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中国·现代)老舍
成书时间:1937年
推荐版本:人民文学出版社版
教育部推荐的中学生必读的30部文学名著之一
中国文学史上一部优秀的现实主义小说
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长篇杰作之一
抗战前夕中国最佳的长篇小说
作者简介
老舍(1899~1966),著名作家、人民艺术家、杰出的语言大师。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满族。生于北京的贫民家庭,父亲早丧,由母亲抚养成人。1913年入北京师范学校学习,1917年毕业后在北京的小学和天津南开中学任教。1924年赴英国,在伦敦大学讲授中文,并进行创作,先后以市民生活为题材创作了3部长篇小说,即《老张的哲学》、《赵子曰》、《二马》。
1930年回国,先后在济南齐鲁大学、青岛山东大学任教授,这时期发表的短篇小说集有《赶集》、《蛤藻集》等,长篇小说有《猫城记》、《离婚》、《牛天赐传》等。1937年著名长篇小说《骆驼祥子》问世。抗战爆发后由济南到武汉,主持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工作。这时期创作了《残雾》等多部剧本及长篇小说《火葬》。1946年赴美国讲学并进行创作。1944~1947年完成了百万字的长篇小说《四世同堂》。1949年应周恩来总理之邀回国,先后任政务院文教委员、全国人大代表、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作协副主席、北京市文联主席等职。
新中国成立后的主要作品有剧本《方珍珠》、《龙须沟》、《春华秋实》、《西望长安》、《茶馆》等,共创作剧本23个,荣获“人民艺术家”的称号。1966年8月24日,老舍受迫害而死。
老舍先生是20世纪中国享有盛誉的新文学开拓者之一,他的作品大都取材于他所熟悉和深爱着的北京普通人民的生活和情感,他那淳厚、传神的语言词汇也都源于劳动人民,闪耀着现实主义的光辉。老舍的创作艺术极具民族特色,他不但熟知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典籍文化,而且对各种民间文艺样式也有浓厚的兴趣,并从中汲取了丰富的营养。他的作品语言生动幽默,平易近人,雅俗共赏,既为我国读者所喜闻乐见,也受到海外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的热烈欢迎。这位把毕生精力奉献给祖国文学艺术事业的文坛巨匠一生留下的传世之作,不仅是我国文学艺术中的瑰宝,也丰富了世界文学的宝库。
在中国现代作家中,老舍是为数不多能引起世界轰动的作家之一。日本成立了“老舍研究会”,还率先出版了《老舍小说全集》;欧美等国也纷纷翻译老舍的作品;苏联的一位教授说:“在苏联没有‘老舍热’,因为根本没有凉过。”
《骆驼祥子》是老舍的代表作,其中的主人公祥子和虎妞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赢得读者青睐。小说深刻地折射出旧社会的黑暗,作者还用朴实自然的笔触描写了北平的自然风貌和京腔京韵的古都风情,使作品具有浓郁的地域文化色彩和市井气息。
