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青少年必知的外国文学经典
82631100000015

第15章 包法利夫人

居斯塔夫·福楼拜 Gustave Flaubert (法国 1821—1880)

法国19世纪批判现实主义文学中的杰作

1985年美国《生活》杂志评选出的“人类有史以来的20本最佳图书”之一

海明威推荐书目之一

世界十大文学名著之一

《包法利夫人》一出现,就形成了整个一种文学进展……《包法利夫人》的清澈与完美,让这部小说变成同类的标准,确定无疑的典范。

——法国著名作家 左拉

在19世纪的法国文学大师辈出的年代,继批判现实主义大师司汤达和巴尔扎克之后,出现了另一位致力于现实主义创作的文学大师——福楼拜。他在艺术上另辟蹊径,立志创新,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福楼拜不仅丰富和发展了19世纪的现实主义,而且为19世纪后期的作家所师承,在法国文学史上起着重要的桥梁作用。

福楼拜一生著述不多,以一部《包法利夫人》赢得了极大的声誉。《包法利夫人》是世界十大文学名著之一,作者从资产者的平淡无奇的日常生活中撷取题材,描绘了一幅地道的法国19世纪的外省风俗画。它的艺术达到了新的高度,通过个性化的语言描写人物,用浪漫主义语言展示浪漫主义个性。尤其是作者在小说创作中运用的“纯客观”艺术手法,对后世影响很大。马克思的女儿爱琳娜认为“这部完美无缺的小说”出书以后,“在文坛上产生了类似革命的效果”。

福楼拜开始创作活动的时候,巴尔扎克已经去世。20世纪50年代初期,法国一直没有出现重要的长篇小说。《包法利夫人》的发表标志着巴尔扎克之后第一部重要的长篇小说的出现。

旷世杰作

KUANGSHI JIEZUO

小说《包法利夫人》的主人公爱玛是外省一个富裕农民的女儿,她的父母希望她能够受到大家闺秀的教育,把她送到修道院里度过青年时代。结果爱玛深受消极浪漫主义文学的不良影响和宗教的熏陶,头脑里充满了无名的感伤,幻想过浪漫主义小说中所描写的恋爱生活。然而,在爱玛的实际生活中,她身边的人每天庸庸碌碌,为衣食奔忙,和那种贵族社会的“风雅”生活相距甚远。由于父亲对她十分疼爱,因此她不用操劳家务,每天无所事事,只是期待着幻想中的爱情的到来。

这时包法利医生出现了。他治愈了爱玛父亲卢欧老爹不小心摔断的腿,并且刚刚丧偶。卢欧对包法利非常欣赏,并把女儿爱玛嫁给了他。但是,包法利是一个平庸无能的人,他智力低下,性格软弱,满足现状,毫无理想,与爱玛理想中的爱情格格不入。

正当爱玛感到梦想破灭的时候,她在沃比萨舞会上遇到了子爵,爱玛为风度翩翩的子爵所倾倒,但这对她来说却是可望而不可即的。为此,爱玛大病一场。包法利为了解除爱玛的烦闷,便迁往荣镇定居。在这里,她认识了年轻的实习生莱昂,并且两个人一见钟情,但是莱昂虽然对爱玛有意,却胆小怕事,不敢向她进攻就到巴黎去了。爱玛又一次回到了百无聊赖的生活中。这时,情场老手罗道尔弗乘虚而入,用花言巧语骗取了爱玛,使爱玛错把他当成了自己梦寐以求的情人,并且要求和他一起私奔。罗道尔弗本来对她就是逢场作戏,后来对她日益冷淡,最后竟然抛弃了她。爱玛的梦想又破灭了。她试图斩断私情,把精力转向对丈夫和孩子的爱,并且希望丈夫在事业上一举成名。然而,包法利却不争气,还几乎断送了一条人命。

华文精选

芸芸众生,动乱无常,不过物以类聚,景因情异,还是可以区别开的。

人对于自己的需要、自己的理解、自己的痛苦,永远缺乏准确的尺寸。

竭泽而渔,幸福反倒成为无水之池了。

爱玛绝望了。爱玛在剧院又遇见了从前的莱昂,莱昂经过巴黎酒店女郎的熏染,已不是当年含情脉脉、羞羞答答的小男孩了。他们开始了幽会生活,虽然爱玛感觉到情妇生活和夫妻生活一样平淡无奇,但她已经过惯了腐化堕落的生活,并且债台高筑,她把包法利的财产和积蓄都送到了高利贷者的腰包,如果不偿还债款,就要扣押财产了。这时,莱昂对爱玛已经失去了兴趣。爱玛向勒和、公证人、莱昂、甚至罗道尔弗求助,却没有人肯帮助爱玛。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爱玛选择了服毒自杀。包法利怀着沉痛的心情埋葬了爱玛后不久,也离开了人世。

