帮助他排忧解难,在人、财、物等方面给予帮助,这就是支持;当大家对某一问题发表意见、看法,而真理又在少数人一方的时候,你能够顶住多数人的压力,站在少数人一方,这也是支持。支持体现在工作、生活、学习中的每一个环节。支持可以通过各种形式表现出来,对有成绩的中层主管进行表扬,对正确的意见、看法表示赞成,对不正确的观点或做法提出诚恳的、善意的批评,等等。中层主管之间如果能够在这些方面相互帮助、支持,那么他们的关系就会越来越密切。

(6)学会自制的原则

中层主管之间在交往过程中,往往因为在某些事情上意见、态度、看法不一致而发生分歧,甚至会出现争吵、发脾气的现象。在这种情况下,学会控制自己,增强自己的自制力是十分重要的。如果双方在对某一问题交换自己的意见、看法的过程中,不考虑对方的性格,不能很好地控制自己的情绪,就会言辞激烈,伤害对方的感情。一个人经常发怒是很难与人相处的。虽然在相互交往过程中有些事情是很令人生气并引起人们发怒的,例如一些明知故犯的错误,一些不合理的要求,一些背后的“小动作”和造谣中伤等。遇到这种情况,切不可感情用事,要理智,要认识到:尽管都是中层主管,但每个人的思想觉悟、修养、水平是不一样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短处,你自身也可能有做得不对的地方。

在双方意见不统一,容易产生争论的情况下,中层主管首先要想到,自己的激烈言辞和发脾气会给对方带来什么影响?发怒是否会有助于解决问题?发怒会造成什么后果?自己有哪些做得不对的地方?等等。如果能想到这些,就会使自己的情绪冷静下来,从而减少争吵和伤害感情的事情发生。

(7)以诚相待的原则

一个中层主管在与他人交往的过程中若能以诚相待,对方就能以礼相还。“投之以李,报之以桃”乃是人之常情。但要真正做到时时处处真诚待人,是相当困难的。有时你的真诚会被别人误解,甚至遭到别人的冷遇;也许有人还会把你的真诚看作是“刘备摔孩子,收买人心”,这些都会给你带来心灵与感情上的痛苦。所以,真诚往往需要时间与实践的检验。真诚不仅体现在工作上的支持与帮助,更体现在生活上的关怀。一个中层主管如何知人并让人知己,除了工作上的了解外,更重要的是工作以外的了解。因为生活中的“中层主管”才是真正的“自我”。中层主管之间通过“非正式的关系”进行交往,相互了解各自的脾气、秉性、爱好、家庭生活,倾诉内心的忧虑和困扰,获得对方的理解和同情,则会增进相互间的真正了解与友谊,为精诚合作奠定感情基础。总之,无论在工作中还是在生活中,都采取诚实的原则,中层主管之间就会减少猜疑,减少矛盾,减少工作中的困难和阻力。“精诚所至,金石为开”用在中层主管之间的相互关系上,是十分恰当的。

(8)相互信任的原则

信任别人和被别人信任,这是一个中层主管高贵品质的表现,也是当好中层主管的前提。相互信任、互不猜疑是处理好同级中层主管之间相互关系的一个重要原则。信任,一方面是自己要言必信、行必果,给对方以信用感;另一方面是要相信对方,遇事不要胡乱猜疑,更不要依据自己的臆想来推测对方如何如何。中层主管之间的相互信任,可以减少许多因猜疑所浪费的时间和精力。信任是在相互间的交往中产生的,一个人只有自己行得端、立得直,才能有值得别人信任的地方,才能期望得到别人的信任。同时,信任别人,还要正确地看待别人对自己的忠言和直言,千万不要把这些话当作别人对你不信任的信息加以“反馈”,正是因为别人信任你,才敢于向你讲真话,敢于向你倾诉肺腑之言。

只有与同级相处好了,在工作中才能心情愉悦,避免同事之间发生矛盾,有利于构建自己良好的人际关系,也有利于在今后的工作中与同事互相搭台、互相进步,促进工作绩效的不断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