中国现代文坛自五四以来就倡导平民的文学,但直到《骆驼祥子》问世,劳动人民才真正成为主人公,老舍因为《骆驼祥子》而确立了都市平民文学第一家的地位。
阅读重点
YUEDU ZHONGDIAN
作者通过描写正直好强的青年车夫祥子由希望、受挫、挣扎到绝望,最终堕落成城市垃圾的悲惨遭遇,揭露了黑暗的旧社会对劳动人民的压迫和剥削,表达了对劳动者的深切同情,批判了自私狭隘的个人主义。
作者将中国传统的叙事方法与外国文学景物铺排、心理描写的写法相结合,塑造了一系列活灵活现、有血有肉的人物形象。
书海导航
SHUHAI DAOHANG
【写作背景】《骆驼祥子》是老舍先生1936年夏天辞去山东大学教授职务,做专业作家的第一部作品。1936年夏天动笔,1937年春末夏初完稿。老舍曾多次提到“这是一本最使我自己满意的作品”,还说,“这是我的重头戏,好比谭叫天唱《定军山》”。历史实践表明:这确实是一部驰名中外的杰作。老舍为什么会想到写这部小说呢?据他回忆说:“记得是在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春天,山东大学的一位朋友跟我闲谈,随便的谈到他曾用过一个车夫。这个车夫自己买了车,又卖掉,如此者三起三落,到末了还是受穷。听了这几句简单的叙述,我当时就说‘这颇可以写一篇小说’。紧跟着,朋友又说有一个车夫被军队抓了去,哪知道,转祸为福,他趁着军队转移之际,偷偷地牵回3头骆驼来。——这就是骆驼祥子的故事核心。”
【内容精要】1924年,老舍赴英国伦敦大学任教,开始创作小说。在那里,老舍读了很多狄更斯的作品。他所创作的《老张的哲学》、《赵子曰》等就带有狄更斯式的“神秘小说”技巧。由于老舍的语言和描绘富有北京地方色彩,他很快引起了国内外文坛的注意。1930年老舍踏上了归程,面对满目疮痍的祖国,他的笔变得沉重起来。《骆驼祥子》是其在这个时期的代表作。
小说真实地描写了北京一个人力车夫的悲剧命运。主人公祥子,从农村来到北京城,决心买一辆自己的洋车,过体面的生活。经过3年的艰辛积攒,他买了一辆心爱的车,但不久被军阀乱兵抢走了。以后他又准备再买一辆车,可是仅有的一点钱又被孙侦探诈去。最后,他用妻子虎妞的私蓄钱买下一辆半新不旧的车子,也因料理虎妞的丧事而卖掉。加上婚姻问题上的失败,他终于认命,自暴自弃,走上毁灭的道路。
围绕祥子的悲剧命运,作者展示了一幅北京下层人民的凄惨生活图画:车厂的车夫们,在老板、土混混刘四的压榨下痛苦挣扎;与孙子合拉一个车座的老马因冻饿而昏倒。还有西城毛家湾大杂院里,年轻力壮的去卖命,年迈的老人忍冻躺在冰凉的土炕上,怀孕六七个月的妇女还要不停地操劳,十六七岁的大姑娘没有裤子穿。尤其惨痛的是小福子的命运,她为了爸爸和两个兄弟不致饿死,廉价卖身,最后沦落到“白房子”,因受不了非人的折磨,绝望自杀。小说不仅写出了祥子等受压迫的劳动人民的悲苦命运,而且还形象地暗示了反动军阀的混战以及大大小小的杨太太、刘四爷、夏太太等剥削者正是他们悲苦命运的制造者。
《骆驼祥子》以祥子买车又卖车的三起三落为线索展开故事情节,结构简单而缜密,情节安排得错落有致、丝丝入扣。作者将中国传统的叙事方法与外国文学景物铺排、心理描写相结合,塑造了一系列活灵活现、有血有肉的人物形象。其中的主人公祥子和虎妞更是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赢得读者青睐。
