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风水占卜易数解码
8283100000019

第19章 占(1)

“汝有大疑,谋及卜筮。”

——(《尚书?洪范》)

一、源起

初民们以卜筮窥测神旨,每事必卜,稍有遗漏,则茫然不知所从。殷墟出土甲骨文有15万片之巨,几乎全是记录占卜内容的。司马迁说:“自古圣王将建国受命,兴动事业,何尝不宝卜筮以助善。唐虞以上,不可记巳。自三代之兴,各据祯祥。涂山之兆从而夏启世,飞燕之卜顺故殷兴,百谷之筮吉故周王。王者决定诸疑,参以卜筮,断以筮龟,不易之道也。”(《史记?龟策列传》)《礼记?表记》载:“殷人尊神,率民以事神。”

在“民神杂糅”时期,操作卜筮的巫师,混同一般群众,鱼水不分。从上到下无不诚惶诚恐地“奉天承运”,但统治者热衷于此,则另有心机。卜筮者,先圣王之所以使民信时日,敬鬼神,畏法令也,所以使民决嫌疑、定犹豫也,故曰疑而筮之,则弗非也(指民众不会非议),日而行事,则必践之。(《礼记?曲礼》)这恐怕是愚民政策的端始,但也有相反情形,掌管卜筮的巫师有时也会愚弄天子。《洪范》载:汝则从,龟从,筮从,卿士逆,庶民逆,吉。(你要办的事,虽然臣及民都不同意,卜和筮的结果认为可办,吉。)庶民从,龟从,筮从,汝则逆,卿士逆,吉。(百姓要办的事,虽然你和臣都不同意,卜和筮的结果认为可办,吉。)可见夏商之时,天子和臣民都可借卜筮行事,其关节点便是巫师对某件事所持有的态度。恩格斯精辟地指出:在原始人看来,自然力是某种异己的、神秘的、超越一切的东西,在所有文明民族所经历的一定阶段上,他们运用人格化的方法来同化自然力,正是这种人格化的欲望,到处创造了许多神。(《马恩全集?第20卷》)司马迁说,“太卜之起,由汉兴而有。”(《日者列传》)太卜为掌管卜筮最高官员,下属官员多达185人,《周礼?春官》载:

卜师(上士,掌龟卜);

卜人(中士、下士,太卜及卜师之助理);

龟人(中士、掌取、藏龟、治龟);

氏(下士,掌供灼龟之具);

占人(下士,掌视蓍龟之兆卦);

筮人(中士,掌筮事);

太卜的主要工作内容,《周礼?春官宗伯》中记载得十分明确:“掌三兆之法:一曰玉兆,二曰瓦兆,三曰原兆,其经兆之体皆百有二十,其颂皆千有二百;掌三易之法:一曰连山,二曰归藏,三曰周易,其经卦皆八,其别皆六十有四掌三梦之法:一曰致梦,二曰角奇梦,三曰咸陡,其经运十,其别九十。《易?系辞》说:“上古结绳而治,后世圣人易之以书契。”殷周之卜辞皆书契于龟甲之上。一条完整的卜辞,包括6种内容:

(1)署辞

(2)前辞辞。

(3)兆辞贞卜一事,常灼龟多次,故得兆亦先后之分,其加工及保管龟甲的人名,记录在龟甲上,称署辞。占卜日期(干支)及占卜人的名字,也要记录,称前次序也要用数字符号记录兆旁,称兆辞。

