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管人先管己带人先带心
8239400000228

第228章 避免“奴化式”企业文化

优秀的企业文化应该得到全体员工的认同。而每个员工都应是企业文化的创造者、完善者和体现者,而不是被动的承认者。

不可否认,很多企业都认识到了企业文化对于企业发展的重要意义,但仍然有相当多的领导者,对于企业文化的认识存在误区。他们认为企业的文化就是自己的文化,自己设定一个什么样的文化、什么样的制度,员工就应该照葫芦画瓢。不管这个瓢是圆是扁,作为下属只管照样子画就对了。如果有什么疑异那就是对领导的不忠、对企业的不忠,就该受到惩罚,甚至应该下课走人。

保住饭碗、保住薪水是企业里每一个员工的共同愿望,因此对于这种强制性的企业文化,人们都是敢怒不敢言,长此以往,企业就形成了以老板文化为核心的奴化式的企业文化。在这样的企业里,把大家“凝聚”在一起的共同基础不是真正的精神内核,不是共同的远景目标和价值观,而仅仅是薪水而已。

很难想像这样的企业文化,能给企业带来多少凝聚力和创造力。没有了凝聚力的企业还能坚持多久,还能走多远?

优秀的企业文化应该得到全体员工的认同。而每个员工都应是企业文化的创造者、完善者和体现者,而不是被动的承认者。

若企业文化仅仅停留在口头或者纸上,仅仅依靠严格的规章制度来强制员工遵守,是不能称其为企业文化的。

文化与制度的区别在于制度往往是员工的对立之物,而文化则超越了制度的对立,成为员工的自觉之物。制度是一种强制力,而文化是一种更为强大的自然整合力。

文化的根本性标志在于它的自动整合功能,它强大得无需再强调或者强制,它不知不觉地影响着每个人的思想和精神,从而最终成为一种自觉的群体意识。只有达到这种程度,一个企业的价值理念体系才可能被称之为企业文化。

让别人为自己做事,并且是心甘情愿的,该怎么说、如何说,都是一门艺术。用权威来压人或者讲道理来说服,都不会收到好的效果。只有将自己的目的和对方的意愿或者切身利益结合起来,才能得到双赢的结果。

一个企业如果没有和员工建立起共同的远景目标,而且缺乏共同的信念,谈何利益相关?但凡优秀的企业,都是通过确立共同的远景目标,整合各类资源,牵引整个组织不断发展和壮大,引导成员通过组织目标的实现,达到个体目标的。

对于一个企业而言,要想让员工全心全意地热爱、信仰、遵从企业文化,最好的办法不是强制其全盘被动地接受,而是让他们参与进来。只有员工自己参与了,有关员工的切身利益、自身目标和企业的利益、远景目标达成一致了,员工才会从心底到行动都接受,认同企业文化。

“跟我冲”而不是“给我冲”

身先士卒是一种无言的号召力,下属没有理由不跟他一起冲锋陷阵。

有一个古老的领导格言:“你应该愿意做你要求下属去做的事情。”

然而,在危机时刻,仅仅愿意去做是不够的。这时,你必须亲自做你要求下属去做的事情。领导者的良好形象,也正是在这种身先士卒的行动中充分体现出来的。

作为一名中校,杜利特尔指挥的第一次轰炸,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初期美军对日本的轰炸,然后他就被提升为将军并且被派遣到欧洲。通常,高级空军指挥官并不参加其部队的飞行任务,他有自己的责任。但杜利特尔将军说:“了解你的士兵和他们所从事的工作是很重要的。但如果你坐在装有空调的办公室里或是只关心一些无关紧要的细节,是达不到这一目的的。要真正了解士兵,要让下属接受你,被你的魅力所吸引,只有成为他们的一部分。你只是从事一些简单的飞行,那你只了解了工作的一部分,你必须担当艰难任务中你所应分担的部分。士兵们对这些观察得很仔细,他们知道谁是袖手旁观的领导,谁是亲临现场的领导,他们对你的印象也会相应地有所不同。”

那个时候,他的士兵所使用的一种飞机是“掠夺者”B—26型飞机,这种飞机存在很多缺陷。在佛罗里达训练时很多飞机都坠毁了。飞行员中流传着“塔帕湾一日游”的说法,这种飞机被称为“飞行员的杀手”。

战争中,勉强地使用这种飞机,但是,没有人愿意去飞。杜利特尔将军面临着危急形势。他检阅了一个B—26空军大队,同情地倾听士兵们对飞机的抱怨,然后问道,他是否可以驾驶其中的一架。

起初,他顺利地进行操作。突然,其中的一个螺旋桨飞快地旋转起来——本来B—26有两个发动机,而这意味着飞机的起飞只用了一个发动机。于是,他用一个发动机着陆,然后又重新起飞,并且只用一个发动机来重复刚才的操作,最后顺利着陆。

“唔,”他对飞行员说,“这不是美国能够制造的最好的飞机,但我想它们还是可以完成任务的。”

二战期间,B—26型飞机继续在战争中使用,并且取得了很多战役的胜利。杜利特尔将军是由预备役军官晋升为四星将军的第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