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党魂之光
8274200000032

第32章 井冈山第一位红色县长谭梓生

谭梓生(1898—1930),原名德贵,学名栋,化名吴继先、王克萍。安徽省旌德县西乡下洋村人(现属旌德白地镇辖区),1898年12月20日出生于一个书香世家。父亲谭韵南是晚清秀才,思想开明,仗义疏财。谭梓生的童年先后就读于私塾、下洋日新小学和县城凫山书院。除了读书之外,他在家中还学会了干各种农活。长年累月的劳动,铸就了他吃苦耐劳、坚强刚毅的性格,增强了他对农民的深厚情感。

1918年,谭梓生考入了宣城省立第四师范学校。当时在该校任教的共产党人恽代英、萧楚女组织了“觉社”“互助社”等秘密团体,宣传马克思主义,传播革命思想,并团结组织青年开展革命活动。谭梓生深受影响和教育,从思想上接受了马克思主义,坚定了革命的理想。他积极投身五四新文化运动,并参与发动了该校进步师生赴省请愿、驱逐反动校长张和声、要求“革新教育”的活动,差点因此被开除出校。1921年,恽代英、萧楚女离开第四师范学校。同年底,谭梓生转入徽州休宁县万安中学。次年,中学毕业后,谭梓生回到旌德西乡下洋日新小学担任校长。他以学校为阵地,热情地向学生传播革命思想,组织进步师生开展新文化运动,启发他们的思想觉悟,为旌德下洋村后来成为共产党活动的重要阵地奠定了基础。

1923年,谭梓生考入南京东南大学,1925年转入上海法政大学,热情地向学生灌输进步思想,并在该校加入中国共产党。1926年7月,谭梓生大学毕业后,受党组织指派,返回旌德开展工作,建立中共旌德下洋村支部。当时正值国共合作时期,他接受上级指示,以个人名义加入了国民党,在全县建立起了四个国民党区党部,成立县党部筹备委员会,积极领导革命斗争。

1927年,北伐军第二军第六师抵达皖南,进驻绩溪县城。谭梓生召集仕川、三溪、朱旺、下洋等地区党部负责人到县城开会,正式成立国民党旌德县党部,颁发布告,欢迎北伐军进城。旌德革命形势的发展,迫使反动知事黎在符挂印出逃,驻守绩溪的第二军第六师党代表兼政治部主任萧劲光委任谭梓生为旌德县县长。3月9日,谭梓生正式接印视事,成为安徽省的第一个中共党员县长。在谭梓生就任县长的当天,依照惯例,旌德城乡的豪绅乡董前往县府拜见。谭梓生郑重而又不失幽默地对他们说:“我们这个县府是为穿草鞋的工农群众办事的地方,再不是你们这些穿长袍马褂的衙门。”绅董们满脸羞愧,拱手告退。自此,旌德百姓就称谭梓生为“草鞋县长”。

谭梓生担任县长后,相继建立各种群众组织,农民协会、农民自卫军发展到各乡。为配合国民革命军的北伐战争,谭梓生还领导开展了一系列打倒帝国主义、打倒军阀、打倒土豪劣绅、铲除贪官污吏的群众运动。他亲自率领农民自卫军捕拿全县最大的土豪劣绅吕少丞、方楚屏与县公署“师爷”黄宪民,召开群众大会,宣布其罪行,然后戴高帽游街示众。同时又开展了严禁烟赌、剪辫放足等反封建活动,给封建势力以沉重的打击。

谭梓生的这些革命行动引起了封建余孽及劣绅们的仇恨,他们暗中策划破坏以谭梓生为代表的新生民主政权。1927年,国民党顽固派相继在九江、南昌、安庆等地镇压工人运动,解散各地国民党党部。从旌德逃往安庆、芜湖等地的土豪劣绅纷纷回乡,乘机作乱,要求撤换谭梓生,另外委派县长。这时,驻守芜湖的原属北洋军阀系统的王谱,摇身一变,成为北伐军第二十七军军长,盘踞皖南。在地方土豪劣绅的怂恿下,王谱委任旌德三溪的王缩天(又名王鸣)当县长。4月下旬,地方反动势力雇用了40多名地痞流氓,聚集到离县城5里的新桥头,企图攻城闹事,迎接新县长驾到,并高呼“拥护王缩天,赶走谭梓生”。城郊群众1000多人闻讯,在县城北门外阻止王缩天进城。旌德仕川的农民自卫军几千人,手拿武器,赶往县城。王缩天见势不妙,被迫灰溜溜地返回三溪。

1927年,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在反革命势力的压迫下,谭梓生被迫带领部分同志撤离旌德,转去武汉,旌德陷入一片白色恐怖中。5月16日,在旌德地下党组织的领导下,爆发了全国最早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农民暴动——以仕川农民暴动为主的全县农民攻城暴动。仕川农民自卫军抬着刻有“拥护谭梓生,枪杀唐绍尧”标语的两门檀树大炮参加攻城。这次暴动,最终因准备仓促、组织不严、缺乏实战经验而失败。