(4)贞辞所卜之事称贞辞。

(5)验辞是否应验,加以记载,称验辞。

最后还有一项工作要做,“凡卜筮既事,则系币以比其命,岁终,则计其占之中否。”《周礼?占人》)系币是将筮辞、结果、休咎应验情况书写帛上,附于卦象之后。积累多了,则分类整理,成为易卦和爻辞雏形。早在西周初期,这个系统整理工作就已完成,但西周中期尚无卦画、爻辞,易卦仍以数字表示,直到两周交替之时,才增补进去。经过长时期汇集、整理,历经许多史官、筮者之手,大约东周之际,《周易》终于完成。卜筮,是上古之时,两种不同而又互相参照的预测方法,后用于统称一切占卜行为。《礼记?曲礼》说:“龟为卜,为筮,亦作策。”是计数工具。初时用竹,后用蓍草。古人认为“龟长筮短”,大事用龟,小事用筮。所谓“天子至尊,大事皆用卜也。”《左传?僖公四年》记:“晋献公欲以骊姬为夫人,卜之不吉,筮之吉。公曰:‘从筮’。卜人曰‘筮短龟长,不如从长。’”六朝时,宋浦阳江有琵琶圻,有古冢堕水,甓有隐起字云:筮吉龟凶,八百年落江中。(《水经注》)可见古人一般都以卜、筮参照,尽管开阔了思路,但一有矛盾,选择上就颇费踌躇,不管如何,神旨始终正确。《史记?龟策列传》说:“三王不同龟,四夷各异卜,然各以决吉凶”。东汉以后,过于繁复的龟卜渐渐衰微,改由较简单的筮法取而代之。稍后,又出现了以后天人造的“棋”、“铜钱”,取代带有大自然灵气的龟甲、蓍草、竹枝等卜筮工具。而且卜筮合流,统一于《易经》,其它各家亦不出《易经》范围。清代学者纪晓岚说:术数之兴,多在秦汉以后,要其旨,不出乎阴阳五行生克制化,实皆《易》之支派,傅以杂说……(《四库全书提要》)《易经》最早应用史实,有案可稽的是公元前672年:“周史有以《周易》见陈侯者,陈侯使筮之,遇《观》之《否》,曰:观国之光,利用宾于王。’”(是谓观卦是国家的光辉,成为王者的宾客有利。《左传?庄公二十二年》)卜筮不是算命,而是原始社会中人们认识自然规律、社会规律的一种手段。《易经》说“以言者尚其辞,以动者尚其变,以制器者尚其象,以卜筮者尚其占”。是在近取诸身,远取诸物基础上归纳形成的认识系统,是对客观世界的折射,是我们祖先智慧的结晶,因而具有极大的启示功能。统计表明,《易经》共有卦爻辞450条,其中卦辞64条,爻辞386条,分为:

吉类166处,占43%;

无咎类108处,占28%;

凶类94处,不足25%;

吉、无咎与凶厉互转17次;

吉转凶(吝)仅2处。

表示肯定的为:吉、亨、利、喜、誉、祥、休、得、功等;

表示否定的为:凶、厉、悔、吝、忧、险等。

大得失,以吉凶明之;

小得失,以悔吝示之;

善补过,以无咎说之。

《易经》筮辞可分三类:

吉(包括亨、利);

凶(包括厉、悔、吝);

无咎(包括无悔、悔亡、无吝、有终)。

清代陈梦雷认为,悔是由凶到吉,心每有之而不忘,积而成吉;吝是由吉到凶,口以为是,文过不改,积而成凶。用文字之形解释悔吝,悔吝为临界状态。(Criticalstate)《淮南子?人间训》记:“孔子读易,至《损》、《益》,未尝不愤然而叹曰:益损者,其王者之事与?事或欲以利之,适足以害之,或欲害之,乃反以利之。利害之反,祸福之门户,不可不察也。”爻辞陈示了欲益反损,欲损反益的可能性。据《左传》、《国语》所记卦例分析,出现遇吉不吉,如《左传?襄公九年》穆姜的占筮;遇凶不凶,《国语?晋语》重耳的占筮。当事人都将行为之主体的德行视为判断吉凶的重要依据,不顾《易经》指示,而直接从现实经验中,对命运作出判断。古人甚至相信德行可以感天动地,圣人常有超越常人的行为:“汤时大旱七年,卜用人祀天。汤曰:本卜祭为民,岂乎?自当之。乃使人积柴,剪发及爪,自洁,居柴上,将自焚以祭天。火将燃,即降大雨。”(《文选?思玄赋》)《易经》特别强调道德修养,认为是获吉去凶的根本途径,很多卦、爻辞中,直接阐明了立德的具体标准。所谓作《易》者,其有忧患乎?是故:

《履》,德之基也;

《谦》,德之柄也;

《复》,德之本也;

《恒》,德之固也;

《损》,德之修也;

《益》,德之裕也;

《困》,德之辩也;

《井》,德之地也;

《巽》,德之制也。

《易经》论断吉凶,所依据大都是预先假定的主客观因素,都没有超出社会经验之外的东西。如《坤卦?文言传》说:“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臣弑其君,子弑其父,非一朝一夕之故也,其所由来渐矣,由辩之不早辩也。”所以,视《易经》为迷信,就失之于浅薄。下面一段话颇值得读之、赏之、品之、悟之。“圣人设卦,观象系辞焉而明吉凶,刚柔相推而生变化。是故吉凶者失得之象也,悔吝者忧虞之象也,变化者进退之象也,刚柔者昼夜之象也。六爻之动,三极之道也。是故君子居则观其象而玩其辞,动则观其变而玩其占。是以自天佑之,吉无不利。”

(《易?系辞上传》)

