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然死亡的悲与喜叱咤风云的洋品牌们冥冥之中似乎遭遇到了一股“多米诺骨牌”式的厄运,只不过无从知晓的是,下一个谁又会得到“厄运之神”的眷顾?
“肯德基”与“苏丹红”的双人舞在磕磕碰碰中余音未落,“强生婴儿油”又和“石蜡油”唱起了二人转,而最新的这次,牙膏界的重量级品牌“高露洁”携“致癌物”粉墨登场了。尽管“高露洁”方面迅即回应媒体“绝对可以放心使用”,但消费者目瞪口呆之余,显然趋向“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最新的新浪网络调查显示,现在只有8%的消费者愿意继续购买“高露洁”牙膏。
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如果时光倒流两年,“驰名中外”的浙江本土品牌“金华火腿”便是这次“肯德基”和“高露洁”的经典翻版。熟悉的人们依然记得“金华火腿”在2003年给中国造成的“轰动”——“敌敌畏”。一时间,全国各大商家纷纷退货,以火腿为主要经济支柱的整个金华城一时间用“人心惶惶、风雨飘摇”这些字眼形容决不为过。
值得庆幸的是,一场“品牌保卫战”随即打响。那次战役打得相当漂亮,金华各级政府一方面借机彻底整改不良不法、浑水摸鱼的各类厂商,另一方面进行了卓有成效的一系列媒体公关,短短几个月,以央视《每日质量报告》给“金华火腿”重新好评为标志,“金华火腿”的品牌得以重振雄风。
与著名的“三株倒下”案例相比,政府快速的反危机应对能力使得“金华火腿”幸免于难,而且在整改中得到重生。而“三株帝国”在1998的“陈伯顺死亡”突发事件中居然轰然倒塌,而且事后证明湖南老人陈伯顺之死与服三株口服液并无因果关系。整个事件就在于“三株”当时根本没有第一时间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
归根到底,品牌之路宛若人生长河,不可能一帆风顺,因此,我们不仅仅需要有强烈的品牌危机管理意识,更重要的是要建立一套完善而行之有效的品牌危机预警机制,这样才能于大风浪中胜似闲庭信步,真正走上百年之路。
青春易逝,年华易老,品牌亦如此,如无青春驻颜之术,也必然成为明日黄花。
浙江不乏有浓厚历史积蕴的老字号品牌,如有300多年历史的、被乾隆大帝封为御用剪刀的张小泉剪刀,西湖龙井,胡庆余堂,都锦生织锦,王星记扇子,绍兴古越龙山,嘉兴五芳斋等等。
这些无疑是浙江的国宝级瑰宝。但老字号企业普遍存在产品科技含量低、生产规模小、历史包袱重、技术落后、设备陈旧、观念老化等特点。以杭州为例,杭州市贸易局的资料显示,杭州的70余家老字号中,有将近1/3的老字号正面临市场困境,而另1/3已经无奈地退出了市场。
一句话:荣也在“老”,辱也在“老”,老字号的优势在于它的无形资产,而劣势在于它的有形资产。因此,如何好好地利用这些宝贵的无形资产,而不至于“夕阳西下,老人迟暮,最终雨打风吹去”是我们必须认真对待的一个重大课题。
老字号企业的先天优势是一开始就“赢在了起跑线上”,但“酒香不怕巷子深、倚老卖老、坐吃老本”的模式肯定是要走进死胡同。同样是老字号的上海“恒源祥”,从一家只有100平方米的小店十几年间发展为拥有80多家加盟厂、5000多家加盟店的大企业,靠的是每年5000万的巨资投入、科学的管理机制和大胆的市场开拓力。北京同仁堂前些年依靠一部其投资的《大清药王》使其重新回到了大家的视野,而且同仁堂从中不仅收回了成本,并获得了不低于10%的盈利,可谓名利双收。我们或许可以从这些老字号的大手笔运作中得到一些启示。
杭州老字号企业协会秘书长丁惠敏接受笔者采访时表示,浙江老字号的发展有她自己的特色。比如1996年亏损达700多万元人民币的“胡庆余堂”,入驻青春宝后连续利润年递增率均超过100%便是很好的案例,“胡庆余堂”品牌知名度也因此更上了一层楼,这种民营企业与老字号联姻模式正在我省迅速展开。当然,对老字号的振兴,是一个涉及到人大立法、政府相关部门的政策保护及老字号自身的奋发图强的庞大系统工程,我们也衷心祝愿浙江的老字号能再次焕发她们的青春。
2005.4.28《浙江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