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近代经世小儒
8270200000033

第33章 薛福成的生平与思想(3)

另有一件有关中国宗主权问题,就是与英国会同选立乾竺特酋长之事(乾竺特,喀楚特均清代官方正名,后人多译称坎巨提)。自1860年以来,中国西境属邦,大多为俄国吞并,昔时的浩罕、布鲁特、哈萨克、布哈拉等,中国素称回部属邦,均落入俄人之手,其次英国也吞并不少。自英人吞并阿富汗,而附近的巴达克山、鲁善什克、南瓦罕诸小部,也连被吞并。稍南面的克什米尔也被英所吞并。在光绪十八年(1892)初,英军又打败乾竺特,由于其部众逃向中国边境求援,于是而引起中英交涉。总理衙门电告福成办理此事。英政府表示无意侵灭乾竺特,也无意搁阻他们向中国朝贡。最后由英方选出原来酋长的弟弟继任,与中国商定,于七月二十五日(1892年9月15日)由中英双方派员会同立新酋即位。此一交涉,一则避免英人之占据乾竺特,二则仍维持中国宗主权地位。中国国势衰弱,西疆数百年藩属,渐为俄英瓜分,若不能保境外的安定,英俄内侵之势又怎会中止?

二、世界眼光

1.世界变局的认识

薛福成自咸丰八年(1858)父亲去世以后,由于江南动乱,一家兄弟奉养母亲避居江北宝应县境,直到同治四年(1865)就聘曾国藩幕府,实际有七年时光,得以充实学问,默察天下局势。然在这种偏僻地方,竟能使他酝酿出卓越的识见。

福成一开始出山,就提出他对当前世局的了解,认为中国正面临古今以来的重大变局。在他上曾国藩的书启中说道:“方今中外之势,古今之变局也。”薛福成:《庸盦文外编》(扫叶山房石印本),卷三,页13。代表他对世界局势敏锐的观察,就同治前期具有世界眼光的人物而言,只有黄恩彤、徐继畬、夏燮、王韬、丁日昌、李鸿章数人同时有这种见解,福成可以说是一位时代前驱了。

福成生平最注意观察世界大势,对变局的了解提出既早,领悟也深。单就“变局”这个观念的警觉而言,他生平提到不下十次之多。然而他对变局的了解,也可以分成好几个层面。

就观察重点而言,福成对变局的领悟,表达三个层面。其一,他解释变局的降临,是由天时所趋。如他所说:“西洋诸国航海通商,凡欧罗巴、亚墨利加数十国之人,颉颃并至乎中国,而以英吉利、俄罗斯、佛兰西、米利坚四国为最强,于是地球几无不通之国,是其所以然者,天也,非人之所能为也。”同上,卷三,页13。这一点认识,构成他对变局解释的基本肯定,但却表达一种总体印象的层面,而非条分缕析的理解。其二,他解释变局,认为是地理情势的变化。如他所说:“至于南洋诸岛,星罗棋布,昔人所谓海外杂国,东南际天地以万数,时候风潮朝贡者,今已为英与荷兰西班牙三国之外府,竟无一岛能自存者,此殆宇宙之奇变,古今之创局也。”薛福成:《出使奏疏》,卷下,页24—25。这种解释,出以实地观察,对当前现实了解,并有具体例证可见,毫不含糊。故而很能警惕人心,触发时代警觉。其三,天时地理的演变,更有一个不易测的促动因素,就自然要追寻到人事演变的层面。中国何以会在此时遭逢一个变局?当然是由于西洋各国势力的东渐。西洋各国之所以寝寝东向,自然是由于各国国力的膨胀。并可略知列国勃兴,争强竞胜,一天一天向海外扩充领土。是以近代变局的原始动力,仍须总结于人事演变的根源。福成把握问题重心,在此处表达意见最多。他把中国所面临的变局,自然与西洋各国的冲击建立连带关系。正如他所说:“西洋各国,纷至沓来,尤为千古未有之奇局。”薛福成:《庸盦文续编》,卷上,页35。又说:“西洋诸国之勃兴,亘古以来未有之奇局也。”同上,卷下,页32。由此可见各国动向,关系世界变局最为密切,把握关键,自然就要重视这个人事演变的层面。

再进一层来说,人事的演变既然在西洋各国,而变化的内容又是哪些?各国的勃兴又凭恃些什么?检讨结果,终于归结到西洋各国技艺的精良。他们制胜之术,是把舟车变为火轮,通信变为电传,用后膛枪炮,用铁甲战舰,用无烟火药,用气球侦敌,用电光照夜。正如福成所谓:“能制驭水火,呼吸风霆。”这些就是西洋各国发达起来的重要本钱,也就用这种本钱压倒其他落后国家。故而福成形容其情势说:“诚以此时适遘开辟以来未有之奇局,东西洋各国,方日务制器、通商、开矿,其嗜财如性命,用财如泥沙,及至用兵,虽糜饷数千万亿而不惜。中国绸缪武备,断不能如各国之耗费,然为事机所迫,竟有欲罢不能之势。”薛福成:《庸盦文编》,卷二,页66。中国承受冲击,也不得不面对这种巨变的事实。