二、占法

《易经》提供了一种人与未知世界沟通的方式,这是它经久不衰的一个重要原因。今人李镜池先生归纳了《易经》爻辞,发现当时社会各阶层都有人求测,他分类为十二:君王、侯、大人、君子、文人、武人、幽人、职官、妇人、小人、丈夫、小子。可以说从贵族阶层到平民社会,都在利用占筮指导生活。这是人类社会与生俱来的文化现象,人类从心灵深处渴望预知未来,并一直苦苦地寻求着各种方法,所以不能简单地以迷信视之。有些聪明人,以为预测者仅仅靠察颜观色混一口饭吃,答话也多半是“父在母先亡”之类的两可之辞。这类佐证事例太多,明清笔记中,有一则故事说三个秀才赶考,测功名,算命先生一言不发,举一个指头算是答案。不管如何,都必言中。西方亦有类似故事:古代利迪亚国王克罗修斯有一次问通灵者,如果他侵略波斯将会发生什么回答是:一个伟大的王国会崩溃。克罗修斯以为是指波斯帝国,结果陷落的却是他自己的王国,他后来被架在柴堆上活活烧死。江湖术士的滑头,不足为训。平心而论,各行业都有自己的滥竽之徒,也能接二连三地抖擞出种种笑料。但我们却不能以此来否定这个行业,我们只能否定虚假的东西。同样,当你面对一件自己并不真正了解的事物时,切忌以偏概全!

1.报数法

求测者先说明所要测的事物类别,如财运、官运、婚姻、升学、出行、失物、疾病等等,也可以是具体的任何事,然后随口报1—4个数字,这个数与所测之事有关联可以,无关联也可以。测法特点是,不须求测者说明所测之事,预测者会告诉你此事过去、现在、未来状况。所谓“不用你告诉我,我来告诉你。”数十秒即可告知结果。可以当面求测,也可以从千里之外打电话求测。弄通报数法之后,便可以不用报数法,仅凭时间窗口起卦预测。

2.如何报数

报数可分两个层次:其一为天地之数,即:1、2、3、4、5、6、7、8、9、10,求测者可选择这中间的任何1—4个数。其二为大衍之数,即:1-49之内的任何1—4个数。这是因为求测问题较少时,10之内的数容易选择,如果求测者多时,或者求测问题较多时,只得将第一个层次打开,进入选择面较宽的第二个层次。天地之数源于河图之象;大衍之数源于《易经?系辞传》:“大衍之数五十,其用四十有九。”直接取古人占卜之法,去一不用,以象征天地未开之前的太极。这两个层次同属一个系统,并无矛盾之处。求测者报数之前,要放松入静,不要同时考虑几件事,应集中意念,将要测之事,一一排队,一事了,一事起。不可心潮逐浪,统而言之,否则以其昏昏,则难求昭昭。古人净手焚香,是让人心静而已,今天免去繁琐,但要收其放心,当尘埃落定时,要报之数自然涌上心头。

3.预测公式

我们知道任何一个事物,都是象、数、理三者的有机统一体,知其一,必晓其二,明其三。当求测者所报之数,代入特定的时空程序时,便会与各变异质点关联,产生的信息波,就能展开其象,演化其理,阐明其数。当然是过去、未来昭然若揭,业缘因果洞若观火!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方法是目前世界上唯一能适应现代社会节奏的最上乘预测法,而且经过大量实践,百不失一,实属国宝!公式如下:N=(t+n)/M N:结论,t:时窗系统(t1+t2);n:随机报数(∈[1,49])M:模型系统(y126×y282×f)原理说明:

(1)数学是研究现实世界的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的科学,一切实际存在物体和一切发生的事件都可用数来表示。今天已是数字化生存世界,信息及认识亦可数字化,并演绎出未知信息及认识。

(2)年、月、日、时是一个连续变化的空集,一切相关元素都转换为数的形式,形成时窗系统。

(3)以报数之时为时间原点,数与数耦合后,演化为高信息含量的数学模型,并以此去逼近客观实际,与之拟合。操作:

(1)年数以地支序数为数:子1、丑3、寅3、卯4、辰5、巳6、午7、未85、六月未6、七月申7、八月酉8、九月戌9、十月亥10、十一月子11、十二月丑12;

(3)日数按农历数算;

(4)时数与年数相同;

(5)八卦取先天序数:乾1、兑2、离3、震4、巽5、坎6、艮7、坤8;

4.装卦

年数十月数十日数十报数(上卦数)÷8=上卦上卦数+时数(下卦数)÷8=下卦下卦数÷6=动爻以动爻取变卦例:2003年3月8日上午10时起卦,报数“5”。2003年为癸未年,数为8;3月8日为农历二月初六,月数2,日数6;上午10时,时数为6,上卦:8(年)+2(月)+6(日)+5(报数)=21÷8…5,为巽;下卦:21(上卦数)+6(时数)=27÷8…3,为离;变封:27(下卦数)÷6…3爻动。卦象:风火家人卦变风雷益卦。

a、卦分体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