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宰执天下
8296700001846

第1846章 时来忽睹红日低(18)

一个指挥,五个都,五百人,前后三列横向排开。

正后方还有一面稍大的旗帜,下面三十几名骑兵。更偏一点的两翼位置,还各有十几人簇拥着一门火炮,形制就是标准的野战炮。

队列横宽仅有百步,前后也不过十步,旗帜零零散散不过五六面,阵列看着十分单薄,仿佛一冲即破。

但这队列,却如同斧劈刀裁一般的整齐匀直,即使是外行人,也能看得出他们是经过了大量的训练才能如此完美的队列。

韩冈和王舜臣已经站在了观战的高台,两人的身前,各用支架架起了一具两尺多长的双筒望远镜。

透过望远镜,观察着前方的演习队伍。王舜臣嘴角微微带着笑,就像成年人看到在家里和尿玩泥的小孩子的笑容。

这一支从没有上过战场的神机营指挥,在身经百战的老将眼中,就是一群嘴黄毛稀的雏鸟。

他在西域的军队,排不出这般完美的阵列。但经过了血与火的试练,才是能让猛兽都得远远绕开的荆棘。

京师的军队,从班直到校阅厢军,每一家都极为擅长队列操演,再如何功勋卓著的队伍,不论是西军还是河东军,都远远比不上她么。

就像是教坊中善于剑舞的伎女,专门为了表演而练习,真正会杀人的剑客,反而表演不了那么好的剑舞。

可这有用吗?不见血的军队,就跟没开锋的刀剑一样,中看不中用。

“开始吧。”

一旁,韩冈已经发出了命令。

一只外形别致的黄铜号角,发出了短促响亮的声音。

王舜臣好奇的多看了那铜号两眼,比起牛角号角的声音更有特点,也更有穿透力,在战场上似乎能更有效的传递号令。

‘好东西还真多。’

王舜臣想,在西域这些年,一直都用着淘汰下来的剩货,仅是八牛弩就有一百多具,弓弩不计其数,札甲也数以万计。以西域干燥少雨的情况,怕是放上一百年都坏不了。

这些淘汰下来的货色,装备了大量的归化胡人,然后驱使他们去跟黑汗厮杀。正是如此财大气粗,西域的胡人才会如此死心塌地。

可知情人都知道,内地肯定是有了更好的东西,如火炮火枪,才把这些武器装备都淘汰掉。王舜臣此番回来,也是想多见识一下火枪火炮到底有多能耐,能够让朝廷如此干脆的把弓弩尽数抛弃。

但他没想到除了火炮火枪之外,一些辅助装备也进行了大量的更新。比如现在眼前的这具双筒望远镜,再比如刚刚吹响的铜号。

还有没看到的,肯定还有更多好东西。

王舜臣十分确定这一点,他打定了主意,‘走的时候一定要多刮一点。’

但很快他就又自嘲的笑了起来。

这一次上京来,怕是有好一阵不能回西域了,甚至很有可能再也回不去了。

韩三哥需要他这个兄弟来镇压京师,三衙管军的位置说不定都准备好了,怎么还可能放自己回西域?

正想着,下方也传来应和的号角声。

同样是铜号,但回应的号角声,号令与军中通行的号令相同。

“得令。”王舜臣习惯性的喃喃回应。

没人听见他的话,刚出口就被火炮的轰鸣给压制了。

仅有两门火炮,轰轰的炮鸣,以及腾起的硝烟,却是先声夺人。

“嗯,是当先以炮火开道。”