祥子原本是个正直、善良、勤劳的人,他一心一意地靠劳动挣钱,人生的最大愿望就是买车,往远处想就是开车厂,娶个清白的好姑娘,过上好日子。这个愿望并不高,可是处在那样黑暗的社会中,一个卑微的车夫“买车”的希望也成了奢望。他一次又一次为希望而奋斗,一次又一次陷入失望,最终连生活的希望也破灭了。
悲剧色彩是《骆驼祥子》的一大特色。小说中不仅祥子,就是专横跋扈的刘四爷、骄奢泼辣的虎妞、善良坚强的小福子、孤苦的小马祖孙等,都在逐渐走向绝望的境地。这一个个人物的悲剧,构成了一个社会性的大悲剧。
《骆驼祥子》的语言独具特色。作者运用经过加工和提炼的北京口语方言,传神地刻画出当时的下层社会人民的言谈举止。作者还用朴实自然的笔触描写了北平的自然风貌和京腔京韵的古都风情,使作品具有浓郁的地域文化色彩和市井气息。
作品的另一特点是对人物心理细腻深入的刻画。祥子沉默寡言,作者用了大幅的心理描写展示他的性格特点和思想变化过程。作者凭着对北平下层社会的了解和对小人物的熟悉,运用淳朴的语言,把下层社会民众的心理刻画得生动形象、十分逼真。
【地位影响】老舍的《骆驼祥子》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名篇,是老舍的代表作。中国现代文坛自五四以来就倡导平民的文学,但直到《骆驼祥子》问世,劳动人民才真正成为文学作品中的主人公,得到小说艺术的表现和描写,老舍因为《骆驼祥子》而确立了都市平民文学第一家的地位。《骆驼祥子》出版后,影响很大,被誉为“抗战前夕中国最佳的长篇小说”。1945年该书英译本在纽约出版,立即风靡美国。但译者伊文·金却肆意修改原作情节,让祥子找到了小福子,抱着她奔向大森林而获得了自由。老舍因此还提出过诉讼。
《骆驼祥子》在1937年第一次连载于《宇宙风》,每月两段,全书24段,一年载完。1939年第一次出版。在以后六十多年的时间里,已经由多家出版社出版发行了几十版。从20世纪40年代起,《骆驼祥子》被译成英、日、法、德、俄等多种文字,在许多国家和地区发行,受到读者的喜爱,享有较高的国际声誉。
华文精选
HUAWEN JINGXUAN
钱会把人引进恶劣的社会中去,把高尚的理想撇开,而甘心走入地狱中去。
为金钱而工作的,怕遇到更多的金钱,忠诚不立在金钱上。
人间的真话本来不多,一个女子的脸红胜过一大段长话。
最伟大的牺牲是忍辱,最伟大的忍辱是预备反抗。
经验是生活的肥料,有什么样的经验便变成什么样的人,在沙漠里养不出牡丹来。
阅读指导
YUEDU ZHIDAO
乡土中国的最后回眸
在北京土生土长的作家老舍的笔下,北京被塑造成“居民的老家”,是心灵的故园,是温暖的乡土,是一个“既具城市之外形,而又富有乡村的景象之田园城市”。
因此,它使从农村走来的祥子很容易就产生了一种情感上的亲近,继而这个进城拉洋车的“民工”又萌生了在皇城根儿下安身立命的纯真梦想。他靠自己的力气拉车吃饭,并冀望获得自尊和财富,但最终在那个没有给底层贫民以公道的城市里丧失了自由与生路,直至堕落潦倒。
《骆驼祥子》集中刻画的就是人力车夫祥子的遭际和命运。祥子是贫民形象的典型代表,尚未脱农民的烙印,有淳朴的天性和坚忍的性格。老舍格外赞赏他身上所体现出的原始生命力的一面,尤其是关于他拉车的描写,光彩四射,“简直成了青春、健康和劳动的赞歌”。他立志买一辆车自己拉,做一个独立的劳动者。经过3年的辛苦劳作,他终于换来了一辆洋车,但却在军阀战乱中被兵匪抢走;接着又被侦探诈去了他仅有的积蓄。小说还用相当一部分篇幅写了祥子和虎妞的纠葛。泼辣丑陋的老姑娘虎妞是车厂主人的女儿,她对幸福的渴望和追求令人同情,但她富家小姐颐指气使的派头又引人厌憎。她设计使并不爱她的祥子与她结合,却葬送了祥子最后一份对爱情和家庭的梦想。连续不断的打击使祥子的愿望“像个鬼影,永远抓不牢,而空受那些辛苦与委屈”,而他所喜爱的小福子的自杀,则使祥子对生活的希望完全破灭,最终在都市中彻底堕落。“他吃,他喝,他嫖,他赌,他懒,他狡猾”,小说结束时,祥子已经沦为一具行尸走肉,一个“个人主义的末路鬼”。
