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小说大宗师6:七星易主
82111800000006

第6章 算沙部:覆舟山

黄坤依借着池塘,而池塘里的水,并非一潭普通的泉水那么简单。

玉泉寺兴建于东汉建安年间,早期由僧人普净在此结庐,看中的就是这里地下泉水的贯通。当时这里还不叫“玉泉山、玉泉寺”,而叫覆舟山。覆舟山的山丘下,有十八条地下泉水交叉融汇,整个山丘如同一艘倾覆的大船,因而得名。普净僧人之后,僧侣渐渐扩大寺庙,到了南北朝时期,后梁皇帝册封此地为“覆舟山寺”。

隋末唐初铲截两派最后一战,本来是在这里定下了战场,截教集聚最后的道士,选中了覆舟山下十八条地下黄泉,准备布下道教大阵“红水阵”。

铲教知道如果“红水阵”由九龙宗的司掌摆布,铲教必定全军覆没,于是设计害死了当时的九龙宗司掌。当时“红水阵”已经布下,铲教釜底抽薪,用了阴险招数。截教九龙宗的司掌突然遭受暗算,截教人中没能够驱动十八条地下水系布置“红水阵”,即便九龙宗司掌的大徒弟也只能够驱使九条水系。

截教无奈,只能勉强让九龙宗的首徒来主导“红水阵”。但是覆舟山已经不合适作为战场,截教的高手临时在覆舟山附近寻找相近的水系,结果就找到了七眼泉。

七眼泉有七条水系,九龙宗首徒能够操纵。可是七条地下水系,比不上十八条水系运作的凶狠,截教最终还是输掉了最后一场冥战,“红水阵”就此成为道教大阵的绝唱。

而九龙宗的首徒,因为眼见截教所有高手都没于“红水阵”一战,也不愿意在中土看着铲教欺压截教剩下的门徒,于是心灰意冷,转而离开中原,遵循当年鉴真和尚的路线,东渡到了倭国。在倭国投奔了一个大名,受到倭国的尊敬,开创了倭国的九龙宗。

这个九龙宗,就是后来同断所属门派避水流的前身。后来避水流参与了甲午水战,还有三峡冥战,都是当年道教争斗的历史遗留。

这段历史说起来让人唏嘘。

如果不是当年铲截二教相互斗争,九龙宗这种层次的门派怎么可能流转到日本,并且还回过头来继续纠缠,卷入了中日之间的战争?

总之,就是当年九龙宗看中了覆舟山地下的十八条黄泉水系,差点将道教大阵放在这里,启动“红水阵”,只是后来功亏一篑。

铲教获胜后,对九龙宗的“红水阵”十分忌惮,自然要破坏覆舟山的十八条水系,以绝后患。可是驻守在覆舟山的僧人不乐意了,他们认为,道教之间的事情为什么要牵扯到佛教身上来?于是僧人又和铲教传人为这件事情纠缠了几十年,因为铲教门人也逐渐凋零落魄,所以也没有能力一举击败覆舟山的僧人。

到了唐初期,道教中兴,覆舟山僧人再也没能力保护地下十八条水系。不过,就在道教派遣民伕挖掘覆舟山地下水系的时候,武则天登基了。覆舟山的僧人立即告了御状,武则天刚好借这个机会铲除道教势力,借题发挥,牵连到了好几个当时的道教高人。

挖掘覆舟山地下黄泉水系的工程就此停止,覆舟山僧人感激武则天的皇恩浩荡,主动把覆舟山寺改名为“玉泉寺”。王鲲鹏是截教诡道传承,截教与铲教相反,与佛教千年前就交好。当年民伕挖掘的一个深坑,就是现在黄坤身边铁塔之下的大池塘。这些王鲲鹏自然是了解的。

黄坤在玉泉寺镇守天璇星位,绝对不是王鲲鹏随性为之。因为黄坤的避水符能够调动起地下的水系,他可以凭借自身的能力对抗法术远超过自己的术士。

而这个布置,徐云风不知道,黄溪也不知道。王鲲鹏嘱咐了刘陈策,私下偷偷告诉黄坤。

避水符带动起了池塘的水潭,水潭之下,联系着十八条黄泉水系。虽然黄坤无法驱动“红水阵”,但对付单个前来的术士,比如胡东陵,其实是有不少胜算。

而且现在黄坤知道了胡东陵的厉害,所以,他不仅要使出避水符,还启用了祝融符守住了玉泉寺的气门要害—铁塔,剖木符也随着青龙的盘旋,开到了半空,游走在山腰。

剖木符的青龙从云化雨,顿时整个玉泉寺的上空乌云密布,池塘里的水面开始翻滚沸腾。然后大雨倾盆而下,青龙更加狂躁,雷电从空中直接击向地面。十八处地面的土地,都开始松动。五行符从最开始在黄铁俞的手上就能相互配合照应,只是后人能力不够,黄家的门人多半只能运作一门五行符。现在黄坤身背五行符,又在徐云风蛇属的点化下,掌握人格分裂之术,相辅相成的作用下很自然地就把剖木符和避水符同时施展出来。

十八条地下黄泉水系,在雨水的冲刷下暗流涌动。青龙张牙舞爪,雷击地面,巨石崩裂,泥土溶解。

胡东陵看到眼前的异象,早就知道了厉害,所有驯鼠都聚拢在他身边,铁塔之下的老鼠也纷纷爬回到了胡东陵身边。但是黄坤并不停滞,身体被大雨淋得湿透,干脆把衣服脱了下来,露出了上半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