王舜臣带着几分欣赏点头。他这位还算年轻的老将,在亲眼见识过火炮之后,就开始在脑海里进行推演,看看如何将火炮纳入他的战术体系之中。

他第一个冒出来的念头,就是在对阵时,用来轰击敌人的阵列。

即使是骑兵,在冲锋时也必须先行结阵,否则一盘散沙,根本冲击不动坚如磐石的步军军阵。

而战马能够以高速进行冲锋的距离并不长,若是将冲阵不成逃离的路程算进来,一般骑兵集结是放在敌军军阵的一百步外,最多不应超过一百五十步。

一般来说,过去宋辽交战,契丹骑兵冲击已经结阵的宋军的时候,都会卡在弓弩的有效射程边缘进行集结,然后开始冲锋。

辽人大摇大摆在射程之外集结,对宋人来说虽是骨鲠在喉,但触手难及,也只能承受。

一冲不动,第二波就会紧随而来,不断消耗宋军弓弩手的体力,直到他们再也无力阻击。当然如果在冲击的过程中伤亡过大,辽军就会远飙而去,放弃这一次战斗。因而宋军尽管在小,但只要失败一次,就是灭顶之灾,而辽军就算败退,也不伤元气。

但有了火炮之后,局面立刻就大不一样。

随军的野战炮最远可及三里,正常也能达到一里半,只要有一门炮在,就能打乱骑兵冲锋前的集结,如果辽人的骑兵被逼到一里半之外才能集结冲锋,少说就得失去一半的冲击力。

只要是不太愚蠢的将帅,就能想到利用火炮这一优势,彻底击败擅长骑兵的敌人。

“这是炮火准备。”韩冈介绍道。

“哦。”王舜臣清楚,这就是一个意思,“炮火准备之后呢,就开始进攻?侧翼只让火炮来保护是不是太单薄了?”

“如果有骑兵要攻击侧翼,阵型就会有所变化。神机营不论哪个指挥,相应变化都是背熟、练熟了。”

“背熟、练熟?是阵图?”

“算是阵图吧。”韩冈道。

太宗皇帝就有给出征的大将赐予阵图的爱好,接敌后怎么排兵布阵都要遵照阵图行事。而熙宗皇帝也有这个爱好,不过领军的大将都是当面一套背后一套。当年不论是在陇西还是在广西,都是被指手画脚了一番。

但阵图不仅仅是摆个阵,还有根据敌军的不同反应,给出的不同的应对方案。也就是有一套相对固定的对敌战术。

韩冈这些年来也深入了解过,抛弃了过去的成见,如果阵图中的这一套应变出自专家之手,临敌时依循而行,的确有其效果。

在韩冈看来,相对而言,太宗皇帝应该还算专业,毕竟是从五代那个乱世出来的皇帝,而熙宗赵顼,大概就是票友的水平,却自以为是技压群雄的名角儿。也因此,阵图的名声在战事频繁的熙丰年间给败坏了不少,多少人都当是笑话。

所以王舜臣登时就不以为然,“临敌岂有按图行事的道理。”

“兵无常势,水无常形。用兵须如水,岂能以文图拘束?”韩冈比王舜臣说得还具体,“但能做到这一步,已经可谓是名将了。可世间名将又有几人?大率都是亦步亦趋的庸才。教习此法,就是让庸才也派上用场。虽不至大胜,也能减少大败的几率。”

“要真是遇到的北虏,他们可都不会硬往军阵上冲。他们也有火炮,如何应对官军的火炮应该早就练过了。何况辽人当真会硬来的时候太少了,怕是一看到列阵就跑了。”

大部分时间入寇的辽军就是强盗,很少直攻军阵,绕道而行也不用担心宋军能追上,彻底发挥骑兵的机动性,将受益最大化。怎么围追堵截这类辽军,就只能看战区主官的手段了,当年郭逵就做得很,换个差一点的将领,估计就只能做到礼送出境四个字。

“那当然。”韩冈也不跟王舜臣争辩,笑着道,“到时候,紧要之处还是少不了名将压阵才行。”

“到时候三哥可别忘了俺。李二哥管一路,俺也可管一路,赵隆那厮让他管个半路,到时候,让辽贼来得去不得。”

