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管人先管己带人先带心
8239400000102

第102章 做最好的自己

大多数追求名利的人其实都是在竭尽全力模仿他人的成功,忽视了自己的特点、潜能和兴趣,一次又一次地重复着“东施效颦”的闹剧。

如果强迫自己去做那些不适合自己的、模仿别人的事情,就无法从内心深处投入足够的兴趣和激情。在这样的状态下,就算尽了200%的努力,也往往会事与愿违,同时还会让别人觉得自己缺乏诚意。

想取得成功,首先要做的就是“做最好的自己”。换而言之,成功就是按照自己设定的目标,充实地学习、工作和生活,就是始终沿着自己选择的道路,做一个快乐的、永远追逐兴趣并能发掘出自身潜能的人。

其实仔细深入思考就不难发现,财富、名利等外在指标往往是社会整体意识强加给个人的标尺和参照物。大多数追求名利的人其实都是在竭尽全力模仿他人的成功,忽视了自己的特点、潜能和兴趣,一次又一次地重复着“东施效颦”的闹剧。

在国内,大学老师们都会跟你说:“优秀是有标准的,我们有一个给学生打分的指标体系。”这种给人才贴标签、分类别,给成功评等级、定指标的做法在国内教育界几乎是根深蒂固的。从幼儿园开始,老师们就习惯于将孩子简单地划分为“好学生”和“差学生”两种类型,就好像他们分别是从两个不同的模子里倒出来的一样。

美国教育的思维方式恰恰与此相反。有一次,一位中国家长问美国某大学的校长:“你们学校里有多少好学生,有多少差学生?”校长诚恳地说:“我们这里没有差学生,只有个性特点不同的学生。”

也就是说,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特长和潜质,在多元化成功的模式中,只要主动选择,每个人都有成功的机会。

曾有这样一件事:复旦附中高三女生汤玫捷,在校成绩排在100名左右。在国内的许多老师看来,汤玫捷并不是一个特别出色的学生。但是,汤玫捷却因为自身优异的综合素质,成为2004年唯一被哈佛提前录取的中国学生,并获得全额奖学金。

汤玫捷的成功在社会上激起强烈反响,来自上海的“哈佛女孩”炙手可热。那段时间汤玫捷每天都会接到不少电话,希望她出书介绍成功经验。但汤玫捷告诉记者,她不愿出书,不愿把自己的经历简化成抽象的“成才公式”,因为“我们是野生植物,不是园林植物。每个人独特的优点就是自信的源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