在老舍看来,祥子的悲剧在于现代城市文明对人性的伤害,对心灵的腐蚀,老舍自称小说试图“由车夫的内心状态观察地狱是什么样子”。北京作为首善之区与文化之都的反面,却是一个现代文明的地狱,构成了祥子悲剧命运的深层原因,正像小说中写的那样:“人把自己从野兽中提拔出,可是到现在人还把自己的同类驱到野兽里去。祥子还在那文化之城,可是变成了走兽。一点也不是他自己的过错。”因此在祥子的身上体现着老舍从人性以及现代性的角度对城市文明病的敏锐体察与反思,体现了作者对20世纪30年代中国都市发展形态和文明现状的深刻认识。
《骆驼祥子》标志着老舍的批判具有深入人性的深度,同时也从制度上进入对现代性的反思。老舍借祥子的命运描绘了人性从淳朴到污浊的沉沦历程,揭示了现代都市在资本主义渗透过程中所染上的文明病。从中读者可以领略到老舍的一抹无奈的苍凉感:他的浓缩着传统中国的精粹与温馨的北京正在一去不复返,老北京高贵的乡土诗意已经开始被洗刷、冲蚀甚至被吞没。这使老舍所代表的具有难以割舍的乡土情结的知识分子深深感到,他们不仅失落了传统的文化与美感,同时也失落了自己精神的故乡。
创作于1936年的《骆驼祥子》因此构成了老舍对老北京乃至老中国的最后的回眸。(吴晓东)
论《骆驼祥子》的现实主义
祥子曾经是个正直、热爱生活的劳动者。小说一开始,关于他的外形的描写,关于他拉车的刻画,都写得很有光彩。小说又以更多的篇幅,描绘祥子美好的内心世界。当他在曹府拉车,不小心翻了车,车给碰坏了,主人也给摔伤了,他引咎辞工,情愿把工钱退给主人作为赔偿,表现出作为一个劳动者的责任心和荣誉感。在严冬夜晚的小茶馆里,他给老马祖孙两代买羊肉包子充饥,又倾注着对于苦难的伙伴真诚的关切和深沉的同情。这些段落,用朴实无华的笔墨,描写了祥子好的品质。作家甚至用了奇特的比喻形容这个人物:“他仿佛就是在地狱里也能做个好鬼似的。”
然而,这个在地狱里都会是个好鬼的祥子,在人世间却没有能够始终成个好人。随着生活愿望的破灭,他成了截然不同的另一个人。拉车曾经是他唯一的指望,后来却讨厌拉车了。连他的外形也变得肮脏、猥琐了。小说结束时,他已经沦为一个行尸走肉般的无业游民。而在祥子前后判若两人的变化中,最重要的是生活态度的改变。他从来不是一个有觉悟的劳动者,更不是什么英雄,但买辆车做个独立劳动者的愿望,毕竟在一定程度上表达了对于命运的反抗和改变低贱处境的努力。最后他却完全安于命运的安排,“将就着活下去是一切,什么也无须乎想了”。他向生活屈服了,忍受着一切侮辱与损害,而没有任何怨尤。
祥子被剥夺掉的,不仅是车子、积蓄,还有作为劳动者的美德,还有奋发向上的生活意志和人生目的。在这里,美好的东西的毁坏不是表现为一个品格高尚的英雄在肉体上的死亡,而是人物的高尚品格的丧失殆尽,即精神上的毁灭。
人在社会中生活,受着社会的制约。他的道路,是由他所处的社会环境,他所属的社会地位,他与社会的各种联系决定的。祥子的形象,是在当时那个黑暗社会的生活画面上,在他与各种社会力量的复杂关系中凸现出来的。他的悲剧主要是他所生活的那个社会的产物。
