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们在追求心仪的女孩或爱慕的男孩时,我们能深刻体验到幸福的满足感。即使约会对方迟到两三个小时,辛苦的等待也是一种幸福,即使得到的仅仅是女孩或男孩的一个笑脸也会甜到心底。随着幸福的积累,甜蜜的吻印到自己唇上的时候,幸福就上升到一个高度,快乐的日子天天有,幸福的人儿不知愁。婚礼进行曲将幸福推向高潮,双方恨不得向全世界宣告自己有多幸福。随着老婆、孩子、热炕头的拥有和柴米油盐酱醋茶的琐碎,慢慢地就会觉得以前在手的幸福开始褪色,开始不停地羡慕人家的幸福,所有的一切都将变得十分平淡。
当男孩虔诚地用马尾草编成戒指,给心仪的女孩戴上时,两个人感觉这一刻就是人间的天堂。多年后,当他们步入中年,有钱、有地位之后,丈夫再给妻子买多少钻戒,都不如当初那枚草戒指带给他们的幸福。
每年的春节联欢晚会是所有国人特别期待的,一年等待一次都会给人们带来不少精神上的喜悦。但不可否认的是,指责声也不绝于耳。深层分析之后,才发现不是“春晚”的质量下降了,而是人们欣赏水平提高的幅度大于“春晚”艺术质量的提升速度。事实上,“春晚”带给人们的幸福感被社会文化生活样式的丰富多彩性给冲击了,观众们看腻了节目形式,看烦了演员熟悉的面孔。所以,人们才会越来越觉得“春晚”没意思。是我们追求更新、更潮的欲望挡住了我们珍惜拥有现在的激情。是我们拥有的幸福太多,以至于我们渐渐失去了感受幸福的魅力的能力。
经济学家把这类现象命名为边际效用递减定律,也称为幸福递减定律,即人们从获得的一个物品中所得到的满足和幸福感,会随着所获得物品的增多而减少。这个定律告诉我们,当我们处于较差的状态时,一件微不足道的事情可能会带给我们极大的喜悦;而当我们所处的环境渐渐变好时,我们的需求、观念和欲望等都会发生变化,同样的事物再也不能满足我们的需求,我们再也找不到当初的幸福感了。
美国的格雷戈·伊斯特布鲁克先生在《幸福为什么越来越少》的文章中叙述道,“假如你用铅笔和方格纸绘制一张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欧美民众生活变化的曲线图,你会发现所绘制的曲线多呈向上的走势:人均收入、‘实际’收入水平、人均寿命、住房面积、小汽车的人均拥有量、每年拨打的电话次数、每年旅行的次数、所获得的最高学位、智商分数等都在提高。然而,当我们转至人们的内心,幸福指数在近50年来没有任何增长,认为自己‘非常幸福’的人口比例自20世纪40年代以来一直在下降,欧美人拥有的一切都在增多,只有幸福除外。几乎所有的一切都变得越来越好,但人们却没有觉得更幸福。”
社会进步中的这一悖论引起许多学者的关注,他们开始研究“幸福”或“主观幸福感”这个课题。耶鲁大学政治学教授罗伯特·兰研究发现,在1950年,约60%的美国人说自己是幸福的,此后这个比例除偶尔起伏之外几乎没有大变动;认为自己“非常幸福”的美国人的比例却由1950年的7.5%降至今天的6%,而且还在继续下降。
著名的心理学家马斯洛的需求理论清晰地指出,当人们满足了低层需求,如生理需求时,就会追逐更高一层的需求,如安全需求、审美需求。例如,刚脱离贫困时期的人们,渴求的是能吃饱肚子,后来生活富裕了就渴求能拥有一辆自行车、一块手表、一台电视机,再后来生活小康了,就渴求能拥有一台电脑、一辆小轿车等。当这些需求一个又一个不断地被满足时,人们也就获得了一个又一个的幸福。可以这样说,在我们有限的生命里,需求是无限的。需求与幸福是成正比的。我们在不停地追逐幸福,实际上是在不停地实现着我们的需求。
