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中有一个常见的理论——边际效应递减规律,是指在一定时间内,在其他商品的消费数量保持不变的条件下,消费者从某种商品连续增加的每一消费单位中所得到的效用的增量,即边际效用是递减的。边际效应是经济学上的概念,是指物品在具体合理使用时可能产生的最小效用,也就是消费过程中投入与产出的不成比例的差值。
从心理学上来讲,边际效应就是一个满意度的问题。产出就是效用,效用可以用满意度来衡量。不同的效用水平代表的是不同的满意度。递减就是说,在一定的时间内,人们不断地增加投入,开始时获得的满意感的增加度是很大的,但经过一个阶段后,满意度就会不断减少,进入递减过程。
可能很多人都听过下面这两个故事,它们很好地诠释了边际效应递减规律。第一个故事是俄国的著名寓言家克雷洛夫讲的:
有一个名叫杰米扬的人,他特别会做汤,并以此为荣。每当客人到他家做客的时候,杰米扬必然要给客人做汤。一天,他的一个朋友来他家做客,他给朋友调制了一盆味道非常好的汤。朋友很快就喝完了盛上来的第一碗汤。还没等朋友说话,杰米扬马上大声说:“真是美味的汤,再来一碗!”说着立刻为朋友盛上了第二碗汤,朋友和杰米扬一边聊天一边喝汤,一会这碗汤也被喝了下去。杰米扬马上为朋友盛来了第三碗汤,朋友说喝不下去了,杰米扬却说:“我的汤很好喝,喝吧!”朋友勉强又喝下了这第三碗汤。杰米扬没等朋友说话呢,就说:“再喝一碗吧,多么好喝的汤啊!”结果朋友连饭也没吃,酒也没喝,就被杰米扬的汤吓得落荒而逃……
第二个故事是发生在中国的一个有关饼的故事。
从前有一个赶路的人,他走得很累,这时来到了一个饭馆,坐下来要了一张饼,吃完了这张饼觉得特别满足,感觉这张饼简直就是天下的第一美味,它又酥软、又香甜、又能填饱肚子,真是太好了;但是感觉还是没有饱,接着就又要了一张饼,吃了这张饼之后,他的感觉就和吃第一张饼的时候不同了,觉得这饼是不错,挺酥软,但是香甜的感觉没有了;吃第三张饼的时候,和吃第二张饼的时候感觉又有不同了,只是觉得这张饼还不错,酥软的感觉也没有了;吃第四张饼的时候,感觉和第三张饼的感觉又不同,觉得这饼要是有点馅就好了……直到吃到第六张饼的时候,感觉全消失了,这饼也不过如此,再让我吃下去的话,恐怕就要呕吐了……
不管是汤还是饼,初期的增量投入确实能带来效用上的增加,获得较强的满意度。但随着投入的不断增加,虽然总量在不断增加,但获得的收益,即满意度却在不断地下降,最后甚至出现零效用。例如,杰米扬的朋友落荒而逃、吃饼吃到吐,都是一种零效用。当出现零效用时,继续追加投入就会变得毫无意义。乞丐和富翁对待十块钱的态度肯定是有天壤之别的。对于意外得到的十块钱,富翁会不屑一顾,随手丢掉,但乞丐却会高兴得整晚睡不着觉。
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只要细细观察,边际递减规律随处可见。例如,与你在一起越久的人,就越容易被你忽视。所以很多人在街上看到美女、帅哥总不免要多看几眼,更甚者偷偷外出寻找所谓的新际遇,来寻求新的刺激和满足。所谓的“七年之痒”,可以深刻体现效用递减的巨大力量。但我们千万不要忘记,新欢带给我们的刺激总是短暂的,而人生是漫长的。一个人不可能一生都在不停寻找新刺激,激情过后,我们最需要的还是旧爱身上难得的熟悉感、确定感、信赖感和稳定感。人与人的相处,最大的满足还是来自于最厚重的熟悉,新朋友很多,但知己很少,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不管是在生活还是工作中,千万不能在找寻和拥有的过程中迷失了自己,错放了幸福温暖的手。萧伯纳曾经说过,“不要太钻牛角尖于寻觅那唯一,应该把精神用在学会经营幸福的能力上。”我们常常感慨,为什么真诚的一个人却总无法遇到懂他、知他的人。或许有的时候,不是没有遇到,而是我们不懂珍惜懂身边的人。最远的才是最美的,所以我们总是羡慕荧屏上的金童玉女,为自己得不到的而遗憾。要懂得知福、惜福,享受活在当下的乐趣。也就是说要把效用的递减变成递增,使满意度最大化。
反思我们的教育教学实践活动,边际效应递减现象也很普遍。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思想价值观念的转变,社会对学生的评价,以及学生对自身的评价都发生了巨大改变。二十年以前对优秀学生给予奖状的奖励,现在却成为如今学生不屑的嘲笑;二十年以前学生可以在闷热的教室中聚精会神地听讲,如今的学生却总是抱怨没有空调的教室让他们无法安心考试。如今学生的不满意感越来越强,如何把这种不满意感朝着有利于学生学习和成长的方向发展,变不满意为动力,也就是说如何把边际效应递减转变为递增,是教育者们要认真思考的课题。
边际效用之所以递减,是因为量的不断增加到一定程度而引起的。在教育中,许多老师为了鼓励学生,在学生回答了某个问题或做了一件好事后,经常会毫不吝啬地赞美学生“好棒”。最初这种赞美确实能够给学生以很大的自信,但当赞美成了老师的口头禅时,其效用就会发生递减,学生就会无动于衷了,而且还会招致学生厌烦的情绪。小朋友经常得到五角星和小红旗,甚至每一个人都会拿到,所以新鲜感很快会消失,五角星和小红旗也就起不到鼓励的作用了。所以,老师在教育学生时,要慎用表扬与批评。表扬过多,学生会麻木;批评过多,学生就会反抗,甚至会有严重的后果。如何巧妙地应用表扬与批评的策略,从而提高学生对知识的渴求度,并获得较高的满意度,需要家长、老师和社会不停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