小说以简洁而细腻的笔触,再现了19世纪中叶法国的外省生活,描绘了鲜明逼真的人物形象,具有巨大的揭露意义,成为法国19世纪批判现实主义文学中的一部优秀作品。

经典导读

JINGDIAN DAODU

爱玛与安娜

我们不妨拿托尔斯泰笔下的安娜·卡列尼娜与爱玛做一个简单对比。安娜为爱情抛弃的一切,正是爱玛毕生追求的梦想:尊贵的地位,豪华的生活,奢侈的物质享受与上流社会的迎来客往。事实上,爱玛的理想就是安娜的现实,真正追求理想爱情的安娜·卡列尼娜,这种追求的热情与纯真使她远离了现实,从而进入了一个超凡脱俗的境界。而爱玛则在热情的浪漫中时时透出一股讲求实际的意味,为自己的是否拥有高雅的气派耿耿于怀,这样,爱玛便失去了超凡脱俗的可能性。爱玛最后被债务所逼服毒而死,安娜则是为内心的热情驱使,最后死于火车轮下。因此,爱玛的悲剧是一个现实生活的悲剧,而安娜·卡列尼娜则是一种真正的诗性的献祭。在这个意义上讲,安娜是高尚的,爱玛则是世俗的。

华文精选

未来的幸福好比热带地区的海岸,吹来一阵香风,把软绵绵的当地风光融入了无边无际、可望而不可即的幸福海洋,他们沉醉在感受中,甚至懒得去想那看不见的前途远景了。

她自得其乐,仿佛恢复了青春妙龄一样。她到底享有爱情的欢乐,幸福的狂热了,她本以为是无缘消受的啊!她到达了一个神奇的境界,那里只有热情,狂欢,心醉神迷;周围是一望无际的蓝天,感情的高峰在她的心上光芒四射,而日常生活只在遥远的地面,在山间的暗影中若隐若现。

这其实涉及作家对人生的态度与立场。在对待人生、历史和世界的总体态度上,福楼拜要比托尔斯泰清醒得多。托尔斯泰对现实不满,但在总体上对人类还未失望,他在诅咒贵族的同时却在鞋匠的窝棚里发现了人生的光明,正是这束理想之光,燃烧了他的人文主义热情。但福楼拜对人生却没有如此明媚的信念,他灵魂深处精神的失重败坏了他的心境,犹如站在不顺心的位置上,望出去一切都会变得歪歪斜斜的,以致他所看到的往往是事物相反的一面,看到孩童,脑中立刻浮现老人;看到摇篮便想到墓场;面对夫人,不由得联想她的骨骸;看到幸福,则引发悲思;看到悲伤的事情时,则产生事不关己的心情。他让爱玛的浪漫一步步走向绝路,让人一点没有做梦的企图,同时对我们说:人生、世界并不值得热爱,盲目的爱恋结果只是幻灭。正是这一深刻的厌世倾向使作家承认:爱玛——这就是我!

包法利夫人,不朽的包法利夫人,是我所知的一切文学中最完整的女性画像。福楼拜不甘于只为她作传;他对书中人必要的演化发展、可以经历的连串变化以及注定要发生的结果怀着感情和智慧,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巨细靡遗地耐心写完整本传记。全书正是一个在我们眼前渐渐松懈的灵魂依照人性逻辑过完一生的故事。

——法国大评论家 艾弥儿·法奎

也正是这一怀疑主义的人生姿态使福楼拜扬弃了人文主义的天真与自信,变得冷静而不动声色。在小说中,我们是看不到那种扁平单一的漫画式肖像,而且故事也不以情节巧妙取胜,只是仅仅将精心选择的偶发事端安置在平稳发展的小说的程序中,犹如一道缓慢的生活流,清澈、明净、洗练,没有大起大落的波动,无怪乎写到爱玛的尸首时,照样用一种从容不迫的叙述节奏,仿佛铁石磨成的镜子那么漠然而不动情,也不值得动情,因为作家对人生的丑陋早已厌倦,以致懒得震惊。