王舜臣放声而笑,经过了方才与韩冈的一点小小争执,又仿佛回到了当年在王韶麾下,挑灯议论兵法的时候。多年难得一面的生疏,一时间烟消云散。

再瞥眼看看周围,王舜臣就更加得意。

寻常武将,能得宰相一声赞,就是了不得的光荣,即便做到枢密使的狄青,在宰相面前,也得战战兢兢。而王舜臣,却能与宰相谈笑生风。

不是随便哪个武将,能在年少时与未来的宰相成为刎颈之交,也不是随便哪位宰相,在身居高位时还能顾念旧情。

王舜臣能够清楚的感觉得到,来自左右的那一道道充满了羡慕嫉妒的目光。

只不过是指挥一级的演习,日理万机的宰相为什么还要拨冗过来?还不就是为了帮他长面子的。

心念到此,王舜臣便更加坚定。

若有哪人敢捋三哥胡须,他这个赤佬,可不是念佛吃素的。

就在两人说话的时候,三列横排的军阵已经开始前进,每个都的都头都站在了所有人的最前方,手持钢刀,领头而行。

五名都头引领着大队,四百将士将火枪靠在右肩,在队列之后,是五面鼙鼓,鼓手敲击着鼓面,步伐紧踩着鼓点。

每个都的队列之间都留下了间隙,虎蹲炮就架在双轮的手推炮车上跟随着步兵一起前进。

当队列停下来的时候,就在鼓声的变幻中,开始连续射击。

先是全队齐射,数秒之内,火枪连续鸣响,几乎连成一声,一条由白色硝烟组成的龙蛇,蜿蜒在队列上方。这声势尤胜火炮。

之后就是三列横队依次轮射,虽不如之前的齐射,但每隔十秒就响起一次的枪声,完全是一堵用子弹筑成的墙。

士兵们装弹、射击,装弹、射击,动作极为娴熟,显然是常年训练的结果。

这是进攻的阵型,不仅仅是用来防守。

“如何?”

王舜臣专注的盯着下方,应道:“不简单。”

这是压迫性的进攻,也许前进的步伐不快,却充满着张力。甚至让王舜臣感觉到了一丝战场上的味道。

“之前把他们看成是花架子,倒是小瞧人了。”王舜臣由衷的说道,“如果神机营内的指挥都是这个水平,只要将校不犯糊涂,遇上数量相当的皮室、宫分,至少能让他们吃个大亏。”

“可惜还做不到炮步协同,不然火炮就放在阵列后方,直接跨越军阵进行射击。这样可以更好的保护火炮阵地。军阵也能跟着着炮火一直向前,让炮弹为大军开路。”

韩冈其实也只是知道一些名词而已,但顾名思义还是不难的,只是知道意思,和做到又是另一码事。

如何让步兵跟着弹幕一同前进,这可不是一个简单的训练科目。一要控制好步兵战列,第二,也要炮兵有那个技术,否则就是给自家人背后捅刀子。

“对上骑兵,有没有倒无所谓,他们肯定会跑。若是对上步兵,没火炮直接就赢了,若是有火炮,那就得打火炮。”

在王舜臣看来,野战时,火炮的第一作用不是攻击敌方阵列,而是压制对方的火炮。只有先完成这个目标,才是攻击敌人的军阵。

“炮步协同能做到当然好,做不到其实也没什么。”王舜臣想了想,“最好能做到,时常练习,胆子能便大不少。”

只是练胆子?韩冈笑了笑。

不过想到背后就有几门火炮在发射,正常人的心里都会有些发毛,但等习惯之后,胆子的确能大上不少。

在几轮射击之后,阵线重新开始前进。

这时候,队列中就走出十几名步卒,脱离了大部队,前提近十步。一边向前,一边开枪、上膛,一个个手法娴熟,重新上膛竟然都不用停步。

韩冈又开始了解说,“前面是模拟遇上骑兵,现在是模拟遇上带着火枪的步兵。突出在前那些是猎兵。”

“用游骑要好些吧。”