然而,需求的满足导致的幸福又是不会长久的,随着时间的流逝,幸福感会逐渐淡化。假如,一个人渴求并拥有了一座新房子时,那么他就获得了幸福,但当他住进去三五个月或更久的时候,这座房子在他心目中的新鲜感和幸福感就会淡化、消失。简单地讲就是,新房子住习惯了,就感觉不出是新房子了。人们得到一个幸福后,那么人们对同一个或同一类幸福的渴求度就会递减,当人们再次获得这个或这类幸福时的幸福感就会逐渐递减,当达到足够多的次数时,渴求度会变为零,幸福感也就变为零了。
19世纪丹麦哲学家克尔凯郭尔曾说过,“每一种事情都变得非常容易之际,人类就只有一种需要了——需要困难。”这句话很有哲理:有了困难,才知每一分钱来之不易;有了困难,才知人间真情是多么温暖;历经困难获得的幸福记忆才会更深刻。如果获得幸福的经历越曲折,人们的渴求度就会相应变大,那么获得的幸福感就会越大。因为渴求度越大,就是渴求的幸福越难被满足,所以当这样的渴求被满足时,人们所获得的幸福感就越大。
以喝水为例,在正常情况下,喝水仅仅是满足生理的一种需要,一般是不会给人带来快乐和幸福的,但如果在你很渴的情况下想喝水、身边又有水的时候,这时喝水的感觉就是“快乐”的感觉。但这时的感觉还不是幸福的感觉,因为这个快乐的享受是在不存在曲折的情况下获得的。假如你在沙漠里旅行,迷失了方向,而身边又没有水,在这种恐惧的气氛里,你又坚持了许多时日,在你口渴难耐,身体虚脱,生命面临威胁,希望几乎绝望的时候,突然有了救命的水,此时你喝到水的感觉,就是幸福的感觉,这是一种巨大的幸福,幸福得能让你哭,让你笑,让你捶胸顿足,让你狂呼呐喊。在经历艰难险阻之后,获得渴望获得的,这就是一种幸福。在奥运会比赛中,当运动员夺得金牌时,那种失控的情绪就是一种幸福的体现。
一般来讲,经历过死里逃生的人,都享受过这种巨大的幸福;经历过大风大浪大波折的人,都享受过较大的幸福;经历过一般曲曲折折的人,都享受过一般的幸福。而那些碌碌无为、顺风顺水、衣食无忧、要什么有什么等没有渴求的人就是常常抱怨的人,抱怨自己有多不幸福,羡慕别人拥有那么多,却总觉得自己一无所有。
难道只有经过重重困难的幸福才值得珍惜与怀念吗?我不这么看,细微之处见真情,平淡就是一种幸福。如何做才会使人们觉得身边拥有的就是幸福呢?
首先,幸福是需要感觉的。相恋多年的恋人最终走进结婚殿堂,写下爱的永恒誓言。但在之后的家庭生活中,除了爱情还有生活。而生活的琐碎往往能轻易地夺走属于爱情的精粹。当你拥有了,却又无暇兼顾时,你的幸福感觉就会悄悄溜走,剩下的只是生活的平淡。幸福是需要有感觉的。钻戒带不来当初心灵的萌动,但确有永恒相随的坚定;柴米油盐酱醋茶虽然琐碎,但是能与心爱的人一起感受这些琐碎,体验人世间的点点滴滴,应该说,生活的乐趣源于此,幸福的感觉也源于此。
其次,幸福是需要提醒的。那些曾经给我们带来喜悦和满足的东西,它们本身的价值和作用并没有改变,只是因为时过境迁,我们的品位和需求都发生了变化,或者简单地说,我们早已习惯了这样的感受,于是不再把这种状态当做幸福了。这时没有感到幸福,往往并不是因为没有得到幸福,而是你正处于幸福之中,所以千万不要让感官的味蕾失去对幸福的敏感。幸福是需要提醒的,早上对爱人的一个轻吻,子女甜蜜的一声呼唤,这都是幸福。人们常常身在福中不知福。正如梅里尔·斯特里普在电影《时时刻刻》中说:“我以为幸福刚刚开始,其实错了,幸福一直都在你身边”。
最后,幸福也是需要感激的。怀有感激之心,才能让幸福感保持长久。如果人们在平时能够多感激别人对自己的恩赐和帮助,就会更加珍惜自己现在拥有的一切,幸福的感觉会自然而然地产生。幸福随着需要而来,随着追求而来,随着希望而来,随着创造而来。当最终获得幸福的时候,要感激曾出现在你生命中的每一个人,即使是一句轻轻的问候,也是维持幸福的良剂。千万别让幸福在你麻木的神经间溜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