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南方有沉香
8290300000042

第42章 西柏坡:我心中的太阳

有一种精神,穿越历史的云烟,日久弥新。有一种怀念,历经时代的风雨,愈显醇厚。

当岁月的车轮驶入2010,迎来了中国共产党89周年华诞,在建党89周年前夕,我怀着崇敬和缅怀的心情,参观了革命圣地——西柏坡。丰富的历史资料和实地参观考察,使我对中国共产党以及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革命理想和丰功伟绩有了新的更深刻的理解和认识。

在太行山下,在河北平山县境内滹沱河边有一个小山村,它的名字叫西柏坡。据历史记载,春秋战国时期,平山属晋国。隋开皇十六年设房山县。唐天宝末年,改为平山县。抗日战争时期,这里曾荣获“抗日模范村”的称号。毛泽东和中共中央的到来,使这里一度成为中国革命中心。

1947年5月,中共中央工委选定了这个地方。

1948年5月,毛泽东同志率领中共中央、中国人民解放军总部移驻这里。

从此,这个普通的山村成为“解放全中国的最后一个农村指挥所”。

从此,这个普通的山村成为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和人民解放军与国民党进行战略大决战,创建新中国的指挥中心。

从此,西柏坡以其独特的贡献,彪炳于中国革命史册,树起一座不朽的历史丰碑!

据史书记载,西柏坡原名“柏卜”,始建于唐代,因村后坡岭上翠柏苍郁而得名。1935年,该村一位教书先生将“卜”改为“坡”,又因与“东柏卜”村相对而居,遂改名为“西柏坡村”。

打开历史的篇章,拂去岁月的风尘,从1947年5月刘少奇、朱德等中央工委首批抵达西柏坡,到1949年3月23日毛泽东率党中央离开西柏坡,前往北京近两年的时间里,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在这里指挥了全国的解放战争,为夺取全国胜利迎来了黎明的曙光。

1948年3月20日,党中央作出了移至华北同中央工委合并的决定。

3月23日,毛泽东、周恩来、任弼时等率领党中央机关由陕西吴堡县川口东渡黄河,告别了生活、战斗了13度春秋的陕北根据地,向西柏坡转移。4月23日,周恩来、任弼时等同志率部分工作人员先期到达了西柏坡,党中央与中央工委胜利会合。5月1日,党中央在西柏坡开始办公,中央前委、工委、后委即行撤销。毛泽东因准备赴苏联谈判,在阜平逗留了一段时间,5月26日到达西柏坡。

至此,中共中央五大书记在历时一年多的分别之后于西柏坡胜利会面了,它标志着党中央机关胜利完成了战略性的伟大转移。

在西柏坡,是解放全中国的最后一个农村指挥所,也是三大战役总指挥部的所在地;

在西柏坡,召开了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中共七届二中全会,制定了建国方略,奠定了新中国的基石;

在西柏坡,毛泽东运筹于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用周恩来的话说,这个指挥所一不发枪,二不发粮,三不发人,只发电报,就打赢了震惊中外的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三大战役的作战方针和多种电文、指示,都是从这里发出的。单单辽沈战役,毛泽东就亲自草拟、发出77封电报。10个月内,毛泽东等五大书记在西柏坡共指挥了24个战役,歼敌248.8万多人。确实可以无愧地说:“在最小的指挥所里指挥了最大的人民解放战争。”

人们不会忘记,刘少奇率领中央工委进驻这里时,西柏坡跟普通的北方小山村一样没有区别。然而,就是在刘少奇的主持下召开了全国土地工作会议,制定了《土地法大纲》,由此导致全国土地改革运动的蓬勃发展,引起了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彻底改变,分得土地的农民从心底里感谢共产党,调动了广大农民的革命积极性,这正是夺取民主革命在全国胜利的坚实基础。

人们不会忘记,毛泽东率领中共中央前委进驻这里,西柏坡就成了中国革命的中心。在这里,中共中央提出了“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的伟大号召;在这里,发出了召开没有反动分子参加的新的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决策,并得到全国人民及各民主党派和爱国民主人士的积极响应,一个崭新的社会制度在西柏坡酝酿,一个全新的中国从这里起步。

