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西方地理通史
82521500000002

第2章 序言:地理的三重意义

这本《西方地理通史》是“西方通识丛书”的最后一卷,也是相当重要的一卷。

为什么呢?因为地理有着基本的重要性。作为知识或者通识教育的组成部分,它的重要性与历史是同等的,都是最为基础性的部分。

那么地理的意义何在呢?归结起来大致有三个方面。

一是作为空间的意义。

我们知道,万物皆由时间与空间组成,物之为物,一个最基本的特点就是它占有空间。一个人如此,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同样如此。而这个空间从某一个角度而言就是地理。地理之“地”,本质意义上而言就是空间;地理之“理”,就是特征与规律之意。所以“地理”字面上的含义就是一个对象所占有的空间之特征与规律。例如中国,它的地理的基本含义就是它所占有的空间的特征与规律。如它的方位特征:中国位于世界的东方、浩瀚的太平洋西岸,地势西高东低,有大片平坦而肥沃的土地,大部分地区四季分明,降雨主要集中在春夏两季,等等。这些空间特征与规律就是中国的地理。

这样的地理对于中国的重要意义是不言而喻的,没有这样的空间中国就无法存在,任何国家也都是如此。同样重要的是,由于中国所占据的这个空间的优越性,例如黄河与长江两岸肥沃的土地与丰沛的降水很适合农耕文明的发展,所以才诞生了以农耕为特色的古老的中华文明。不但中国如此,世界上那些古老的文明都是如此,这些伟大的文明之所以能够诞生,都是与其地理的优越性联系在一起的,从古埃及文明到古两河流域文明再到古希腊文明,无不如此。

正因为如此,在西方才出现了一种思想——地理决定论,即认为一个国家或者民族的地理特征决定了其文化与国民之特质,卢梭、伏尔泰、孟德斯鸠等都有这样的观点。

例如卢梭,他认为一个国家的人民选择什么样的政府形式,往往取决于这个国家的自然因素,这些因素就决定了这个国家有什么样的人民,而什么样的人民就决定了适用什么样的政府。

伏尔泰更是这样说:

土壤和气候,对于一切自然产物——从人一直到蘑菇,确实显示着支配力量。

伏尔泰还特别强调了气候的作用,他认为,在地球上,低纬度的人由于生活在气候比较温和的地区,因此民风也较西方人温和。

而持地理决定论的最有名的人是孟德斯鸠——西方最伟大的思想家与政治哲学家之一。他明确指出,许多政治与法律制度都是基于当地的地理特征而来的,是“因地制宜”地产生的。例如法律,他在经典之作《论法的精神》中就指出:

法律应该和国家的自然状态有关系;和寒、热、温的气候有关系;和土地的质量、形势与面积有关系。

不但法律如此,一个民族的其他元素,例如各种风俗习惯与生活方式,甚至国家的根本制度即政体等,在孟德斯鸠看来,都是由地理环境决定的,所以当我们要了解任何一个国家与民族的时候,了解它的地理是极为重要的,可以说是了解它的一切之基础。倘若我们想要了解西方文化,了解法国或者美国,首先就要了解它们的地理。

对一个国家如此,对于一个历史事件或者历史人物也是如此。倘若我们想要了解波斯战争或者拿破仑,想要了解哲学家柏拉图或者画家莫奈,了解相对应的地理环境特征同样是很重要的。这就是地理的第二个意义,即作为背景的意义。

我们知道,任何一个历史事件都有其发生的地方,任何个人都有他的生活环境,而这个人之所以具有这样的人生、产生了这样的思想,这个历史事件之所以发生,与这个地方的地理环境都有着密切关联。

关于事件,例如为什么会有波斯战争?当然首先是因为波斯与希腊在地理位置上是相邻的,所以才会发生战争。所谓“一山不容二虎”,当波斯与希腊两种强大的文明在小亚细亚半岛上并立的时候,产生冲突是迟早的事。而在战争之中,波斯之所以失败,与战争所在地的地理环境也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温泉关地势显要,易守难攻,所以斯巴达人才可以以一当百、当千地阻挡波斯人多日。试想,倘若没有这种地理特征,区区几百名斯巴达人,哪怕再勇敢,能够阻挡十万波斯大军的进攻吗?恐怕是不可能的。

关于人,例如拿破仑,他之所以能够成为伟大的统帅,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他是个地理专家,很了解地理,也很善于利用地理环境去作战并赢得胜利。例如,他人生第一次重要战斗就是利用了土伦港的地形巧妙地布置了大炮,用大炮猛轰停泊在港口中的英国舰队,并取得了大胜,他的人生从此平步青云。试想,倘若不懂得地理,他能够赢得土伦之战的胜利吗?当然不可能。而他的人生也将是另一番景象,也不可能成为伟大的统帅。

不但拿破仑这样的战争英雄如此,就是那些伟大的哲学家、作家与艺术家,他们的人生和成就与他们所处的地理环境往往也有着密切关联。例如柏拉图,他为什么会写出《理想国》?这就与他所处的地理环境有关。在当时的希腊有着大量小城邦,这些小城邦大者人口仅十来万,小者不过上万,而在柏拉图的理想国里,这样的小国就是他的理想之国,所以在《理想国》里有这样的话:

我说,那么请你告诉我,我们的城邦怎样才能充分提供这些东西。那里要不要有一个农夫、一个瓦匠、一个纺织匠?要不要再加一个鞋匠和其他一些照料身体需要的人?

