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名人的读书经验
8308400000022

第22章 新思维创造新景观

活学活用是一种财富。

经营的世界天地广阔,五彩缤纷。它给每一个肯动脑筋的经营者提供了施展抱负和才华的机会,它也给企业家和企业带来了赚取财富的机会,能否活学活用是其中的关键。

善于活学活用的生意人,在生意的发展中定然会走向成功与卓越,定然会获得财富,实现其人生价值。智者与愚者的差别,并不是明明白白地在脑门上写着的,而是隐逸于他们的经营思想行为、日常生活及立身处世之间。智者胜,较之于常人,有时仅胜于一念之差、一思之异、一谋之别;有时则胜于三载之功,十年之苦,半世之劳。智与非智因一念之差而造成经营成败的事例不胜枚举。

倘若生意人缺乏这种应有的经营眼光和活学活用的精神,通常会"闻得鸡好卖,连夜磨得鸭嘴尖",一哄而上,硬往一条道上挤;盲目开发新产品,不考虑市场占有率有多大,各种层次的消费者各占多大比例,发展前景如何;因循守旧,安于现状,缺乏创新意识等等。这就是缺乏经营谋略的表现。

成功的生意人往往在那些有利可图而又无人涉足的空白领域兴起,往往在与传统的经营思维模式根本不同的境界上思考,往往在风险大但效益高的市场中搏杀,往往是敢于提出"不怕做不到,只怕想不到"的经营观念,这恰恰是其有"志"而又有"智"的过人之处。

广东华隆公司总裁卢俊雄,家产已超过亿元,而当初他创业的时候,却是半分钱也没有。他靠做旧书生意积累了最初的财富。旧书生意使卢俊雄脑子变得聪明了,知道了如何赚钱的一些门道。但真正使卢俊雄发财而成为亿元富豪的,却是一次意外的事件。这次事件彻底改变了卢俊雄的命运。

1980年的某一天,卢俊雄到广州白云宾馆去进些专门卖给华侨而不是老百姓的书,想拿到大街上卖给老百姓,满足普通人的猎奇心理而多赚些钱。结果,还没有得手就被作为嫌疑分子给扣住了,一直到晚上8点多钟才放他回家。他的父亲听完了他的陈述之后,和蔼慈祥地对卢俊雄说:"孩子,就算穷一点,也要穷得有志气。要赚钱没有错,但要光明磊落,不能再这么干了。这样吧,我给你三本邮票,你去集邮吧。"

就是这次被扣事件,就是这三本邮票,彻底改变了卢俊雄的一生。卢俊雄拿着三本邮票,他所要做的,并不是利用手中仅有的一点点靠卖书卖报赚来的本钱去当什么集邮专家、邮票收藏家,他的目标是发财,是赚钱,所以涉足邮市的第一步,他便当起了"炒"家。

邮票市场和其他行市不同,它有着极为独特的游戏规则,邮票价格的总趋势永远会上涨。一般邮票的升值率为30%(年均数),远远高于银行存款利率,而且远远大于其他生意。卢俊雄看准了这一点。

还在初中二年级时,卢俊雄就筹建了广州市第一个自发性质的中学生社团"省实集邮社"。当时,卢俊雄只是帮助爱好集邮的学生代买各种邮票,而从中捞取一点点"劳务费"。

随后,卢俊雄利用邮市中的一条规则,"邮票无国籍,凡200枚以内的邮票夹在信封里邮寄无须纳税",开始步入了国际邮票市场。

1986年底,还在念大学二年级的卢俊雄又创下了一个惊人之举:他要给深圳大学那些勤工俭学者从广州批发贺卡。更绝的是,卢俊雄不要当年的时鲜,而指明只要去年的积压货。在这一点上又一次显示出他非凡的生意眼光。因为地域不同,这些在广州的积压品到了深圳,依然是新鲜抢手货。奇迹就这样创下了:10天之内赚到3300元。

1987年,卢俊雄用卖贺卡赚来的钱办了一份《南华邮报》,并将报纸免费寄给全国2000多名搜集来的集邮爱好者,仅在1月份就做成三万多元的邮票生意。1987年5月,《南华邮报》发行达5万多份,营业额达30多万元。从此,奠定了他作为中国大陆第一邮商的地位,并为其后来投资房地产积累了经验和资金。

卢俊雄的发财轨迹明明白白告诉每一个求财者,即使你一无所有,或者你曾经拥有却在一夜之间变得身无分文,你也不必担心,不必害怕。生意人只要有足够的胆识,足够的机智,就可以无本生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