更进一层来说,却又回到总体原则性的关键。天时、地势、人事的变幻,总体看来仍是不可逆测,然愈是不可逆测,却愈是必要加意防备。能早发现变的契机最好,能早了解变的动向最好。发现与了解之后,才可思考应付的办法。有一个确定可以了解的事实,就是必变之势,可不需再有怀疑。而观察、判断与预防的准备,自然也可以不需再有迟疑。是以福成所说的“天也,非人之所能为也”并不是宿命任天的意思,也不是绝望任命的意思,而是在说明变的必然之势。有必变之道,就必须有应变之计。因此他在同一个文件中也曾说道:“居今之世,事之在天者,宜有术以处之,然后不为气数所穷;事之在人者,必有术以挽之,然后不为邻敌所侮。”《庸盦文外编》(家刻本),卷三,页21。

又进一层来说,最后宗旨,重点实在于应变。在这方面,福成的议论有更精辟的发挥。当前世局既已显现必变之势,自王公以至庶民,自圣贤以至不肖,都必须有应变的能力和准备。如他所说:“殆时势使然,虽圣人不能违也。”同上,页51。当可见其确信不移。他认为要及早观变而动,适应当前的世局。尤其主国政的领袖必须有这种识见能力。因为这是关乎一国全体的幸福或祸患的。故他对于应变看得特别紧要,如他所说:“天地之变,递出而不穷者也。有大智者,烛幽阐微,与时推移,以御厥变,则天下被其休。否则瞢无适从,敝敝焉执故常之见,以与世变相遌,而变乃环起而不可止。”《庸盦文编》,卷二,页71。

最后一层来说,应变固然急需,何者是要变的对象?这时福成的观点仍存在于器物利用方面,那就是模仿西方一切现代工业技术,如他所说:“若夫西洋诸国,恃智力以相竞,我中国与之并恃,商政矿物宜筹也,不变,则彼富而我贫。考工制器宜精也,不变,则彼巧而我拙。火轮舟车电报宜兴也,不变,则彼捷而我迟。约章之利病、使才之优绌、兵制阵法之变化宜讲也,不变,则彼协而我孤、彼坚而我脆。”薛福成:《筹洋刍议》,页47。这个观念,实际是促成中国工业化的思想动力。对于此点,他的信心也是表达得坚定不摇。他认为就是尧、舜、禹、汤、文、武、周公、孔子复生,也不能不在这方面努力经营。同时他更认为世势变化没有止境,而处变应变之道也没有止境。如他所说:“世变无穷,则圣人御变之道亦与之无穷。”同前书,页49。至于御变之道,正是在把握时机,乘其趋势,也为中国缔造一个创新的局面。正如他所说:“值亘古未有之奇局,亦宜恢亘古未有之宏谟。”薛福成:《庸盦海外文编》(扫叶山房石印本),卷二,页8。这就是他适应变局的最终理想宗旨。

附:薛福成生平变局言论表

序号\变局\言论倡说年代资料出处1方今中外之势,古今之变局也。推其所以启之者,有天事,有人事。古者九州之内,各殊土而异宜。有隔数百里不相通者,然而天地之风气,日久渐开,山川之径涂,习行则便。自秦一天下,至汉而收滇粤置河西,至唐而通回纥定天竺。至元而服俄罗斯取西域。恢拓可谓 1865《庸盦文外编》,卷三,页13(上海:醉六堂本)。(续表一)序号变 局 言 论倡说年代资料出处极广。浸寻迄于今日,西洋诸国,航海通商,凡欧罗巴、亚墨利加数十国之人,颉颃并至乎中国。而以英吉利、俄罗斯、佛兰西、米利坚四国为最强,于是地球几无不通之国。是其所以然者,天也,非人之所能为也。2夫洋教洋烟骤入中国者,气运之变也。斟酌情势,默寓挽回之术者,君相之柄也。1865《庸盦文外编》,卷三,页27。3天地之变,递出而不穷者也。有大智者烛幽阐微,与时推移,以御厥变,则天下被其休。否则瞢无适从,敝敝焉执故常之见,以与世变相遌,而变乃环起而不可止。 1872《庸盦文编》,卷二,页71。4近者泰西诸国,竞智争雄。器数之学,日新月异。其机至能制御水火,驱驾风电,恃其猋锐,逴数万里,目阚我中国。中国震于所不习,罔知所措。其始佥议驱攘,地广师疲,辄为所乘,得势益逞,征求无厌。中国欲与之轧,则群敌联盟,协以谋我。欲严与之绝,则备多力分,难以持久。于是议立约章,岁益加增。濒海之冲,设关立市,通都下邑,广传彼教。时则华戎错沓,动生衅尤,牵率以至。浩乎如大江洪河之东注于海,终古不可复分。此殆天地自然之数,虽天地不能自为主也,变之骤至,圣人所不能防也。1872《庸盦文编》,卷二,页71—72。5自古边塞之防,所备不过一隅,所患不过一国。今则西人于数万重洋之外,飙至中华,联翩而通商者,不下数十国。其轮船之捷,火器之精,为亘古所未有。恃其诈力,要挟多端。违一1875《庸盦文编》,卷一,页19。

