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中国最美传世诗词
8280100000031

第31章 游子吟

游子吟

孟郊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大话诗人

孟郊(751~814年),字东野,湖州武康(今浙江德清)人。孟郊性情耿介寡合,一生困顿潦倒,46岁始中进士,50岁被任为溧阳县尉。元和九年(814年),孟郊在阌乡(今河南灵宝)因病去世。孟郊的诗多为五言古体,用语刻琢而不尚华丽。内容上多写个人遭遇,也有一些反映民间疾苦的作品,有《孟东野集》。孟郊与唐代大文学家韩愈私交很好,并且他们的诗歌风格都尚奇险,故被世人并称为“韩孟”。此外,孟郊和诗人贾岛都喜欢做苦吟之诗,所以后人也有“郊寒岛瘦”的说法。

煮酒论诗词

孟郊诗风峭硬,多写穷愁,但其作品中最为世人称道的却是这首歌颂母爱的小诗。“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两句通过“线”和“衣”的关系和把“母”和“子”联系在一起。这不仅象征着伟大的母爱给儿子带来温暖,还写出了母子相依为命的骨肉亲情。在这首《游子吟》中,慈母以丝线缝衣,也象征着不管游子身在何处,身上承载的都是母亲不尽的思念。以下两句是描写的进一步细化,“密密缝”三字一方面以小见大,通过行针之细密,反映出慈母深切的爱子之心;另一方面也通过写“丝线”的交织繁复,比喻母亲的“思虑”无微不至。而“意恐迟迟归”正点出了母亲之“思”的核心,使外在的动作延伸到内在的心理。“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两句是基于以上情境所抒发的感慨。诗人以“寸草”喻游子,以“春晖”喻母爱。儿子在母亲的关爱下一点点长大成人,无日不享受着母亲的关怀和温暖,纵然有感恩思报之心,但这又怎能抵得过母亲那博大的母爱呢?最后两句诗同时采用了比喻、双关和设问三种修辞方法,却无一丝雕琢的痕迹,感情真挚,不愧为千古名句。

诗人故事

按照《全唐诗》的记载,孟郊少年时隐居在嵩山之中,并不以出仕为念。因为他生性耿直,所以少有朋友,山中的生活过得清苦无比。后来,孟郊结识了大文学家韩愈,两人一见如故,结为知己。在韩愈的开导下,孟郊在50岁的时候参加科举考试,中进士及第,出任溧阳县尉。此时的孟郊整日流连于山水之间,以吟诗作对打发时间,政务多有荒废。为了不至于耽误地方事务,孟郊将自己的俸禄拿出一半,专门请上级派来了一位代理官员处理政事,他自己则全身心地投入到了诗歌创作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