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海子诗全集
8241100000001

第1章 出版说明

西川

怀有宏大诗歌抱负的海子,生前虽然对自己的写作颇为自负,但对自己作品将来的命运如何可能并无估计。海子去世以后,骆一禾基于对中国文化一般形态和当时读者对诗人的接受状况的认识,曾担心过后人无法认识海子这样的诗人。可是在海子去世20年后的今天,我们已经看到,海子正逐渐变成一个民族性的人物。海子的诗歌进入了中学教科书,海子的生平变成了传记。每年3月海子去世周年纪念日前后,大学校园里的文学爱好者们都会将海子的诗歌温习一遍或两遍。社会上的诗歌读者中对海子的热情则有过之而无不及。尽管在对海子的接受中还存在这样那样的误解和盲点,但他始终吸引着读者,好像他从未离去。

1997年上海三联书店出版社出版了《海子诗全编》。从某种意义上说,该《全编》就是海子的命。为此我们应该再次感谢上海三联书店。《全编》先后印刷了两次,印数一万余册,现在看来他们保守了一点,其实可以印得更多些。诗歌并不总是赔钱的。如今《全编》早已售罄。不断有人四处打听哪里可以买到《全编》,或《全编》何时才能再版。近些年来,围绕这部《全编》,不同的出版社已经出版过多种选本,有正版,有盗版;选本又衍生出不同的解读性著作,有好的,有不好的。但海子这样的诗人不是选本或解读本可以概括的,尽管选本和解读本同样必需。

《全编》出版以后,人们便得以对海子一生的文学成就有所了解。但该书在编辑出版方面也存在一些缺点,最明显的问题是校对关把得不是很严,文字输入有一些错误。此次由作家出版社在《海子诗全编》的基础上扩充内容,出版《海子诗全集》,责任编辑李宏伟先生对全书进行了认真的编辑和校对工作。凡原《全编》在文字逻辑上有疑问之处,他都一一标出,然后再由我核对海子原稿(包括手稿和最初的油印稿)。

《全编》受到的另一个批评是:书中作品的排序没有完全按照海子的创作时间来安排。对于这一点我要在此做一个说明:当时之所以没有完全按照海子作品的创作时间排序,是考虑到海子的许多诗其实并没有署明创作时间(有些甚至只是草稿),我只能根据我对海子和海子遗稿的了解对其未署明创作时间的作品进行大致归类。但更重要的一点是:从长远看,我不认为作品按时间排序有多么重要;时间排序可以方便研究者的初级传记性研究,但比这更重要的是呈现诗人的心理结构。凡有写作经验的人都知道,一个人今天写的东西与昨天写的东西可能关系不大,却与半年前的某篇作品有一种内在的关联。不过为了照顾传记性研究,凡能署上创作时间的地方《全编》中均已署上。基于这样的考虑,本次《海子诗全集》的出版依然大致袭用《全编》的作品排序方式。

《全编》原由上海三联出版。从2008年年中开始,几家出版社不约而同地想到了要再版《海子诗全编》。现在,在唐晓渡先生的积极运作下,承蒙作家出版社重新出版海子的全部作品。因为换了出版社,又补充了内容,根据与李宏伟先生商量的结果,此次出版的海子作品全编改称《海子诗全集》。曾经考虑过使用《海子全集》的名称。如果是“全集”,就应该也收入海子诗歌之外的东西,例如他的法学方面的论文(不多,编者仅见过一篇,另据友人说还有一篇存世,但我至今未见)。此外,海子的书信到目前为止尚未收集。海子肯定有一些书信散在他当年的友人手里,但寻找起来颇无头绪,故此次出版《诗全集》只好作罢。望海子书信的持有者将来能够为编辑《海子全集》提供方便。

此次出版的《诗全集》较之《全编》在内容上有所增加。海子第一本油印诗集《小站》的全部内容与另一本油印诗集《麦地之瓮》(与西川合印)中未收入《全编》的作品,均包括在了这部《诗全集》中(《全编》没有收入是因为编者当时认为其中的有些作品质量上尚欠火候,现在收进来是出于为研究者提供方便的考虑)。另外,通过友人的帮助,海子的一些佚诗得以补充入《诗全集》。具体情况本书中另有说明。所有此次补入的海子诗歌均放在了附录部分。当然还有海子的其它诗歌没有被收集进来,有些是编者没看到,有些是编者认为不宜收入,原因很简单:它们几乎不像海子的作品,对海子的诗歌存在无关紧要。收集海子佚诗的工作肯定还要持续下去。我在此向为编辑本书提供了海子佚诗的朋友表达感谢,特别是安庆师院的金松林先生。需要说明的一点是,骆一禾曾称海子留有200万字作品,我亦曾在文章中袭用过一禾的说法,但这一说法其实有误。一禾当时只是根据海子遗留的手稿(用稿纸誊写过的和写在横格本上的,以及大量写在零散纸片上的,其中不少东西是海子自己丢进了簸箕的)大致估算了一下。他并未来得及对这些东西认真阅读便也匆匆离去。事实上,在那些纸片中,有许多东西不是作品,而是大学课堂笔记和讲课教案。而那些教案基本上都是提纲,海子并未视之为创造性劳动。海子的文学作品,现在看来,大致就是这些收入《诗全集》的东西了。

本书第一次披露了一些海子文字以外的作品,这就是海子自己为《太阳·断头篇》所做的插图。海子几乎没有画过画,但这些插图是个例外。这些插图的画面非常简洁,一条墨线、两条墨线、一个墨点。绝对的墨点,应该就是海子心中的大太阳;这太阳太绝对了,以致只有纯然的黑色才能表现。读者当能从这些插图更深入地认识海子和他的诗歌,甚至体验出海子与他的大太阳的那种搭上性命的关系。

一转眼海子去世已经20年。20年里中国发生了太大的变化。这些变化有时会不客气地否定我们心中诗性的存在。我们现在说起海子,好像已经没有了当年面对海子骤逝这一事件时的悲伤难过,好像他已经成为了一个历史人物,但每回重读海子,海子诗歌的光辉和力道便骤然显现。这是否说明我们心中还是有一些不变的东西?而海子已经不再需要变化了。他在那里,他在这里,无论他完成与否他都完成了。

2009.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