(续表二)序号变 局 言 论倡说年代资料出处言而瑕衅迭生,牵一发而全神俱动。智勇有时而并困,刚柔有时而两穷。彼又设馆京师,分驻要口,广传西教,引诱愚民,此固天地适然之气运,亦开辟以来之变局也。6方今中国,畺围辽阔,防不胜防。而泰西诸国,航海东来,实为数千年未有之创局。其势断不能深闭固拒。1875《三星使书牍》。7夫江河始于滥觞,穹山基于覆篑;佛法来自天竺,而盛于东方;算学肇自中华,而精于西土。以中国人之才智视西人,安在其不可以相胜也?在操其鼓舞之具耳。噫!世变无穷,则圣人御变之道,亦与之无穷。1879《筹洋刍议》,页48—49。8诚以此时,适遘开辟以来未有之奇局,东西洋各国,方日务制器、通商、开矿,其嗜财如性命,用财如泥沙,及至用兵,虽糜饷数千万亿而不惜。中国绸缪武备,断不能如各国之耗费,然为事机所迫,竟有欲罢不能之势。1883《庸盦文编》,卷二,页66。9自昔艰难之世,议论愈多,则是非愈淆,而任事者亦愈无把握。迄于今日,西洋各国,纷至沓来,尤为千古未有之奇局。其中得失利病,非阅历有素者,骤难得其要领。1884《庸盦文续编》,卷上,页35。10西洋诸国之勃兴,亘古以来未有之奇局也。其得失利弊与前史所著迥殊,非默究数十年,不能得其窾要。或视为寻常,忽不加察,而大受亏损。或上下内外,坚持力争,而无关至计。1887《庸盦文续编》,卷下,页32—33。

(续表三)序号变 局 言 论倡说年代资料出处11夫自开辟以来,神圣之所缔造,文物之所弥纶,莫如中国。一旦欧洲强国四面环通,此巢、燧、羲、轩之所不及料,尧、舜、周、孔之所不及防者也。今欲以柔道应之,则启侮而意有难餍。以刚道应之则召衅而力有难支。以旧法应之,则违时而势有所穷;以新法应之,则异地而俗有所隔。交涉之事,日繁一日,应付之机,日难一日。诚不知何所底止矣。惟是通变方能持久,因时所以制宜,伊古盛时,或多难以保邦,或殷忧而启圣,臣愚以为皇上值亘古未有之奇局,亦宜恢亘古未有之宏谟。1892《海外文编》,卷二,页718。12中国东西两面大海绕之,其自东北以迄西南,则三强国之境绕之。防于海者,动虞诸国窥伺,防于边者,日与三国周旋。至于南洋诸岛,星罗棋布,昔人所谓海外杂国,东南际天地以万数,时候风潮朝贡者,今已为英与荷兰、西班牙三国之外府,竟无一岛能自存者,此殆宇宙之奇变,古今之创局也。1893《出使奏疏》,卷下,页24—25。13顾臣观西洋大国图治之原,颇有条理。英俄法皆创国数百年,或近千年。炎炎之势,不始今日。今其制胜之术,屡变益精。舟车则变而火轮矣,音信则变而电传矣,枪炮则变而后膛矣,战舰则变而铁甲矣,水雷则变而鱼雷矣,火药则变而无烟矣,窥敌则变而用气球矣,照夜则变而用电灯矣。专家之学,立殚智力,往往能制驭水火,呼吸风霆,新艺迭出,殆无穷期。1893《出使奏疏》,卷下,页25。

2.外交因应的见解

薛福成晚年就任出使之职,献身于外交事业,自不待言。实际他在光绪元年起参与李鸿章幕府,已经开始对外国交涉的规划,当时重要的中英交涉以及次年烟台议约的底案,均有福成的拟议策划。再加上后来宁绍台道四年多的实任,由于浙海关贸易的情势,也更加了解到西洋工商立国与经营的基本方法和做法。故而他虽在光绪十五年奉命出使,而在北洋幕府历练重大外交事务已有十年之久,对于外交因应,当然早有相当丰富的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