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品三国论管理
8256400000001

第1章 序言

《三国演义》虽然不算是部史书,但是它的故事家喻户晓,让人津津乐道。除了历史学家,很少有人去探究其故事的真实性。正如众多红学家研究《红楼梦》一样,很多人也在研究《三国演义》,企图弄清其与企业管理之间千丝万缕的关系,并从中寻找一些亘古不变的规律。《三国演义》几乎涵盖了企业管理的所有问题,包括企业领导人的素质、企业中层干部队伍的建设、企业文化与企业管理制度和企业不同发展时期的管理等等。

我们可以从《三国演义》中看到企业管理的影子,如三国不同的立国思想代表不同的企业文化,各国领导人则代表企业管理者,而企业管理者的素质和组织结构决定了不同的决策过程、人才战略、执行力等等。此外,《三国演义》中还有许多失败的例子,这些例子中所折射出来的道理可以被企业所借鉴,我们分析这些例子,可以避免企业管理中的一些问题,减少一些致命错误的发生。

企业管理的方式千变万化、纷繁复杂,具有很强的灵活性,但宗旨上却要以企业文化为依托。企业文化是企业领导人文化思想在企业中的体现,管理方式是企业文化在保障业务流程上的反映。企业文化离不开社会文化大背景,企业领导人将既定的文化灌输给企业全体员工,从而形成了独特的企业管理方式。

企业的经营管理活动都离不开人的参与。现代企业管理既然要以人为中心,就要在其理论与实践的研究过程中涉及到对传统思想文化的分析。企业领导人是企业文化的倡导者,企业领导人的文化思想不仅会给企业文化打上深深的烙印,还会贯穿于企业的各个管理环节。

笔者认识很多企业家,他们的文化思想形形色色,因此管理风格也大相径庭。崇尚儒家的企业家强调礼治,以两手并用、先德后刑为管理准则,注重员工的思想道德教育和素质的提高,在制度的执行上表现出适当的弹性。崇尚法家的企业家则力推法治,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一切均按照规章制度办事,强化管理制度,在执行上显示出管理的刚性。崇尚道家的企业家主张无为而治,让下属面对所有的问题,给他们充分的行动自由去实现某些构想,并对其所产生的结果负全责。还有一些海归企业家受西方现代管理思想和理论的影响,完全采用西方的企业管理模式。他们认为,中国传统文化思想对现代企业管理的负面影响较大,是中国出不了世界级企业家的根源。

现代企业管理思想虽发源于西方,然而,其中的很多基本哲理都与中国传统思想文化不谋而合。西方现代企业管理在20世纪90年代又进行了第四次变革,由社会人管理阶段上升到文化人管理阶段。文化人管理的核心是创新。它要求企业每一位员工必须是知识型的,并具有较高的综合素质。在这里,每一位员工都是多面手,具有创新能力。他们既是程序的执行者,又是程序化过程中的创新者。文化人管理时代的显著特点就是企业给员工一定的自我决定权,使每一位员工在一定的岗位上都有适应市场条件变化的选择权、调整权和创新权。文化人管理模式正是在知识经济时代的大背景下为适应瞬息万变的市场而产生的新型管理模式,其管理思想和道家“无为而治”的思想是高度吻合的。

目前,企业管理方面的书籍汗牛充栋,中外管理理论与模式五花八门,各种相关案例分析浩如烟海。向来推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我国古代先贤有“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之说。现代企业管理者工作繁忙,“读万卷书”已属不易,更谈不上“行万里路”去验证这些管理理论。通过一本家喻户晓的经典名著来解析大部分的管理问题,使得学习、体会、理解和记忆管理理论与模式变得简单易行,笔者认为是很有必要的。而《三国演义》正是首选的这样一本名著。

韩大勇

2012年2月1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