最使祥子苦恼的是无法摆脱虎妞的纠缠。他从一开始就不愿意接受这种强加于他的关系,想方设法避开她。虽然比起大兵和特务,虎妞没有可以任意置他于死地的权力;但她设下的圈套使他有苦难说,他的作为男子汉的责任感又使他不能当她困难的时候把她抛在一边,处处碰壁迫使他不得不回到她的身边。他没有别的选择。他把接受虎妞的安排,看作是“投降”。在这件事上,他更加清楚地看到了自己的无能和无力:“命是自己的,可是教别人管着。”这对于腐蚀他的生活意志,打破他的生活愿望,从奋发有为到怀疑自己进而自甘堕落,起了比前面几次打击更为严重的作用。在这里,阶级与阶级的对立,阶级对阶级的压迫,不是表现为政治上的迫害或者经济上的剥削,而是表现为深入人物身心的摧残和折磨。祥子不仅不能获得自己所追求的,甚至无法拒绝自己所厌恶的。这些都充分地刻画出生活的复杂内容和祥子的卑微处境,是全书最能表现出老舍特长的部分,也是全书现实主义风格的体现。(樊骏)
名家导读
他对人生的视野是宽阔的,而我对文学的经验告诉我,世界上有一些文学巨匠,可能精通于某一阶层的人物,但不能像老舍先生这样写出生活中多种多样的人物。他作品中的语言更有特色,没有一句华丽的词藻,但是感动了人心,其深厚美妙常常不可言传。
——曹禺
老舍先生在作家中,在老百姓中是很光辉的名字。我读他的作品是在很小的时候,是从我爸扔下的一本高中课本中看到了《骆驼祥子》的片断,大概有二三万字。当时我的想法是什么时候找到《骆驼祥子》把它详细看完。祥子买车的细节我印象非常深刻,而且难以磨灭。
——著名作家 莫言
我觉得老舍是可以获诺贝尔文学奖的这样一个作家。能获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家不多,但老舍是非常有个性的一个作家。老舍的贡献主要在语言上,他的语言是非常奇特和出色的。
——著名作家 邱华栋
人物评析
祥子是一个性格鲜明的普通车夫的形象,在他身上具有劳动人民的许多优良品质。他善良淳朴,热爱劳动,对生活具有骆驼一般的积极和坚韧的精神。平常他好像能忍受一切委屈,但在他的性格中也蕴藏着反抗的要求。他在杨宅的发怒辞职,对车厂主人刘四的报复心情,都可以说明这一点。他一贯要强,也正是不安于卑贱的社会地位的一种表现。他不愿听从高妈的话放高利贷,不想贪图刘四的60辆车,不愿听虎妞的话去做小买卖,都说明他所认为的“有了自己的车就有了一切”,并不是想借此往上爬,买车当车主剥削别人。他所梦想的不过是以自己的劳动求得一种独立自主的生活,这是一种个体劳动者虽然卑微、却是正当的生活愿望。
作品描写了祥子在曹宅被侦探敲去了自己辛苦攒来的积蓄以后,最关心的却是曹先生的委托,就因为曹先生在他看来是一个好人。而他对于老马和小马祖孙两代的关怀,则表现出他的善良和正直。
祥子的悲剧之所以能够激起读者强烈的同情,除了他的社会地位和不公平的遭遇外,这些性格特点也起了无法磨灭的作用。像这样勤俭和要强的人最后也终于变成了头等的“刺儿头”,走上了堕落的道路,就格外真实地暴露出不合理的社会腐蚀人们心灵的罪恶。作品写道:“苦人的懒是努力而落了空的自然结果,苦人的耍刺儿含有一些公理。”又说:“人把自己从野兽中提拔出,可是到现在人还把自己的同类驱到野兽里去。祥子还在那文化之城,可是变成了走兽。一点也不是他自己的过错。”老舍正是从这样一种认识出发,怀着对于被侮辱与被损害者的深切同情,写下这个悲剧的。通过祥子这个悲剧形象,使这部作品具有激愤的控诉力量和强烈的批判精神,深深地打动了读者。
青春感悟
QINGCHUN GANWU