当然要。

那么最小的城邦至少也要四五个人。

当然,不是说城邦只有这么几个人,但在柏拉图的概念里,城邦的人口是很少的,将这样的四五个人扩展一千倍甚至一万倍,当然足以构成一个这样的理想国了,但这样的理想国总人口又有多少?柏拉图之所以提出这样的理想国,与当时他所处的小国寡民的希腊诚然有着密切关联。

比柏拉图更早的中国哲学家老子也说:

小国寡民。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远徙。虽有舟舆,无所乘之,虽有甲兵,无所陈之。使民复结绳而用之。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老子之所以提出这样的思想,是因为他所处的时代之地理环境与柏拉图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当时的确有着大量这样的小国,正是这样的地理环境才使他们产生了这样的思想:要在小国之中建立理想之国。

不但哲学家及其思想受到他所处的地理环境的很大影响,作家与艺术家等也是这样。例如作家,他的创作背景几乎都是基于他生活的环境。例如劳伦斯,他的作品背景大都是工业化时代的英国,那些尘土飞扬的工业小镇与脏兮兮的矿工经常出现在他的作品里,其代表作《查泰莱夫人的情人》就是这样的背景。

艺术家就更是如此了。西方的艺术家不像中国,所画的东西尤其是风景画大都是想象出来的,在自然之中并没有这样的景象。但西方的就不一样了,几乎所有的作品尤其是风景画都是对真实环境的描绘。所以一个画家所处的地理环境就决定了他作品的内容与特质。例如莫奈,他最著名的作品是大量的睡莲画,之所以有这样的作品,当然是因为他所居的环境有着大量的睡莲。他甚至特别在住的地方开挖了一个池塘,从远处流过的小河引进河水,种上了睡莲,还在池塘上面搭了一座小桥,他可以登上小桥,俯瞰咫尺之遥的睡莲。他也几乎一天到晚都待在池塘边,描绘他的睡莲。

由此可见,无论是哲学家、作家还是艺术家,地理环境对于他们的人生与成就都有着重要的意义,是他们思想与创作的重要背景。

地理的以上两个意义,即空间的意义与背景的意义,也许听起来与我们自己的关系不大,但地理的第三个意义就与我们每一个人都息息相关了,那就是它对于我们每一个人的现实意义。

我们每一个人都是生活在某种地理环境之中的,而这种环境对于我们的生活必然会产生很大的影响。倘若我们生活在内陆山区等偏僻之地,那生活自然是很不方便的,而我们之所以喜欢生活在沿海,当然是因为这些地方交通便利,经济也比较发达。我们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几乎都与这些地理环境特征脱不了干系。

人们都会向往经济发达和地理环境好的地方。欧洲与北美现在可以说有着世界上基础最好、也保护得最好的自然环境,当然吸引着世界各国人民的向往。至于它们空间怎样好,大家可以在本书后面的内容中看到。

在这本《西方地理通史》之中,我们能够了解到西方的地理特征,包括它的自然地理与人文地理特征,我们可以了解它得天独厚的自然地理环境。例如欧洲,它地处欧亚大陆西部,大西洋东岸,绝大部分地方交通便利、土地肥沃、降水丰沛、气候宜人,是全世界最适宜于人类生存的地方之一。尤其是法国,其优越的地理环境可以说无与伦比,是地球诸国中的天堂之国。北美同样如此,它所处的纬度与中国一致,但中国广阔的西部,深处大陆内部,多沙漠与戈壁这样的荒芜之地,交通不便。北美却东邻大西洋,西靠太平洋,受洋流影响,因此辽阔的土地少有荒芜之地,而且交通便利。也因此是经济发展的好地方。正是依托着这样的地理环境,欧洲与北美才有发达的经济与文化。也因此才成为了许多人向往生活的地方。

即使不想生活在西方,我想大部分人至少都有去西方、去欧洲与北美各国——如英国、法国、德国、美国或者意大利还有希腊等国旅游一番的想法。想去看看伦敦、巴黎、柏林、纽约、罗马或者雅典,去领略这些地方的名胜古迹与美丽风光,如雅典卫城、罗马大斗兽场、巴黎埃菲尔铁塔、美国的黄石国家公园或者尼亚加拉大瀑布,甚至去好莱坞看明星。

倘若你有这些想法,都可以先读一下本书,因为书中有对这些地方的介绍,可以作为旅游前的基本攻略。

即使你不去,也可以通过阅读本书了解这些美丽的地方,将它们的美丽放在我们心上,使我们的心灵更加美丽而阳光。

是为序。

文聘元

2019年1月11日于海口国贸之寓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