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和成功学大师学做对事的方法
8282800000017

第17章 找对方法做对事(6)

“一次只做一件事”是解决工作效率低下问题的良药。大富豪德鲁克曾在《哈佛商业评论》上就“一次只做一件事”发表文章非常肯定地指出:“我还没有碰到过哪位经理人可以同时处理两个以上的任务,并且仍然保持高效。”

卓越的职场人士往往懂得专注于一项工作的重要性。事情多了心就没有空间,能量就被事情的琐碎给耗费殆尽。

10.众人拾柴火焰高

成功金言:

很多人都追求独立自主,但独立自主并不意味着独来独往,也不意味着排斥合作,大凡功成名就的人都懂得合作的巨大力量。他们大多善于从同伴那里汲取智慧,从同行者那里获得前进的动力,或者直接利用合作伙伴的力量来成就自己的事业。

在21世纪的今天,在这个纷繁复杂的社会里,靠单打独斗就可以取得成功的时代已经渐渐远去,任何人都不可能是全能的,也没有一个组织或个人能拥有自己所需要的所有资源。这就决定了合作的必要性。即使是完成一件最简单的事也离不开和其他人的合作,除此之外,我们别无选择。

中国谚云:“团结就是力量”,“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西方谚云:“Two head is bigger than one(两人智慧大于一人)。” 一个人的力量再强大也总是有限的,与人合作却可以壮大自己。特别是在成功的路上,大凡明智之人都懂得联合起来改变自己的命运。

合作其实就是大家通过共同努力来实现一个共同目标,属于解决问题的协作性行为,在合作过程中,人际关系的和睦与否,制约着团队的成功与否。你没有钱,可以找有钱的帮忙;你没有技术,可以请有技术者与你共创事业;如果你不善于经营管理,你也可以聘请有经验的人入伙与你一道奋斗,其结果要的就是双赢发展。

一次,比尔·盖茨应邀到某大学演讲。一个学生问他:“你是怎样在短时间内创造巨大的财富的?”

“不,不是‘你’,而应是‘你们’,”盖茨纠正后继续说,“微软有今天的成就,不是我一个人的努力,而是所有微软人的共同努力。比如艾伦,我13岁时就开始和他合作了,还有史蒂夫·鲍默尔等等。”

俗话说: “众人拾柴火焰高。”也就是说,一个人的力量总是有限的,有了大家的帮助,个人才能有更大的发展。

庄吉集团之所以能取得成功,就是其领导人陈敏在前进的道路上不断寻找合作伙伴,从而加快了其成功的脚步。

“‘庄吉’这两个字,是与‘质量温州、品牌温州、信用温州’的渐进实践联系在一起的,它代表了温州民营经济的发展进程。”说这番话的是温州服装商会会长、庄吉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陈敏。

作为一位著名的民营服装企业家,1982年,陈敏曾在温州市工艺美术研究所工作。创业的冲动,使陈敏不安于平淡的工作。一天,他突发奇想:“温州服装生意这么好,何不试着做做。”在国内商品稀缺的年代,温州前店后厂的服装生意很是火暴。陈敏便和自己的同学一起到百货公司去买面料,请人加工制作了5件风衣拿到市场上去试销,结果一周后全部销出,每件获利20元。这第一个100元给陈敏很大的鼓舞,改变了陈敏的命运,使他从此与服装业结下了不解之缘。

陈敏在27岁时正式下海,创办了温州华联服装厂,生产、经营西服。20世纪80年代末,正是温州服装红遍大江南北的时候。款式新、价格低、变化快、销售渠道畅通等诸多优势,使温州服装企业饱尝了甜头。赶上这一创业的繁盛期,“华联”的产值也成倍增长,第二年就赚了100多万元。经营实践使陈敏认识到,温州服装不打自己的品牌很难有长足的发展,为此他请人设计了三个商标,从中选了一个“金顶针”。“金顶针”很快在温州脱颖而出,‘1995年时产值超过2000万元;利润居温州市同行业之首,而且创造了产品无积压的奇迹。在理性思考和实践灵感的碰撞中,陈敏领悟到:办企业不仅仅是为了谋生,而是营造企业文化、提升员工素质、’实现企业目标的重要手段。这使陈敏在品尝创造的快乐的同时,也完成了自己的原始积累,进入了企业经营的新境界。

