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海子诗全集
8241100000333

第333章 编后记

西川

海子在1989年春天去世以后,骆一禾和我从海子在北京昌平的家中运回了所有带文字的纸页。当时我们两人分工,由他负责编辑海子的长诗,由我负责编辑海子的短诗。不幸的是海子去世七十天后,一禾亦作别人世,匆匆上路,我不得不目瞪口呆地面对了这一场命运的狂风暴雨。

编辑《海子诗全编》的工作既痛苦且漫长。翻动海子的诗稿,并将它们逐一抄写、复印下来,是一个深入死亡与火焰的过程。当时就有朋友劝告我尽量少动海子的遗物,因为那上面遗存着太多逝者的信息。记得在抄写海子《叙事诗》的那个晚上,我不得不五次停笔,每一次都恐惧地从“一”数到“十”,我似乎被一种异样的感觉控制着。如果说痛苦、恐惧尚属个人心理,还不足以妨碍我的编辑工作,那么诗歌界一直存在的对于海子诗歌价值的怀疑则是对我判断力和道德勇气的考验。刚开始着手编辑这部厚达近千页的大书时我还缺乏对海子理性的认识,到1992年5月此书编竣,我已毫不怀疑海子作品的跨时代价值。

本书基本上反映了海子的创作历程。海子一生自行油印过八册诗集,它们是《小站》(1983)、《河流》(1984)、《传说》(1984)、《但是水、水》(1985)、《如一》(1985)、《麦地之瓮》(1986,与西川合印)、《太阳·断头篇》(1986)、《太阳·诗剧》(1988),其中《小站》、《如一》、《麦地之瓮》为短诗集。此外,海子在1988年还与《太阳·诗剧》同时油印过《诗学:一份提纲》。本书“短诗(1983~1986)”部分收入了《河流》、《传说》中的所有短诗和《如一》、《麦地之瓮》中的大部分诗篇;由于《小站》属少年之作,本书只收入了其中的《东方山脉》。

在为《土地》(即《太阳·土地篇》单行本,1990年11月春风文艺出版社出版)所写的序言《我考虑真正的史诗》一文中,骆一禾开列了《太阳·七部书》的目录,它们是《诗剧》、《断头篇》、《但是水、水》、《土地篇》、《弥赛亚》、《弑》和《你是父亲的好女儿》;但是本书编者根据海子各篇作品的创作年代以及海子创作思想的转变过程(可参见海子《日记》),将《但是水、水》从一禾所称的《七部书》里抽出,另补入《大札撒》(残稿),依然沿用《太阳·七部书》的名目。实际上,海子原打算创作的《太阳》远不止七部,有案可稽的便有《太阳·语言》一部,其中三篇《献给韩波:诗歌的烈士》、《水抱屈原》和《但丁来到此时此地》曾以《戽水》为题发表于1987年第6期《巴山文艺》。因未见《语言》其他各篇,称“书”大短,故编者将其归入“短诗(1987~1989)”部分。

海子本人相当看重《太阳》的写作。他生前曾表示过他将给世界留下两部书,其中之一便是《太阳》。另一部则是他的自传。但他的自传我们永远也不会看到了。在他的遗稿中没有任何自传的章节。

海子作品中最为混乱的要算短诗。他虽有几个横格本抄录过一部分短诗,但多数作品仅存草稿。一页一页不曾编码的稿纸被他用塑料绳捆成许多纸卷,我打开一卷便不敢打开另一卷稿纸,因为我害怕将不同的纸卷混在一起。海子时常有一诗数稿的情况,且未标明创作年代。因此我根据自己的记忆,作品风格与题材,以及同一纸卷其他作品的创作时间,将某些短诗作了大致的归类。这样,本书两个短诗部分便没有严格按照各篇作品的创作时间编排。遇一诗数稿的情况,有些作品本书仅收入一稿,有些作品则数稿并用。或有当收未收的诗篇,流传于世而编者来见,实在编者搜集不周,希读者海涵。

还有几点必须说明:海子行文,“的”和“地”时常混用,我已尽量将它们区分开来。海子在标点符号的使用上相当随意,我尽量遵从海于的本意:有时诗行末尾有句号,有时没有;有时省略号点三点,有时点六点。由于海子晚期情绪波动较大,其行文难免存在混乱、不通之处。曾有人建议我完全保留这些混乱和不通,以真实地反映海子那时的心境,但我没有这样做。一来这有悖于出版原则,二来所谓“真实”并不在于文字表面的误笔。因此在不损害海子原作词意、语气、风格的前提下,我在几处做了极其有限的更动,例如删除冗句,重新安排诗节等;这些作品包括《叙事诗》、《黎明》(之三)、《四姐妹》、《日全食》。凡我更动之处我在原稿中都一一注明,以俟将来学者研究之用。

我原打算按年代而不按体裁安排本书的目录次序,这样,读者也许会在短诗、长诗、短诗、日记、长诗、文论、小说、短诗、短文、诗剧、短诗面前有零乱和应接不暇之感。尽管海子是一位综合运用各类文学体裁的诗人,但为读者考虑,我接受了上海三联书店倪为国先生的意见,将短诗、长诗、文论等做了次序上的调整。惟有《太阳·七部书》部分依然保持海子综合动用各种文学体裁的风貌。

《海子诗全编》早在1992年5月即已编竣。当初编辑此书的基本目的之一是使海子的诗文不致佚散,所以把一份诗文稿变成多份,成了最紧要的问题。骆一禾和我都不知道此书有无出版的可能。一禾曾说在我们这里,无法指望五十年或一百年之后会有人重新发现一个过往的诗人。我记住一禾此言,所以勉力编成此书。然而此书的出版一直麻烦不断。从1992年起,先后有几家出版社表示过愿意出版此书,但都终因此书规模大、耗资过巨、份量过重而不了了之。由于出版的耽搁,致使有人对编者本人产生了疑心,以为我欲私有海子遗作,然而我心惟天可鉴。海子留下的精神财富不可能属于哪一个人,它们属于这个时代,属于这个民族。所幸生活·读书·新知上海三联书店在这样一个重利轻义的环境中决定出版此书,使编者感佩不已。

