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梁晓声文集·散文13
82102900000002

第2章 一片冰心在玉壶

在西方的文艺书籍中,关于电影演员的传记文学可谓多矣。我曾读过几部,其中一部是《伟大的嘉宝》。另外几部的书名虽无“伟大”二字,但作者在书中情不自禁地用了“伟大”一词。

故所以然,在写关于赵丹的这篇短文时,我内心里也由衷地联想到了“伟大”一词。外国人可以,中国人为什么不可以呢?

电影史家们看遍将中国电影划分为四个时期,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前;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之十七年;伴随着八十年代以后的“新时期文学”的“新时期电影”;二〇〇〇年至今进入市场化的当代电影。

赵丹在中国电影的前两个时期,皆占据着实际上的影帝地位。一言以蔽之,没有赵丹的中国电影的前两个时期,必将是顿失光彩的。

记得八十年代初,我在北京电影制片厂做剧本编辑时,有次与老厂长汪洋及厂里的著名导演们陪美国什么电影机构的负责人在厂放映室观看中国的早期电影《马路天使》。甫一放完,外国同行立刻鼓掌;他通过翻译表达对男主角赵丹表演才华的敬意,却又说:“遗憾,太遗憾了!”

老厂长汪洋问其何出此言。

他说:“赵有卓别林般的银幕魅力,但他太英俊了。英俊对于有可能成为伟大的喜剧演员的人并非好事。”

老厂长汪洋说:“赵后来走的却不是喜剧表演路线。”

外国同行竟要求再看一部赵丹主演的电影。

于是,加映了《林则徐》。

放完,再无掌声,小放映室一片寂静。

老厂长问外国同行观后感,他缓缓站起,转身面向我们,庄重地说:“中国的那一部早期电影,完全达到了好莱坞同时代优秀电影的水平。所以我还要说遗憾,因为除了我这样的人,绝大多数美国人一部也没有看过。对于赵的表演才华,我只想再说以下几句话……”

他竖起了大拇指,缓缓地说:“我猜测他以后会在中国银幕上消失,没想到塑造了截然不同的角色,连卓别林也并没完成过这样的转变。这证明——一位伟大的演员总是会带给我们意外的表演欣赏。”

当翻译将他的话翻译完,我们这些中国人也情不自禁地鼓起了掌。

是啊,赵丹非但没有在银幕上消失,反而一次又一次地华丽转身,一次又一次带给观众“意外的表演欣赏”——从《马路天使》到《林则徐》《李时珍》《聂耳》《烈火中永生》中的许云峰再到《武训传》的中武训,哪一个银幕形象都熠熠生辉!

赵丹其实也在银幕上消失过——“文革”十年他多半是在铁窗内度过的,还有人企图使他的生命也消失掉。

赵丹没能为中国“新时期电影”的银幕再奉献给我们中国观众“意外的表演欣赏”。

但这不是他的过错啊!

命运对他太不公了啊!

有一个时期,他住在当年北京电影制片厂的招待所,人们经常会在职工食堂看到他——总是一副若有所思的样子。从没有人要他签名留念,北影人都理解,那时的赵丹的灵魂,也许正与他所崇敬的鲁迅的灵魂对话呢!连作为老厂长汪洋与赵丹之间的“小特使”的我,也很少有机会与他交谈上几句。

那时,他身心全部投入地为在电影《鲁迅》中饰演好鲁迅而燃烧自己的艺术激情。

他总是看鲁迅的书……

他经常在沉思着、沉思着……

他每每自言自语:“赶快做,要赶快做……”

那是鲁迅在为出版自己的文集而工作时常说的话,是鲁迅在人生最后一些日子里常说的话,也是赵丹在人生最后一些日子里常说的话。

鲁迅生前没有看到自己的文集出版。

赵丹希望以自己最深的理解和最精湛的演技在银幕上“演活”鲁迅的朝圣般的愿望也落空了——病魔恰在那时击倒了他。

是的,那是圣徒朝圣般虔诚又强烈的希望,也是他作为电影演员长久以来的愿望。

我曾听他说过:“我要使自己的灵魂与鲁迅的灵魂在银幕上交融一体,我要以此向我所热爱的鲁迅致敬,向我所热爱的中国电影致敬……”

他的遗憾,不能不说是广大中国电影观众的遗憾,也不能不说是中国电影事业的遗憾。

赵丹是那种可以一直演到七十岁、八十岁的艺术之树常青的演员,我们根本无法想象他的艺术生命如果不是太早地戛然而止,还可以为中国电影观众奉献多少将长存于电影史的银幕形象。

所以,那遗憾也并不止于因他的逝去而“搁浅”的电影《鲁迅》。

兹借赵青大姐将举办与父亲的联合画展之际,以此短文再一次缅怀伟大的电影“圣徒”赵丹!

玉壶冰心,乃赵丹对中国电影的痴情比喻,也如一切爱他的人们对他的绵绵思念……

二〇一五年七月十二日于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