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党魂之光
8274200000089

第89章 袁国平“千伤万死鬼亦雄”

袁国平(1906—1941),湖南省宝庆(今属邵东县)人。他出生于一个贫苦农民家庭。1922年春,考入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因积极参加长沙学生运动,被选为湖南省学联执行委员。1925年考入广州黄埔军校第四期政治科,同年底加入中国共产党。1926年7月随军北伐,任国民革命军左翼宣传队第四队队长。10月,调国民革命军第十一军政治部工作。1927年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参加了平定夏斗寅叛乱的战斗。后任国民革命军第四军第五十二师第七十四团第一营第三连指导员。

1927年5月,袁国平在参加讨伐夏斗寅叛乱的战斗前给母亲寄去一张照片,在附言中表达了“愿拼热血头颅,战死沙场”的壮志豪情。他先后参加了南昌起义和广州起义。在广州起义失败后部队群龙无首、濒于溃散的紧急关头,他挺身而出,主持部队整编,和叶镛同志带领部队转移,保存了革命火种。1928年1月,率部转移到海丰,参与领导创建东江革命根据地的斗争。东江根据地失陷后,奉命经香港转赴上海工作。1929年,被派往湘鄂赣根据地,先后任中共湘鄂赣边境特委执行委员兼宣传部长、代理特委书记以及红五军政治部主任等职。1930年初,当选为红四、五、六军共同前委委员。7月,接任红三军团政治部主任兼红八军政委和政治部主任,在部队建立政治工作制度,开展强有力的政治工作。7月27日协助彭德怀等率红三军团攻占长沙后,带领军团政治部在长沙城内采取各种形式宣传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工农红军的方针政策,使广大市民对共产党和红军有了较全面正确的了解。同时,还亲自撰写了《怎样巩固湖南的苏维埃政权》和《扩大红军》两篇文章,在《红军日报》上发表,为红色政权的建立和巩固,为工农武装的建立和壮大提供了许多有益的经验。1932年6月,任红一方面军总政治部副主任兼红三军团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曾先后参加了第一至第五次反“围剿”作战,两次入闽作战。在反“围剿”作战的艰苦岁月中,率领红三军团全体政工干部做深入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从而保证了全军团在装备低劣、物资匮泛、敌众我寡的条件下,能战胜敌人。陈毅曾说:“袁国平是一个好的宣传鼓动者,有才干。”

1934年1月,在中华苏维埃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当选为中央执行委员。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随军参加长征。1935年9月任北上先遣支队第二纵队政治部主任。长征到达陕北后,先后任西北革命军事委员会后方政治部主任、中国人民抗日红军大学第三科政委、中国人民抗日军事政治大学第二校政委、红军教导师政委等职。1935年10月红一方面军长征胜利之际,毛泽东写下了《七律·长征》的雄伟诗篇。袁国平在拜读这首诗后,很快用原韵写了一首和诗:“万里长征有何难?中原百战也等闲。驰骋潇湘翻浊浪,纵横云贵等弹丸。金沙大渡征云暖,草地雪山杀气寒。最喜腊子口外月,夜辞茫荒笑开颜。”字里行间渗透着藐视一切艰难困苦、对革命胜利充满信心的豪迈情怀。1937年8月,任中共陇东特委书记兼八路军驻陇办事处主任。在陇东地区极力宣传中共的团结抗日主张,并亲自赴国民党军营地宣传建立抗日统一战线的重要意义,使陇东地区的抗日统战工作开展得有声有色。

1938年春,任新四军军委委员兼军政治部主任,参加开辟华东抗日根据地的斗争。在担任新四军政治部主任3年多的时间里,始终强调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十分注意加速新四军的政治工作建设,并对全军政治工作提出过四条基本任务:健全党的工作,提高党支部在连队中的作用;正确执行干部政策,充分发挥干部的聪明才智;深入政治教育工作,使干部战士具有伟大的政治理想和为理想奋斗到底的决心;确立政治工作制度和健全政治工作系统。同时,还曾编写《新四军政治工作十讲》印发全军指战员学习执行,为新四军的政治工作建设作出了突出贡献。

1941年1月,国民党突然向共产党下毒手,“皖南事变”暴发。新四军军部及皖南新四军奉命北移开赴抗日前线。部队行至泾县茂林地区时,遭到国民党军有预谋的重兵围歼。新四军被敌人层层包围,在敌军的强大攻击下,袁国平临危不惧,向部队动员:“皖南的新四军就像池塘里的龙,无用武之地。出去就活了,龙入大海,威震四方,将使敌人闻风丧胆。现在国民党顽固派对我们进行袭击,给我们造成了困难,我们一定要冲出去,最后胜利一定属于我们。因为我们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铁的新四军!如果我们有100发子弹,要用99发射向敌人,1发留给自己,决不当俘虏!”

他率领部队多次打退潮水般涌来的敌军。突围中,袁国平带领一小支部队从重围中杀开一条血路冲了出来。此时,他已身中4弹,伤势严重,昏倒在地。待他醒过来后,他对守卫在身边的战士们说:“你们走你们的,赶快突围出去,不要管我了!”战士们在卫士连副连长李甫的带领下,轮流背着袁国平,连夜继续突围。天大亮时,他们赶到章家渡口。大家跳进冰冷的河水里,用手托着袁国平的身体,抬着他渡河。这时,他们被敌人发现了。敌军密集的子弹向他们射来。好几个战士中弹倒在河里,剩下的战士冒着生命危险继续抬他过河。袁国平为不拖累战友们,就在战友们不注意的当儿,他掏出手抢从容地向自己开了枪,实现了他“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誓言。

袁国平的牺牲,令许多共产党人非常伤心。毛泽东把他誉为“我军著名的宣传鼓动家”;周恩来说他“牺牲很英勇,是政治工作的专家,对我们军队建设贡献很大”;刘伯承说他是“我军有名的政治工作领导者和红军的理论家,既有远见卓识又能身体力行”;陈毅说他是“才子,才华横溢”;徐向前、黄克诚、王平称他为“无产阶级革命家”;张震称他为“久经考验的共产主义战士、卓越的无产阶级革命家”。

(撰稿肖小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