当物质积累达到一定的程度后,人的精神需求也会随之升华。 1995年,全国服装行业百强评比,有上万家成员的温州服装企业竟然无一上榜。进而陈敏还看到,有13亿人口的中国服装工业在国际上名不见经传。作为服装行业的一员,一种强烈的民族自尊心和责任感促生了陈敏的一种强烈愿望:“为民族服装工业争品牌。”这一理念一旦形成,便成为他的一个不解,“情结”,也决定了他以后的发展道路。

有了这一触动,陈敏想,如果把温州几家规模较大、效益较好、影响力较强的服装企业组织起来,走联合发展的道路,组建温州服装工业集团,不就可以形成温州服装联合舰队吗?而有了这只“联合舰队”,不就可以做大做强温州的服装工业吗?进一步,利用这种合力还可以创造出中国一流的服饰名牌产品。遗憾的是,当陈敏把欲组建温州服装联合舰队的想法提交“金顶针”董事会时,却当即遭到了其他股东的坚决抵制,他们担心“金顶针”会被其他企业拖垮。此时组建温州服装联合舰队已经成为陈敏梦寐以求的强烈愿望,同时这一设想也成为其他同行企业嘲笑的把柄。

或许是命运之神的有意安排,此时温州庄吉服饰有限公司董事长郑元忠也在苦苦寻求将企业做大做强的发展之路。在不断充实自己和创立品牌的过程中,有两件事使郑元忠对品牌有了很深刻的认识:一件是买衣服的事。有一次他到商场买了一套国外某著名品牌的西服,标价是4000多元,而他看到国内某品牌的西服,面料、款式相近,标价却只有1000多元,这使他在感叹巨大差价的同时也在心中树起了创立品牌与洋人一争高下的信念。另一件是卖衣服的事。郑元忠到温州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创建了庄吉服装有限公司之后,在杭州某大商场,庄吉专柜和国内某品牌的专柜紧紧相邻,因为另一品牌创立时间较早,知名度较高,西服的售价差距很大,庄吉的西服只能卖900多元,另一品牌同款同料工艺还不如庄吉的西服,却能卖到1900多元,而且卖得很火。这一残酷的现实让郑元忠真正地感到切肤之痛。

正缘于同一种共识和同一种目标,1995年,在温州服装商会的一次活动中,陈敏见到了郑元忠。通过交谈,在创立服装名牌、探索联合发展、为民族服装工业争品牌等问题上,两人发现彼此之间有着惊人的相似或相同的看法,因而颇有相见恨晚的感觉。志同道合的理想和信念使陈敏和郑元忠的手紧紧地握在了一起。他们认识到,民营企业只有走联合发展之路,才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做大做强。

有道是人生知音难觅。正缘于此,陈敏在与金顶针公司其他股东意见难以统一的情况下,1996年初,从“金顶针”撤出了自己的所有股份,将资金全部投向了郑元忠的庄吉公司。同年3月,庄吉集团有限公司宣告成立。

在联合的道路上迈出第一步后,陈敏和郑元忠又邀请时任浙江精益电器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的吴邦东加盟。这使得“庄吉”的联合,一开始就摆脱了亲缘和家族的局限,建立了一整套新型的法人治理结构,率先在温州推行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在当时情况下的温州,此举可以说是对“宁做鸡头,不做凤尾”的传统经济的超越。此时陈敏对温州服装业的发展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实行现代企业管理制度,走集团化发展之路,以现代企业文化推进产品升级,全力开创温州服装名牌,走向全国乃至世界。

中国民营企业界学者型老板冯仑曾说:民营企业跟梁山的组织机构很像,大家目标一致后,事业一开始就是“排座次,分经营,论荣辱”三关,不少企业为这三关斗得矛盾四起甚至不欢而散,温州也不乏其例。有趣的是庄吉虽未能免俗,却很顺利地过了这三关。正缘于此,很多熟悉的人谈到庄吉时,无不称道郑元忠、吴邦东和陈敏的三人组合是“黄金三角”,堪称样板。

合作精神是一切事业成功的基础。不管是在经商中,还是在其它事业的建设上,凡事若以“合作”的观点来看这个世界,你将会越来越成功。美国国务活动家韦伯斯特曾说过一句有名的话:“人们在一起可以做出单独一个人所不能做出的事业;智慧、双手、力量结合在一起,几乎是万能的。”有合作就有回馈,合作得愈多,回馈也就愈多。其实,这是一个与人合作的人生,当我们与别人合作的同时,我们也受到别人的赠与,也因为共同合作的结果,使人愈来愈富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