人们不会忘记,毛泽东和他的战友们运筹帷幄,抢先解放东北,全面经略中原,争取和平解放北平。这期间,领袖们不知有多少个不眠之夜,为了革命的最后胜利,倾尽了他们无限的心血;这期间,领袖们听情况汇报,发指示,一个个决策表现了革命家的雄才大略;这期间,电波划破长空,飞过白山黑水,越过中原大地,跨过千年古都,转变成一个个巨大的胜利,这是领袖们炉火纯青领导艺术的结晶,是前方将士浴血奋战的结果,是全国人民群众全力支持的结果。

人们不会忘记,毛泽东和他的战友们以超人的胆识和非凡的眼光,审时度势,巧妙决策,军事上争取了先机,政治上赢得了主动,有人说,毛泽东成熟在延安,事业的辉煌在西柏坡,这话很有道理。

……

从西柏坡到北平,毛泽东称之为“赶考”。这个比喻是多么深刻而形象。实践证明,进城后的考试比任何时候都艰难。除了极少数人考试不合格外,大多数人都考出了优异的成绩。当年毛泽东担心的李自成的历史悲剧并没有重演,黄炎培提出的“周期率”现象没有在中国共产党身上出现。但是,这场考试还在进行中,以后的考验还更加严峻,如果考试不及格,还会重演历史悲剧。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普通的西柏坡因为毛泽东的到来而出了名。

让我们记住,西柏坡为中国革命所作的贡献。

中国人民没有忘记。建国后,国务院公布西柏坡为第二批全国重点文化保护单位,旧址全部进行了复原建设。后来,河北省委又在西柏坡旧址南侧兴建了西柏坡革命纪念馆。

中国人民没有忘记。西柏坡成为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青少年到这里接受爱国主义教育。站在一张张照片前,人民就会想起那烽火连天的岁月,就会听到一阵阵喊杀声;望着一件件实物,人民就会联想到当年毛泽东在艰苦的环境中为革命奔波的身影,就会想到刘少奇、周恩来、朱德、任弼时日夜操劳的历史。

小小的山村,红色的指挥所,你不会因为时间的推移而被人民忘记,相反,随着时间的推移,它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会与日俱增!在实践中形成的西柏坡精神永远是全党全军全国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

1973年,当周恩来与人谈起西柏坡的历史地位时,他深情地说:“西柏坡是毛主席和党中央进入北平、解放全中国的最后一个农村指挥所,指挥三大战役在此,开党的七届二中全会在此。”这是对西柏坡历史地位的最权威评价。在中国革命史上,西柏坡与井冈山、瑞金、延安齐名,是中国共产党在民主革命时期的四个“红色大本营”之一。

1984年夏天,西柏坡纪念馆老馆长白占基携带一封请邓小平题写馆标的信函,前往北京,向中央办公厅有关负责人提出申请,并得到同意。两个月之后,西柏坡纪念馆接到石家庄地委通知,说邓小平同志给西柏坡的题词已转送到河北省委。9月7日,取回邓小平题写的馆标,六个字分别写在两张纸上,落款为1984年8月31日。

西柏坡纪念馆将邓小平的题字,镌刻在长325厘米、宽95厘米的万年青大理石上,制作成镏金大字。

11月9日,西柏坡举行了隆重的仪式,将邓小平题写的馆标悬挂在陈列馆大门上方。

1991年9月21日,江泽民总书记来到西柏坡参观考察。

9点40分,江泽民总书记首先听取了西柏坡纪念馆的工作汇报后,开始参观展览。回顾这段光辉的历史,江泽民总书记时而观看,时而沉思。参观完毕,他挥笔写下了“牢记‘两个务必’,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18个大字。

2002年12月5日至6日,党的十六大刚刚闭幕20天,胡锦涛总书记和中央书记处的曾庆红、刘云山、贺国强、王刚、徐才厚、何勇等同志来到西柏坡学习考察。他们在这里重温毛泽东同志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的讲话,追忆当年倡导的“两个务必”,号召全党同志特别是领导干部,大力发扬艰苦奋斗的作风,为实现党的十六大确定的目标和任务开拓进取、团结奋斗。

如今,西柏坡已成为中国著名的红色旅游基地。观众人数逐年上升。一批批参观者怀着崇敬的心情,从四面八方来到西柏坡追忆老一辈革命家在这里的峥嵘岁月,寻觅西柏坡精神的真谛。

“西柏坡精神”——永远闪耀中国!

2010.6.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