当生活开始的那天起就没有如果
看过《骆驼祥子》这本书后,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并不是老舍先生的对人物的刻画,而是他通过祥子所反映出来的有关人格改变的问题。祥子迫于生活的压力一步一步堕落为社会垃圾,如果环境不是这样恶劣,那么祥子一定不会是这样的。可是事实是这种事情即使是在现在的社会也在发生,每天都有很多人为生活所逼,失去了一开始的品格,成为和祥子一样的行尸走肉。很多时候我在想,如果祥子生活在现在的社会里,那么情况一定就不一样了吧?可是事实告诉我,即使是在现在的社会里,依然有很多问题值得大家去思考,很多事情就像鱼和熊掌那样,不可兼得。而这种问题似乎也越来越多,很多人和祥子一样,为了生活抛弃品格。当人们惊醒时会发现后悔已经来不及了,只有硬着头皮走下去。所以说,祥子变成后来的祥子不是一个偶然,而是一个必然。
我在想,等到我长大的那一天,我也会有不得不面对这种问题的时候,那时,我该怎么办?我是会和祥子一样出卖自己的灵魂,还是选择一条艰辛的路,但依然保持着作为一个人应有的人格?现在的我当然会说要选择人格,可是当我面对是饿死还是出卖灵魂时,我会怎么选呢?看吧,有些事情并不是像我们所想的那么简单,祥子一定也有他的无奈吧。生活的逼迫是最可怕的,很少有人能够在瞬间就有一个正确的答案,而祥子只是数万人中选错答案的一个。那么我呢,我会选对吗?我不知道,不过,我觉得祥子的经历告诉我们:一定要有坚定的信念,无论遇到什么问题都要丝毫不动摇,坚持自己的原则,如果这样,我们一定可以克服重重困难,找到真正的正确答案!
其实祥子一开始也在努力地与生活斗争,只是他失败了。而他的失败就败在没有坚持,如果他坚持了,那么事情就不会是这样。可是,事情是没有如果的,当生活开始的那天起就没有了如果,没有退路,不能退缩,只能向前,要让自己永不后悔。(邵露露)
老舍——又一位国民性的塑造者
鲁迅所塑造的阿Q,素来被认为是国民的典型形象,因为从他身上可以认识当时大部分的中国人。读了老舍先生的《骆驼祥子》后,我发现对国民性格的塑造并非是鲁迅先生的“专利”,老舍先生同样是一位出色的国民性的塑造者。
在小说《骆驼祥子》中,老舍塑造的人物性格将当时国人性格中的普遍性与特殊性表现得淋漓尽致。
在祥子身上,我们可以看出当时民众性格中最普遍的一个层面:对传统观念的固守。祥子对私车的强烈追求贯穿于小说的始终。他一直认为存钱就只有买车这一条出路,有了自己的车当前生活便有了基本的温饱,而赁车的生活便会被“车份儿”所牵制。我们暂且不考虑他的做法的正确与否,单从国民性格来说,祥子的这一经济观念是国民性格中传统经济观念的生动写照,而并非像西方人民那样将货币作为资本进行积累或购买生产资料投资生产来实现长远的利益。这样的经济观念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它虽有其较稳定的一面,但对整个社会的经济大发展是不利的。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因此经济的下一层面必定是在传统的道德观念上。中国社会道德的力量一直是很大的,等级观念就是道德观念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刘四虽然喜欢祥子,却不愿把大龄的女儿嫁给他,就是因为这个观念在作怪。刘四钱虽多,却仍是社会下层的一员,连他也看不起同行的祥子,可见道德观念在当时国民性格中的地位之重要。一言以蔽之,老舍先生把国民性格中固守传统的那一面清晰地表现在我们的面前。