骑马的目的就是为了速度,倏忽而来,倏忽而去,游走在军阵外围,随时可以救应军阵上的破绽。

“不!”王舜臣又自己否定,“目标太大了。”

如果是与骑兵为主的敌人对垒,使用游骑防护外围会很吃亏。大宋的骑兵与辽国骑兵的差距太大,被人切菜砍瓜一般的杀光,士气早都没了。

就是黑汗骑兵的水平,王舜臣带在身边的骑兵远远比不上,尤其是可汗身边的精兵,更是直追辽人的宫分军和皮室军。王舜臣依然能战而胜之,依靠的就是精良的步卒。

而与步兵对垒,游骑同样吃亏,侦查、阻敌的工作都在他们手上。加了战马后,靶子立刻从一人高变成了一人半,原本命中不了的,全都变成了神枪手。还不如直接用精锐步兵。

“景圣你可以再想想,与同样装备火枪的敌人对垒时该怎么做?”

“有猎兵的确是好事。”王舜臣很自然的用上了这个的新词汇,“站在前方的军官,就是个活靶子。保护自家人,顺便干掉敌人。”

“更重要的,是吸引敌军率先开枪。”韩冈补充道,“一旦引得对手先行齐射,就等于多了十步到十五步的时间。”

而射击的距离每缩减一步,命中率都会上升一点,缩减十步,增加个三四成都有可能。弓弩如此,火枪也不会例外。

“谁先开枪谁就先输了一半?”王舜臣说道。

“差不多。”韩冈点头。

这一点的前提,必须双方的拥有水平相近的火枪。万一一方的枪支水平很高,就不需要冒风险了,直接利用技术上的优势碾压对手。但这一点,韩冈就懒得提了。寄希望对手的弱小,不是好事。

“火枪的射速是多少?”

“熟练的话,一分钟两发,最好的能三发。”

“比弓慢得多。也不如弩。一分钟才两发,那上了战场就只有一发了。”王舜臣冷笑着,“在西域的时候,上了阵后,多的是忘记怎么给弩弓上弦的蠢货。”

“希望不要如此。”韩冈道。

王舜臣道:“谁能说得准?若是遇到这样的情况,就只能走到面前再开枪了。”

射击武器越是接近敌人,其命中率越高。

重弩的射程远及两三百步,但只有在敌军进入百步之后,弩手们才会开始射击。

当步弓成列而战,有经验的将校绝不会在敌军军阵进入五十步内,发布射击的命令。

不同类型的火枪的射程远近不一。目前仅有几支的线膛枪,子弹打出去能做到所谓的自旋,其中做工最好的一支,在一百五十步外还能精准命中目标。而骑兵随身的手枪,也就是十步而已。

如今已经在神机营中列装的元佑三年型燧发火枪——这个火枪的型号命名,最能体现气学‘日渐日新’的座右铭——则处在中间,射程不及线膛枪,但比手枪要远得多。

子弹能飞出百步,经过百日训练的士兵能在五十步内保证射中人形靶。

如果能抵上胸口再射击,再怎么质量差劲的枪支,都不用担心脱靶的问题。

“景圣,你们与黑汗军对阵时,大概要伤亡多少才会溃败?”

“总共也没对阵过几次。”被搔到痒处,王舜臣得意的道,“不过每一次都是把冲在最前面的杀光了就败了。”

王舜臣在西域开拓十载,只凭最多时不过两万人的兵力,将拥有至少三十万大军的黑汗国,打得奄奄一息。虽然说黑汗国内部本就四分五裂,但对手上始终缺人的王舜臣来说,每一次会战都要以少胜多,他这个名将,是名副其实。

“三哥,没关系吗?”

演习结束了,在凉棚的另一侧安坐下来,王舜臣突然轻声问。

“有什么问题?”韩冈反问了一句,又给了一个坚定的回答,“没有问题的。”

“韩冈陪王舜臣去看演习,章惇也去了铁场。”

“都离了皇城,他们可真安心。”

“不,他们今天所看的,才是他们真正在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