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名家散文:我心飞扬
8259600000024

第24章 美国新移民

我家附近有一辆goodwill的车子停在那儿,人们把家里用不着的东西送去,一可以救济需要这些东西的人,二可以使捐者省税。

每次去,都见车门紧闭,人们只好等在那儿,等得无奈,便把捐献的东西堆在车旁,悻悻而去。没有goodwill工作人员的收条,人们不能用它来抵税,这当然不公平。

终于有一天,我等到了工作人员,原来他就坐在一旁自己的汽车中,只是懒得出来罢了。

居然有这么懒的人!大家都愤愤不平。再仔细端详,只见这人是个美国白人,身上衣服破破烂烂,还散发出一股臭味儿,他的那辆破车满满当当,堆满了各种杂物。

原来,他是一个街头流浪汉,靠政府救济活着,政府为了使他重新站立起来,把他派到goodwill工作,让他早日自食其力。

先前的流浪汉改不掉长期以来好吃懒做的毛病,觉得还是在街头行乞比较顺心,可他又不得不工作,于是,便尽量偷懒。

过了小半年,我再去goolwill送捐献的衣物,发现换了一个印度人,他身着白色的长袍,头上也缠着印度人惯用的头巾,年龄也有六十多岁了吧。

他把goodwill的装货车收拾得干干净净,井井有条。他笑容满面地站在车门口,欢迎大家前来捐献。

如果有重的东西,他会立即走下车来帮你抬上去,他迅速帮你把收据开好,亲切地放到你手里。

印度老人把他的这份工作做得一丝不苟,每当我去超级市场买菜,路过goodwill的车子旁时,总能看见老人认真地在那儿工作。

有人好奇地问老人,他是怎样来美国的?老人告诉人们,他来美国只有三个月。

“我是新移民,儿子申请我来的。儿子向美国政府发了誓,要让我不成为美国公众的负担,瞧,我在自食其力!”他笑着这样说。

我十三岁的儿子刚从中国大陆移民美国,他在这儿念高中。学校离我家还算近,我提出开车送他上下学,他却从车库找出了我的旧脚踏车说:“不用你送。在外婆家,我十一岁就住寄宿学校,每次去学校,我都自己骑车去,要骑一个多钟头呢!只有我病了,或是带的行李太重,外婆才允许我坐出租车。”

我当然知道。他八岁那年,外公因心脏病住院,外婆年纪也大了,挤不动公车,是八岁的他骑着脚踏车把外婆做好的饭风风火火地送到外公的病床前。他人小腿短,是把双脚插在脚踏车架子下用力踩车的,回到家,腿上蹭掉了一层皮!

我只好同意他骑车自己去学校。我们帮他买了一顶漂亮的头盔戴在头上,他觉得自己神气十足,不停地告诉我他的感受。美国的路好骑车啦!他不用担心车胎被扎破啦!又不用在车流、人流中穿来穿去啦!

“这儿是骑脚踏车的天堂!”儿子心目中的天堂原来如此简单哪!

过了两周,儿子提出要买一辆新车。“那种花花绿绿的,骑起来背要伏下去的牛角把的车比较酷。”我们觉得这个要求可以接受,先生和我带他去选车,儿子在一大排脚踏车中,指着价格最贵的那一辆车说:“我只要这一种!”

我们不同意,认为小孩子骑这么贵的车没必要。儿子努着嘴,突然冒出一句:“你俩很小气呢!我们高中同学有开奔驰上学的,不信妈妈你去学校看嘛!”

“那是高班同学吧?再说他们的家境比我们好。我们家现在还买不了奔驰车……”我有些气了,一路教训他。后来,我帮他选了一辆中档脚踏车。儿子却不怎么愿意骑了,他说骑车上学的人不多。“这儿骑车是玩,是运动,上学最好让妈妈送,行吗?”

我当然可以送他上下学,可在我心中,真怕这孩子又变得太快。孩子也算新移民,前面的路还很长,盼他一步一个脚印,走好人生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