《包法利夫人》英文版封面

福楼拜的《包法利夫人》,为西方近代小说史划出了一个新阶段。一个半世纪以来,他笔下的包法利夫人正以她那经久不衰的艺术个性让每一个不同时代的人们不断认识她的丰富内含。从某种价值层面上讲,包法利夫人的生命活力,她的青春激情,她对生活的无休止追求,以及她理想实现的途径,不仅是她个人的,而且是普遍的,也可以说是整个人类的。1875年12月,福楼拜在给乔治·桑的信中说:“我总是强迫自己深入事物的灵魂,停止在最最广泛的普遍性;而且存心使自己回避偶然性与戏剧性。”正是爱玛身上蕴藏着的一种人类共有的普遍性,所以不仅是作者,甚至我们每个人都可以这么说:“包法利夫人就是我!”(富华)

被忽视的查理·包法利

查理·包法利对作品主题的深化起到了不容忽视的作用,历来的研究者和教科书似乎都忽略了这个人物的存在。他似乎只是一个陪衬或道具,可有可无。我们好像忘记了,查理·包法利在小说中也是一个有血有肉的人物,也属于福楼拜塑造出来的特殊“典型”。而且,整部小说是以包法利上学作为开端,他的死亡作为全篇的终结——爱玛死后,他又硬撑了一段时间,才在这个残酷的世界上消失。如果我们把这部作品作为某一个人物的传记来读,传主只能是查理·包法利,而不是爱玛。虽然在作品中的某些章节,查理的活动、思想的确描述得比较简略,但这并不意味着这个人物不重要。事实上,当爱玛死后,查理读到妻子的情书时,那些被作者省略掉的部分便重新被照亮了,我们仿佛把小说又重读了一遍。在小说的结尾,包法利获悉妻子背叛后的心理活动过程,作者也没有详细的交代,然而我们即便把包法利本人的“弱智”、“迟钝”和“憨愚”等特征考虑进去,亦不能得出结论说,查理对妻子的偷情与背叛全然无动于衷(他最后轻易地就原谅了他的情敌鲁道尔弗的时候,他想了些什么呢?)。

华文精选

生命这个词,永远打动人。

既然我们人类命该如此,人就不该糟蹋自己,不要因为别人死了,自己就想死。

热情难道不是世上唯一美丽的东西?难道它不是英勇、热忱、音乐、艺术及其他一切的根源?

她不相信:在不同的地方,事物会现出相同的面目;既然过去的生活不如人意,剩下来等待消磨的时光,当然会更好了。

爱玛与查理具有完全不同的性格心理特点,我们不应在这一点上把两个人物混为一谈。然而,我认为,从一个更大的范围内来说,在作者的某些特殊的暗示之下,这两个人物不仅属于同一个社会阶层,而且属于同一个文化类型。相对于那个日益成熟、严酷的资产阶级社会来说,他们两个人都有着某种先天的缺陷。一个充满热情与幻想,浪漫与天真;一个缺乏生活情趣、智力平庸、感觉迟钝,然而都属于不合时宜的弱者。在查理·包法利的迟钝、平庸、古板、懦弱的背后是宽厚、淳朴与善良,这样一个人物如果出现在《十日谈》或《堂吉诃德》里,也许还会带上一点喜剧色彩,然而他是生活在19世纪中叶的法国,他会有怎样的遭遇呢?

爱玛看清了这个社会的真实状况已为时太晚,她在面临破产的威胁、百计无施之时,作者没有容她多活一天,立即就让她喝砒霜死掉了。因此,爱玛是一个真相的目击者,但她却没有时间去咀嚼苦难。而查理·包法利却是一个苦难的承受者。他对苦难的承受完全是被迫的,如果没有爱玛,他可能终其一生都觉得满足(因为他智力迟钝,感受力比较麻木),然而他不仅目睹了妻子的惨死,而且通过她留下的情书获悉了所有的隐情与秘密,进而认识了这个社会的基本真相。他不善表达,天性愚钝,他在获悉真相之后选择了沉默。

作者没有过多地渲染他的悲伤、绝望和痛苦,而是让他静静的一声不吭地靠在墙上死去了。作者没有写出来的部分,读者却看得很真切。让一个迟钝、麻木的人去承受全部的灾难,作者的确是残酷了一点。所以,这部作品的主题在很大程度上都与爱玛的悲剧有关,但却是通过查理·包法利而最终完成的。(格非)