6月中旬,谭梓生离开武汉,经安徽宣城省立第四师范学校原校长章伯钧介绍,前往鄂南通城县政府担任通城县第二科(即民政科)科长。他与中共湖北省委派来的罗荣桓和国民党湖北省党部特派员、共产党员汪玉堂一起,领导当地的农民运动,并和罗荣桓等深入农村。8月20日,谭梓生与罗荣桓、王武扬(通城县县长、共产党员)一起领导了通城农民起义,智取县城,收缴了县团防局50余支枪,随后组建了通城、崇阳农民自卫军,王武扬任总指挥,罗荣桓任党代表。8月21日,在通城成立了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我党领导的全国第一个县级红色政权——通城劳农政府,谭梓生当选为副主席。不久,谭梓生和罗荣桓等人与驻扎在江西修水准备参加湘赣边界秋收起义的部队取得了联系。在罗荣桓、谭梓生等人的带领下,通城农军和劳农政府军政人员在修水编入了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师部特务连。罗荣桓任连党代表,谭梓生协助罗荣桓工作。9月9日,湘赣边界秋收起义在修水率先爆发,谭梓生随部队参加了秋收起义。

秋收起义失利后,起义部队在毛泽东的带领下转战上了井冈山。谭梓生是第一批跟着毛泽东于10月27日首先到达井冈山中心——茨坪的数十人中的一个。自此谭梓生跟随部队在毛泽东的直接领导下,与罗荣桓、谭震林、宋任穷、谭政、陈士榘、张宗逊等一批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并肩战斗,参加了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革命斗争。

11月18日,工农革命军攻占湖南茶陵县城,成立了茶陵县人民委员会。谭梓生被部队指派为茶陵县县长,成为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第一位红色政权县长。这是湘赣边界的第一个红色县级政权。

工农革命军团长陈皓等部队军官既不发动打土豪运动,也不开展群众工作,每日找商会派军饷,吃包餐图享乐。有一天,中瑶乡农会送来捕获转移钱财的劣绅陈老三,要求县人民委员会处理,被满口酒气的陈皓撞见,陈皓要农民击鼓升堂。农民击鼓后,陈皓装腔作势,将惊堂木一拍,开始审案,摆出一副“县太爷”的架势。当问明陈老三拥有土地190亩时,陈皓说陈老三拥有土地没有超过200亩,不算大地主,反而训斥农会干部不会办事。陈老三乐得谢天叩地,农会干部和农民则气极而去。

县长谭梓生由于缺乏管理新生红色政权的经验,也是将旧衙门的那套陈规陋习直接移用过来,击鼓升堂,坐堂审案,收税完粮,一切按照旧政府的样子运转,这引起了工农群众的极大不满。茶陵群众每每经过县衙门,总是摇摇头,叹叹气,失望而去。

毛泽东在茅坪获知信息后,感到问题严重,当即派人送信到茶陵指示工农革命军:“新的政权不能按国民党那样搞。要成立工农兵政府,发动群众开展斗争。”1927年11月28日,重新成立工农兵政府,县长改为工农兵政府主席,由谭震林担任,谭梓生调回部队工作。

1928年4月毛泽东和朱德两军在井冈山会师后,成立了工农革命军第四军,原由袁文才、王佐两支部队合编的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第二团改为工农革命军第四军第十一师第三十二团,谭梓生被派到该团党委工作。1929年,第三十二团又编入彭德怀领导的红五军第五纵队,谭梓生随部队战斗在湘鄂赣地区。

1930年6月,谭梓生奉命赴上海向党中央汇报工作,途经旌德时,向家乡坚持秘密斗争的共产党员介绍了中央苏区情况。尔后,带领中共党员谭冰瓯、谭铁肩前往上海。8月,三人在上海四马路中华旅社不幸被敌人拘捕,随即被押解到南京国民党首都卫戍司令部进行审讯。谭梓生等人被捕后,敌人如获至宝,他们软硬兼施,并用各种酷刑折磨、拷打谭梓生,试图使他屈服。谭梓生始终保持共产党员的崇高气节,意志似钢铁一般坚强,敌人未从他口中获得一点有价值的情报,得到的却是一顿愤怒的斥骂。谭梓生正气凛然地宣告:“你们休想从我身上捞到一根稻草。我就是共产党员,你们可以消灭我的肉体,但是决不能动摇我对共产主义事业的信仰!要杀要剐,随你们便吧!”国民党南京政府恼羞成怒,于1930年9月26日,由南京卫戍司令部行刑人员将谭梓生等三人绑赴刑场,在雨花台执行枪决。谭梓生就义时,年仅32岁。

(撰稿孙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