我们还可以从祥子一生三起三落的经历来看出老舍对于国民性格中心理层面的表现。小说开头的祥子性格属于“社会之自我”,他开头就范于社会的习惯,遵守洋车族的规矩和社会规范,是一个典型的“良民”。在第一次丢车后,他的心理性格慢慢转化为“心理之自我”了,即认为自己所赋予的社会价值就是不择手段地挣钱买车,他的行为也不符合社会的行为规范,他常因为毫无顾忌地抢生意而遭人唾骂。他对虎妞的态度也因为心理因素的变化而变化。他起初对虎妞的老丑十分不满,但看到小马儿一家的悲惨遭遇后便改变了对她的看法,因为虎妞的钱可以给他买车和享几天福。而虎妞死后祥子便逐步走向堕落,心理性格也逐步转化为“生理之自我”,除了对小福子的牵挂,他的大部分行为只是为了满足生理上的需要了。在小福子死后祥子彻底堕落了,此时小说以祥子精神的彻底崩溃为结局。祥子的悲惨命运主要是由其较为特殊的心理性格来决定的,而心理性格就是我们所要探讨的国民性中的一个主要的组成部分。
走出《骆驼祥子》后,祥子、虎妞、刘四等一个个形象仍然浮现于我的脑际。他们中的每一个都是当时社会中“第三世界”的最典型代表。以祥子为代表的尚未觉醒的“第三世界”是当时中国之主体,他们生活虽然凄苦,却从未轻易放弃过生的希望;他们思想虽然愚昧,却并未丧失觉醒的可能;他们行为虽然不雅,却依稀可见中华民族传统精神之精华。因此我认为小说可以说是反映当时底层社会生活的一部最真实的纪录片。(陶冶)
思考
老舍把《骆驼祥子》写成一个悲剧:小福子吊死了,祥子堕落了,变成了一个精神麻木的行尸走肉。这种悲剧性的结局,长期以来遭到很多评论者的非议,认为这种结局太低沉,太悲惨了。1945年美国出版的由伊万·金翻译的英译本《骆驼祥子》将末段删去,把悲剧的下场改成为大团圆,以便投合美国读者的心理。译本的结局是祥子与小福子都没有死,而是由祥子把小福子从“白房子”抢出来,皆大欢喜。这种改变,你认为是否妥当?应该把这故事的结尾写成悲剧,还是写成喜剧呢?
延伸阅读
老舍的《茶馆》以北京一座茶馆为舞台,利用一个大茶馆就是一个小社会的特点,展开了清末戊戌维新失败以后、民国初年北洋军阀盘踞时期和国民党政府在大陆的统治崩溃前夕三个不同时代的生活场景和历史动向。全剧仅三万余字,却包含了丰富的历史内容,又处处闪烁着作家的睿智和幽默,被人誉为“每一句台词都有其自身的独特的意蕴,看演出真是难忘的艺术享受”。
特别推荐
1944年初,老舍开始创作长篇小说《四世同堂》。全书分《惶惑》、《偷生》、《饥荒》三部,共百万言。小说以北平小羊圈胡同祁家祖孙四代的活动为主线,辅以小羊圈胡同各色人等的荣辱浮沉、生死存亡,真实地记述了北平沦陷后的畸形世态,形象地描摹了日寇铁蹄下广大平民的悲惨遭遇、心灵震撼和反抗斗争,刻画出一系列栩栩如生的艺术形象,史诗般地展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人民与世界人民一道反法西斯的伟大历程及生活画卷。这部小说气度恢弘,读来令人荡气回肠,是一部感人的现实主义杰作。《四世同堂》是老舍生前自认最好、最满意的作品,三部曲组成的壮阔史诗犹如《红楼梦》一般有着丰富的内涵与人物刻画,战争时的众生面貌、沦亡中的北平古都,一一在这部作品里鲜活地重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