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伊索寓言精选
82547000000003

第3章 知识链接

【文学常识】

一、作家介绍

伊索,古希腊寓言作家。关于伊索的生平,古代传世材料不多。据古希腊著名历史学家希罗多德(公元前5世纪)考证,伊索应是公元前6世纪小亚细亚的弗律基亚人,奴隶,最后在希腊的阿波罗圣地德尔斐遇害身亡。有其他材料称,伊索天资聪颖,解除奴籍后,曾游历希腊各地,给人们讲说寓言,很受欢迎。他的有些寓言讽刺神灵,得罪了德尔斐祭司,遭祭司报复。祭司利用他去德尔斐之机,诬陷他偷窃圣物,亵渎神灵,被罚推下山崖而死。

公元前4至3世纪之交,雅典哲学家得墨特里奥斯曾收集近二百则寓言,编成《伊索寓言集成》。该集子本身失传,不过它却成为其后各种伊索寓言集编纂的基础。现在传世的伊索寓言即由这些集子反复传抄、汇编而得。由于所收寓言的内容和风格明显不是出自同一个人,也不属于同一时代,因此需要对它们进行认真鉴别。一般说来,真正的“伊索寓言”约有三百多则。伊索寓言在古希腊罗马时代流传很广,被视为寓言创作的典范。

伊索寓言曾经对其后的欧洲寓言创作,例如法国的拉封丹(1621—1695)、德国的莱辛(1729—1781)、俄国的克雷洛夫(1769—1844)等,产生过不小影响。

二、作家评价

古罗马寓言作家费德鲁斯(公元1世纪)在所撰《寓言集》第一卷的“引言”里称伊索为“寓言奠基人”。

伊索寓言传入中国与16世纪末随着西方传教士东来而出现的“西学东渐”有关。意大利传教士利马窦(1552—1610)在著作中经常称引伊索,称伊索为“上古明士”。

林纾(林琴南)为所译伊索寓言集取名为《希腊名士伊索寓言》(1903),稍后有陈春生编中国古代寓言集,称其为《东方伊朔(伊索)》,可见编者对伊索之推崇。

寓言家的祖宗伊索在当时希腊人眼中,并不算是伟大的诗人或作家,而只是一位有才能的寓言家,但是后来,伊索的名几与荷马相埒,所有寓言的篇什都托名于伊索了。

——方璧(茅盾):《西洋文学史》,世界书局1935年版

三、作品评价

昔者希腊国有文士名伊所布(伊索),博雅宏通,才高心细,其人貌不扬而善于辞令,出语新而隽,奇而警,令人易于领会,且终身不致遗忘。其所著寓言……借物比拟,叙述如绘,言近旨远,即粗见精,苦口婆心,叮咛曲喻,能发人记性,能生人悟性,读之者赏心悦目,触类旁通,……或能引人憬然思,恍然悟,感发归正,束身检行,……

——张赤山:《海国妙喻》序言,天津时报馆1888年版

(伊索寓言是)世界“家喻户晓”的不朽之作,……很有价值的儿童的“恩物”,难能可贵的宜智启蒙的要籍,少年的伴侣,不可多得的教材。

——汪原放:《伊所伯寓言集》,亚东图书馆1929年版

伊索寓言是我国最早介绍的古希腊文学作品。数百年来,伊索寓言最为我国人民喜爱。在伊索的名下传下的“伊索寓言”,广泛流传于古代的奴隶和劳动人民中间。

——罗念生:《伊索寓言》,三联书店1982年版

四、关于寓言

寓言是文学作品的一种体裁,通常为散文体写的简短故事,有时也采用诗体形式,大多具有讽刺、劝喻或训诫的寓意,因而称为寓言。拟人和借喻是寓言常用的艺术手法。作者往往在故事开头或结尾用警句点明所要表达的思想,这种警句就是道德箴言。西方寓言主人公多用动物或植物,中国古代寓言多是人物故事。世界上最有影响的是希腊寓言、中国寓言、印度寓言。

古希腊寓言也经历了类似的发展过程。荷马史诗(约形成于公元前9—前8世纪)表明,在它之前寓言早就产生,史诗中的一些动物比喻已经赋予老鹰、狮子、蛇等动物一定的心理特征,有关的动物故事已经为人们所熟知,并且作为寓意性教谕被广泛利用。在此后的古希腊作品中已经可以见到插入的整篇寓言故事,例如诗人赫西奥德(公元前8世纪后半期)的教谕诗《劳作与节令》中便有鹞子和夜莺的故事,比喻强者凌弱,是现今知道的古希腊第一则寓言。寓言作为一种文学体裁,在古希腊罗马时代很流行。伊索生活时期可能是古希腊寓言创作最繁荣的时期,伊索本人是当时寓言创作的佼佼者,以至于人们把整个古希腊寓言创作的成就都归附于他的名下,使他的名字成了古希腊寓言的代名词。

【要点提示】

深刻而简约的伊索寓言

伊索寓言大部分是动物寓言。寓言作者对各种动物的行为观察非常仔细,熟悉它们的心理和习性,从而得以形象地赋予动物像人一样的思维和语言能力,对它们进行拟人化的言行描写,在我们面前展示出一个非常丰富多彩的、如人类般互相交往的动物世界。需要强调说明的是在伊索寓言里,虽然各种动物表现出一定的性格特征,但并不完全定型,有时甚至表现出相反的性格,因此阅读伊索寓言时,不能以在后代作家笔下基本定型了性格特征先入为主,去看待伊索寓言中的动物形象,而应根据具体的故事情节去体会、理解。

伊索寓言的叙事技巧历来受人称道。伊索寓言的故事叙事的基本特点是简洁、紧凑,重在交代动作和行为,提供教训的前提和背景,不做繁缛的描写和冗赘的叙述,例如《狐狸和葡萄》、《狼和小羊》、《农夫和蛇》、《乌龟和兔子》等,都堪称这种风格的典范。这些寓言文字精练得不能再简约,然而故事情节又很清楚,了然得无须做任何添加。

伊索寓言后面一般都附有一段“教训”文字。这些文字一般是后来的编纂者附加的,有的很切题,有的则显得牵强,甚至曲解原意,阅读和体会寓言时主要从寓言本身出发,不必过多地去理会它们,主要把它们作为历史材料看待。

【学习思考】

一、认真阅读《狐狸和葡萄》、《狼和小羊》,认真体会故事情境和人物形象,阐述它们的含意。

二、尝试写作一两篇文字简洁、朴实的寓言。

(王焕生 编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