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你怎样过一天,就怎样过一生
82113100000005

第5章 别人可以说你年轻不着急,但你自己却不能这样想

当我们总把自己摆在年轻人的位置上时,很容易忽略掉自身存在的问题:年轻人犯错上帝都可以原谅,却忘了我们已经是一个成年人,担负着成年人的责任。

——七芊

世界上的话分两种:一种叫别人说的客套话,一种叫你真的要听的话。

别人说的很多话,大多是为了宽慰你的情绪。忠言逆耳,那些让你觉得舒服的话未必是真的。

你找不到工作的时候,别人说:“你还年轻,不着急。”

你对爱情求而不得的时候,别人说:“还有更好的,不着急。”

你失去机会的时候,别人说:“还有机会,不着急。”

你思维局限痛苦异常的时候,别人说:“没关系,不着急。”

所有的不着急,所有的没关系,不过是让你尽最大的可能平静下来,思考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而你却天真地认为:是的,我还年轻、不着急,我还有的是时间,我要快乐地生活。你不过是快乐地逃避着,问题依旧在那里,你的内心依旧戴着隐匿的枷锁,得不到解脱。

朋友找不到理想的工作,决定出国留学,考了两次雅思都没有达到过分数线,内心焦躁不安。家人劝她:别着急,今年不行明年再考,你还年轻,有的是时间。

她还真是瞬间心情就好了起来。是啊,她还年轻,然后每天看电视打网游,第一年没考过,第二年接着考。同龄同学有的已经工作两年了,有了社会经验跳槽到更好的公司,有的人研究生毕业有了更好的出路……

大家的人生都进入了下一个阶段,只有她还在貌合神离孜孜不倦地考雅思,最后屡考屡败,不得不去公司上班,终日陷入没能实现出国目标的自我怀疑中。

很多人都告诉年轻人:不要着急,你还年轻。

那不过是句客套话。

大多数过于相信这句话的年轻人都恍恍惚惚虚度了时光,他们似乎有了所谓平和的心态,也在短暂地放下中得到了某种所谓智慧的参悟,可却渐渐失去了主动性,失去了改变自己、改变生活的可能,失去了人生重要的紧迫感。

生活里有很多人打着“年轻”的名义,拖延责任和成长,成为长不大的巨婴,在原地停滞不前。

我刚工作的时候,很多人迁就新人。久而久之,在做事情上很多人会以新人自居,觉得新事物不懂不会也不要紧,慢慢学嘛,优哉游哉地在工作中虚度了一个月的时光。

有位长我几岁的同事语重心长地对我说:“二十三岁还很年轻吗?很多和你一样大的人已经自己开了公司,在领域里做得很好了。”那一刻醍醐灌顶。

当我们总把自己摆在年轻人的位置上时,很容易忽略掉自身存在的问题:年轻人犯错上帝都可以原谅,却忘了我们已经是一个成年人,担负着成年人的责任。

二十三岁的时候你认为自己还年轻,二十五岁的时候你认为自己还年轻,三十岁、四十岁的时候你认为自己依然年轻……是的,今天永远是你人生中最年轻的一天,但这并不是拖延成长、放缓速度的借口。因为对于过去而言,这也是你人生中最老的一天,你需要比过去更有责任,更有态度,更加进步。

读者群有一位一心想成为作家的读者,他总是热络亲切地来请教如何成为作家,张口闭口一堆行业名词,看似很懂书圈子里的事情,却不见他写一篇文章。我建议他尝试着每天写一篇,多写多练,主动联系编辑。他却说自己坚持不住,不知道要写些什么,日后慢慢积累吧。

有一天,他又热络地发给我一张作家排行榜的截图,得意扬扬地说:你看,大多数成名成功的人都在三十岁左右,所以我不着急。

排行榜中的很多人都是我过去的同事和朋友,他们在二十几岁的时候就开始写,有的写了五年才出书,才一举成为畅销书作家。

很多人三十岁会成功,并不是因为三十岁那个节点适合成功,而是缘于他从二十岁到三十岁之间这十年来的积累。

如果你二十几岁什么都不做,没有持续有针对性的努力,三十岁还是会和二十岁一样一无所有,时间除了把你变老,什么也没有改变。

韩寒说:“世界上有太多的能人,你以为的极限弄不好只是别人的起点,只有不停地进取才能不丢人,人可以不上学,但是一定要学习。我的高中老师听到我这么说一定会很欣慰的,但当时我也是这么想的,只是他们不懂我。”

因为不懂,所以盲目地让年轻人安静、沉淀、积累。

急躁和急切是不一样的。急躁之人,目标锁定在困扰本身,沉溺在困扰所带来的痛苦之中,不去尝试找寻解决问题的方法。急切之人,目标锁定在问题背后的矛盾,他们更关注解决问题的方法,同时不会因为急躁而放弃解决问题。

人们总是过于迷信时间的积累,不愿相信年轻人的努力。

《女王乔安》里男主人公对乔安说:“你为什么不能和她们一样,老老实实地进入公司上班,然后按部就班地工作,等着升职加薪?”

乔安说:“等牙掉了才去吃龙虾,满脸皱纹了才去用护肤品?我必须着急,因为大多数人都错过了他们人生中最好的时光。”

我们总是在思想意识中偏激地认为,人越早成功越容易登高跌重。很多年轻人心存畏惧,打着我到什么年龄才配成功的旗号,拖延着努力,总是不能拼尽全力得以释放。

如果你拼尽全力,为什么不能在最好的时光拥有人生的美好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