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你有底气的样子真好看
82112700000002

第2章 好家境只是底气的小部分

公司新来的实习记者子文,1992年的小女生,名校中文系研究生刚毕业。子文聪敏、勤奋,又谦逊,公司上上下下都喜欢她,人缘很好。

实习生工资低,做的事情也多是跑腿打杂,或是大家不怎么想干的活儿。

比如有次周末,公司的一个合作方突然搞活动,要派人去驻场。活动要搞到很晚,会后还要第一时间赶出新闻通稿,第二天清早必须见播报。本周值班的同事正在与友人欢度周末,一个电话打给子文,半央求半要求地让她帮忙顶上去。子文知道这并不是自己主要负责的事,但她觉得自己是实习生,理应多做点、多学点,便匆匆赶到偏远的活动现场。

晚上9点多活动结束,坐了半个多小时车回到家,子文连夜写新闻通稿,写完发客户、与客户对接,同时根据客户的要求,将活动现场图片剪辑合成炫目的动态图,以便发到新媒体上。

因为之前没做过动态图,夜深也不好意思打电话给同事,她便在网上边搜索制作动图的教程,边学边做……最后等到将新闻通稿与配图都准备好,让客户定了稿,已经到了第二天清晨。上班时,子文带着睡眠不足的红眼睛,又准时出现在办公室里。

子文工作能力不错,工作态度又勤勉,渐渐地大家有事都找她,她基本上能帮就帮,决不推辞。

与她走得近的同事见了为她抱不平:“子文,你不能太好说话了。你拿的是实习工资,做的事却比正式员工还要多!”

子文笑笑:“没关系,我反正是在实习,能多做一点是一点,做得多说明我的存在能创造价值。”

同事摇头苦笑,私下里和大伙儿一起揣测子文的家境可能一般,所以这么能吃苦耐劳。子文的老家在地级市,那个地区崇山峻岭,民风出了名地淳朴。子文外形时尚靓丽,性格却有种山区人的憨直。

对子文的这种认知,一直持续到一次合作的房地产商开盘活动。

新开的是一个高档洋房楼盘,120平方米往上的大户精装,环境好,价格不菲。因为开发商与我们公司合作多年,该楼盘给了我们内部优惠名额。

“这房子死贵死贵的,就算给我们再多优惠,也是白搭。”

同事们没当一回事,子文却怯怯地问:“优惠名额你们要是不用的话,我可以申请吗?”

大家意外地看向子文。

“反正将来结婚也要买房子,我爸妈说提前给我买一套预备着先。”子文不好意思地说道。

这个时候我们才知道子文的家境竟然那么优渥,那位置相对较偏,房价却赶上市中心的公园洋房楼盘,子文申请到优惠之后,一口气全款买了一套大四室的小洋房。总房价以我们一般同事的平均薪资,要不吃不喝工作20年才能买得起。

后来,同事才打听到子文家族里有人经商、有人从政,在当地算是小有身份的人。她毕业后,父母在当地为她安排了不错的工作,她说要自己出来历练下,没有听从父母的安排。

“我要是有你那么好的家境,我就不会出来吃苦。”同事在和我、子文闲聊时说。

“我们家还好吧,只是一般的中产,出来我也没觉得有多苦。”子文说道。

“我爸妈许多朋友比我家条件好多了,他们的孩子都没有依靠家里,独自在外面拼搏。从小我就听叔叔伯伯教育我们,父母能给我们提供相对较舒适的物质条件,这是我们的幸运,但活在这个世界上要想获得尊重,还是得靠自己的努力。我身边的同龄人都用功,他们很多比我优秀,不进则退,我要很努力才不会被他们落下。”

子文的话让我很受震动,难怪她明明可以张扬,却如此低调,一点也不骄矜。

正应了那句曾刷爆我们朋友圈的话:“比你优秀的人不可怕,可怕的是比你优秀的人比你更努力。”

曾经我一直以为家境好才有底气,自己出身一般便总感觉底气不足。事实上,好家境只是底气的小部分,人生的大部分还在于人自身的品质、修为和上进心。

我曾在一家家族企业里上班,企业的创始人是一个矿山冶炼方面的工程师,与妻子白手起家,奋斗了十来年,企业做得很大很好,产品远销欧、非、澳、南美的许多国家。

创始人杨总非常传统谨慎,不向外借债,不上市,公司拥有的都是实打实的净资产。他们创下了巨额财富,但对自己的独生女非常严厉。

杨总的女儿被我们称为小杨总,她跟我们员工一样,早晚在公司里打卡上班,迟到要在早会上当众做俯卧撑,外出得签假条。

企业做的是实业,建在城郊,离市中心有半个多小时车程。工人上班早,我们办公室人员也要跟着起早,冬季是每天7点20分开晨会。

我住在公司安排的单间宿舍里,每天只需要提前半小时起床,即使这样都觉得早起痛苦。但是小杨总每天从市里开半个多小时车,还要算上吃早餐的时间,也是每天7点20分到。

小杨总与我年龄相仿,那时还没结婚,在我们眼里是标准的白富美。但如果没有人介绍,恐怕不会有人把她联想成富二代,她性格随和,领工资度日,不开豪车,更不会为奢侈品一掷千金。

她从澳大利亚读研归来,就在家族企业里工作,分在我们部门,经常出差,与海外销售部的同事一起深入南美、非洲等条件艰苦的矿山工地。

小杨总算得上是一个真正的富二代,但我们没在她身上看到传说中富二代的那些标签:炫富、不学无术、坑爹……相反,我们看到的是一个比普通职员做事更拼命更用心的同事。

“父母年事渐高,家族企业的重担早晚要落在她身上,她知道自己必须快点上道,才能稳妥地接父亲的班。企业是父母一生的心血,她不能让它在自己手里被毁坏。”私下聊天时,我们的部门总监这样点评小杨总的努力。

不仅是小杨总,我做传媒行业时接触过的几个富二代,有房地产大亨的小女儿,有国家非遗文化继承人的独生女……她们在工作上大都有勇有谋,能力出众。她们多数中学起就留学国外,学习工商金融类专业,学有所成后进入家族企业工作,方方面面边学边做。

记得在与我们传媒的合作方打交道时,那位房地产大亨最受器重的小女儿是以怎样的工作精神震撼了我们:一份专题报道历经三审,最终还要交到她手里,经过她逐字逐句的审阅才能刊发。

大富大贵的命运宠儿们,生而优渥,有些人可能性格上有盛气凌人的倾向,但多数在大事上绝不含糊,很注重锤炼自己的真本事。反而是一些小富阶层的子女,许多被父母宠坏,坐井观天,将自己当明星,将好家境当成自己骄横跋扈的底气。若一生顺遂倒也好,如果不幸遇到风雨,习惯了依靠家庭的他们,经不起世事的颠簸,境遇凄惨。

一个优秀的家族,必有优秀的品质传承。天外有天,人外有人。当一个人走的路越多,爬得越高,见识越广,层次越高,越是心存敬畏。

他们深知做人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注重自身优秀的人,即使出身寒门,也能努力发出或大或小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