大师传奇

DASHI CHUANQI

福楼拜(1821—1880)

居斯塔夫·福楼拜是19世纪中叶继巴尔扎克之后最重要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他对现实生活的描绘不及司汤达的图景那样深刻,更不及巴尔扎克的画卷那样广阔辉煌,他是资产阶级社会日常生活细致的观察者,给19世纪中叶的法国现实生活,提供了虽然并不全面、却是非常真实和典型的写照,因此代表着批判现实主义的新阶段。

1821年12月21日,福楼拜出生在卢昂一个世代为医的家庭里。他的父亲是主任外科医生,并从1818年起担任卢昂市立医院院长。福楼拜18岁时按照父亲的意愿来到巴黎攻读法律,并结识了仰慕已久的大作家雨果。他自小爱好文学,对法律并不感兴趣,在1843年因神经系统的疾病放弃了法律,开始致力于文学创作。1845年,父亲去世后,福楼拜搬到卢昂近郊的克罗瓦塞别墅居住,埋头写作并终其一生。在此期间,他曾经几次和朋友出游,到过布列塔尼、诺曼底以及埃及、巴勒斯坦、叙利亚、土耳其、希腊和意大利、伦敦等一些地方,对社会加深了认识,为小说创作提供了真实可信的材料。

福楼拜从十几岁起就开始创作,写过一些并不成熟的小说和剧本。这些作品深受浪漫主义影响,或者表达了作者的忧思愁绪,如《狂人回忆》;或者描绘了中世纪惨无人道的罪行和恶魔般的人物,如《佛罗伦萨的鼠疫》、《路易十一》;或者嘲弄资产者,表达对社会的不满,如《伙计》;或者描写隐士与魔鬼冲突的宗教传说,如《斯玛尔,古老的秘密》,等等。小说《十一月》(1842)描写了一个年轻人的遭遇,他追求爱情,遇到的却是妓女,等待他的是死亡。小说的忧郁悲观情调反映了福楼拜当时的思想状况,标志着他青年时代的写作的终结。1843至1845年他写了《情感教育》的初稿,叙述了两个年轻人的生活,表达了作者对哲学和美学的见解和对自由、正义、幸福、爱情的向往。1848年至1849年,福楼拜尝试写作了《圣安东的诱惑》以及一些旅行札记。

从1852年起,福楼拜花了4年多的时间从事长篇小说《包法利夫人》的写作。他并不急于发表作品,而是要闯出自己的新路。1856年,《巴黎评论》发表了这部小说后,轰动了文坛。福楼拜获得了盛誉,然而却因为小说批判的锋芒触犯了当局而受到控告。之后,福楼拜开始从事古代题材的创作,于1826年发表了《萨朗波》,得到好评。但福楼拜仍然关注现实,他从根本上改写了青年时期《情感教育》的旧稿,于1869年发表,但遭到舆论界的冷眼对待。福楼拜又重新转向了古代题材的创作,修改出版了旧稿《圣安东的诱惑》(1874)。同年,他还写了剧本《候选人》。1875年至1876年,他写出了《三故事》(1877)中的《淳朴的心》。

福楼拜终生过着独身生活,在晚年培养了莫泊桑,左拉和都德等作家也都尊他为老师,并受到他的直接影响。1880年5月8日,福楼拜去世。他未完成的遗作《布瓦尔和佩居榭》于1881年问世。

延伸阅读

YANSHEN YUEDU

梅里美是法国著名的中短篇小说大师。脍炙人口的中篇小说《嘉尔曼》是他的代表作。小说主人公吉卜赛女郎嘉尔曼是一位大胆追求个性解放的女性,她酷爱自由,在爱情中坚持自我的独立,宁死不愿受到男子的约束。这个形象糅合了灵敏、机巧、泼辣、大胆等特点,并富有浪漫情调。小说文字流畅自然,清朗明快;情节曲折跌宕,带有地方特色和异国情调;人物性格鲜明突出,具有传奇色彩。小说曾经被改编为世界著名歌剧《卡门》,风靡世界,经久不衰。

※※※※

乔治·桑是法国著名的女作家。她的长篇小说《安吉堡的磨工》是一部反映现实生活的作品。小说主要讲述了勤劳善良的磨工格南·路易和暴发户的女儿罗斯从相爱到结合的曲折过程,表现出女作家崇高的社会理想和爱情观。乔治·桑的作品文字清新质朴,描写细腻动人,是一位风格独特的小说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