本书的编辑工作曾得到罗洪依乌小姐的大力协助,在此致谢。当时她正在北京中央民族学院读书,而现在我们已失去联系。倪为国先生、徐如麒先生为本书的编辑工作提供了许多有价值的意见,特此表示感谢。

愿本书带给读者一份精神的震撼。

愿海子对我的工作满意。

1996年9月22日

注释

【1】阿尔系法国南部一小镇,凡·高在此创作了七八十幅画,这是他的黄金时期。——海子自注。

【2】引文摘自凡·高致其弟泰奥书信。——编者注。

【3】原稿如此。——编者注。

【4】本行“少年人”,原稿如此。——编者注。

【5】原稿中有脱字。——编者注。

【6】原文如此。——编者注。

【7】原稿中“身体”写成“离体”。——编者注。

【8】海子喜欢“波兰”一词,“女儿叫波兰”并无特别所指。——编者注。

【9】B为海子初恋的女友,中国政法大学1983级学生。——编者注。

【10】原稿如此。——编者注。

【11】原稿如此。——编者注。

【12】本篇形式奇特,每页排两栏。海子本意让两栏相互对照,但两栏有时并不对称。——编者注。

【13】原稿为“竟”,似应为“竞”。——编者注。

【14】李贺原诗:“茂陵刘郎秋风客,夜闻马嘶晓无迹。画栏桂树悬秋香,三十六宫土花碧。魏官牵车指千里,东关酸风射眸子。空将汉月出宫门,忆君清泪如铅水。衰兰送客咸阳道,天若有情天亦老。携盘独出月荒凉,渭城已远波声小。”——编者注。

【15】原文如此。似应为“跻身”。——编者注。

【16】原文如此。似应为“粼粼”。——编者注。

【17】此诗大概是《雨》的初稿。——编者注。

【18】海子在此使用的是拆字法,将“谷”字上下拆开。——编者注。

【19】题中“韩波”,今通译“兰波”。——编者注。

【20】设拉子,一译舍拉子,波斯(今伊朗)地名。——编者注。

【21】此处“以”,即“以太阳的名义”。原稿如此。——编者注。

【22】海子未列小标题。——编者注。

【23】此处“母亲”一行疑为另一声部,但原稿如此。——编者注。

【24】海子计划中要写而未写完部分。下同。——编者注。

【25】原稿如此。“温度”似应为“温暖”。——编者注。

【26】海子计划写未写。因此只留下题目。下同。——编者注。

【27】原稿如此。——编者注。

【28】选自海子未完成的长诗《大札撒》。《大札撒》原为成吉思汗所制定的一部法典。海子《大札撤》的这一部分诗原题《山顶洞人写下的抒情诗》。因诗的内容可以独立成篇,故取出冠以《抒情诗》之名。海子原稿各诗的编号有混乱之处,今唯按其原稿先后次序一概重新编号,只对个别诗篇做了次序的调整。——编者注。

【29】本诗与第一编中的短诗《七月的大海》大体相同,似由该诗修改而成。——编者注。

【30】海子原计划写一部长篇小说,名为《大草原》三部曲。但他仅写出这篇《你是父亲的好女儿》。——编者注。

【31】“食物盐”即“食盐”。——编者注。

【32】原稿如此。“兆始”似应为“兆示”。——编者注。

【33】这是海子的仪式诗剧三部曲之一。海子原打算写作的另外两部仪式诗剧是《吃》和《打》。——编者注。

【34】这两行的标点为原稿标点,似应为“,”或无标点。——编者注。

【35】原文有脱字。——编者注。

【36】原稿如此。“多少”似应为“多么”。——编者注。

【37】本诗从序号02开始,显无01,文中也无04,大概是“片断”的意思。——编者注。

【38】京剧《智取威虎山》中土匪黑话。原话为“天王盖地虎”。——编者注。

【39】原稿此处空了七行。——编者注。

【40】原稿如此。此处说明文字似记录了海子的思维过程。——编者注。

【41】括号内为编者说明,下同。——编者注。

【42】海子《弥赛亚》(《太阳》中天堂大合唱)第四稿就写到这里,未完成。——编者注。

【43】豪·路·博尔赫斯(1899~1986),阿根廷诗人、小说家。海子有时将“博尔赫斯”写成“波尔赫斯”,如在《弥赛亚》结束之处。——编者注。

【44】以下三页被撕掉。

【45】以上四段诗歌均引自钱春绮译《浮士德》第二部第一幕第二场。前三段为梅非斯特所说,第四段为浮士德所说。第二段最后一行“荒芜和空虚”,原译文为“荒凉和寂寥”。——编者注。

【46】原稿如此。——编者注。

【47】本诗与《昌平的孤独》一诗大体相同。——编者注。

【48】本诗曾作为《麦地与诗人》组诗中的第一首刊于《人民文学》杂志1989年第6期。——编者注。

【49】本诗刊于《东海》杂志1988年第7期。——编者注。

【50】本诗为海子写给友人孙理波的生日颂诗。承安庆师院的金松林先生提供手稿影印资料,谨致谢意。——编者注。

【51】《取火》、《谷仓》、《歌手》和《初恋》(前面的《其他:神秘故事六篇》已收)曾以“村庄”为题发表于1987年第6期的《十月》杂志。——编者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