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会科学高考向何处去
8205300000013

第13章 (3)

可是,为什么不把高考试卷发给考生本人?考生12年的“心血”,好不容易有了自己的“作品”,为什么不让他们自己来“监督”呢?当过学生的人都知道,每次试卷发下来,总会有同学希望挑出“刺”,找回属于自己的分数。分分分,学生的命根嘛,更何况髙考的分呢?如此铁面无私的计算机判一卷还可能有错,更何况人工判的二卷呢?

谁没有经过高三,谁就不知道“地狱”

走过高三的人都知道,高三比大学难十倍。教育部明文规定,不能用假日补习、加班加点等延长学习时间的不正当手段来提髙考试分数;不能提前结束教学,不能不教高考不考的科目。可是怎么行得通呢?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很多高中提前一年甚至一年半结束教学,从高二的第二学期就开始“演习”高考了。不仅天高皇帝远的外省高中如此,就连北京的某重点中学也一样提前一年结束教学,开始“炒冷饭”。

既然高考是高中的唯一目标,高中怎么能不追求高考水平?从某种意义上说,高三是一生中最苦最累的一年。这里有一份高三的作息时间表:5点40分起床,5点50分早操,6点10分早自习,7点开饭,7点40分至11点50分四节课,12点午饭,12点40分至13点50分午自习,14点至18点四节课。18点晚饭,18点40分至21点10分晚自习,21点30分熄灯。光“冷板凳”就要坐12个小时还多。可是住校生谁半夜不打手电,不钻厕所,不站在路灯下“加班”呢?这又要“霸占”几个小时。所以一天除了狼吞虎咽的三顿饭和几个小时的睡眠,就剩下茫茫的“题海”了。

你不拼命,怎么“游”进大学的校门?看看书店里铺天盖地的复习资料,你就知道高三要背负多么沉重的“书山”了。一位考上北京师范大学的陕西女生说,髙考后,她的复习资料按几毛钱一斤卖废纸,卖了100多元,收废品的乐得合不拢嘴,拉了满满一板车。

有媒体报道了学生徐某放学后的安排:每天放学后补习两小时,晚饭后很快睡觉,夜里10点起床,学习到凌晨3点以后,再睡,两小时的“回笼觉”。不把睡眠分成两段不行,吃完就该犯困了。

高中生李某说他很“可怜”,从来没在零点以前睡过觉,睡眠总是不够,中午也在学习,下午放学补习到晚上7点。在同学中,他还不算最用功的。

一位高二生自述:我家离学校远,每天5点多就起床,7点以前到学校早自习,午饭后还要自习,晚上到家七八点了,进门先吃饭,然后睡一小时起来,写作业到凌晨1点多,再睡到5点多起床。某重点高中的教师说,女儿晚上7点多回家,吃饭睡觉,起来做题做到2点再睡,四五点起床,一天睡三个小时就算差不多了。

—位母亲说,儿子上高三,还不算用功,但也是日复一日早上6点多到校,晚上6点多归来,吃过饭又趴在桌子上,直到夜里10点多才上床,连到外面散步的时间也挤不出来。儿子说,班里学习好的同学吃午饭,把菜往米饭上一扣,用勺一拌,不管菜里有多少肥肉多少油,一分半钟吃完,然后坐在那里继续学习。

一位高三生说:“我能熬过来,归功于‘掐手’和‘风油精’。往往上午第一节课,眼皮就打起架来,脑子里空白一片。被同桌一掐,才清醒许多。下课铃一响,肌倒一片,再上课,睡眼惺忪赶快抹风油精。班上几乎人手一瓶,用久了都成了‘瘾君子’。”

到高三,尤其是最后冲刺的高三下学期,综合测验、期中、期末、会考、一模、二模……每天除了考试,就是考试,回家还有一堆厚厚的卷子。重点中学更是“魔鬼”式学习,与高考无关的一切全部删去。有的高考“状元”说自己按时睡觉,要不是天才,要不就是夸大。没有十分的耕耘,怎么能有十分的收获?北京某重点中学的高三学生,早上6点15分到校,中午不回家,匆匆吃完饭,接着做题。说是下午3点多放学,但实际上加课,回到家还要看书到12点。河北某县中学,有的高三生家就住在只要走十几分钟远的地方,却只允许一个半月回家一次。学习紧张时,天天有90分钟的対果。教师一天下来嗓子哑了,学生则不停地记笔记,一直处于紧张状态,脑袋都要炸了。每传来一套题,都抢着做,还没做完,另一套题又来了。做了大量的题,才发现都是重复,真正有价值的没,多少。大大小小的考试多了,但每天必须有一次高考模拟,严格按照高考程序。考题来源广泛,题型复杂,不论考好考不好,大家都没有欢乐,发呆的,拍桌子的,踢门的,大嚷大叫的……似乎都感到一种无聊。因为除了“分”,学生们什么也没有,整整12年全“献”给了高考。

2000年3月1日,《中国教育报》刊登一封家长来信:女儿考上省重点,全家高兴无比,但很快一种从未有过的学习压力严重地伤害了女儿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她从中学起一直担任班长、团支部书记,但现在却不敢竞选班干部,连课外活动也不敢参加,只怕影响学习。每天学到后半夜,只睡4个小时,常说的一句话就是“妈妈我太困了,我眼睛疼”。而教师说学吧,高考后一个星期就休息过来了。父母真担心女儿能否承受如此压力,能否健康地走出髙中这块“沼泽地”。

一位高三生说:“学习就像一笔‘髙利贷’,越背越沉,高考无形的压力让我喘不过气来。每天早上一睁眼,就看见一片黑压压的乌云。不敢去想万一考不上大学,社会舆论、家长和同学该怎样埋怨和嘲笑,只能‘破釜沉舟’。为了髙考,我们都成了‘机器’。那个本该阳光灿烂的18岁,就这样在恐慌与焦虑、疯狂与麻木中慢慢消失了。”

高考,你知道你的“罪恶”吗

决定一生命运的高考终于姗姗来临了。一位考生写道:考场如刑场,我怕……济南一位即将参加高考的中学生在作文中写道:随着时光一天天消逝,我的恐惧感也一天比一天强烈。在决定命运的黑色日子里,我看到一个“幽灵”在我的头上徘徊。

一位考生写一个蒙面人深夜抢钱的故事。夜行人说:你杀了我吧,这个世界我早就看透了。因为我的成绩差,考大学无望,在学校教师饥讽,同学嘲笑,在家里父母打骂。我虽然是个人,他们却从不尊重我的人格,不愿给我一个笑脸。我每年每天每时每分每秒都生活在自卑之中。你想一想,我这样活着有什么意思?

一位考生在高考前一天给报社写信:我打开语文书,满纸满页都写着“吃人”……我们想逃学,我们想自杀,我们想出走,老师,救救我们吧。

说起时隔三年的高三,山东大学一位大三学生仍然心有余悸。上了大学很长一段时间,他都无法正常地安排自己的生活。高三的日子就像桌前那盏台灯一样彻夜不“熄”,背啊算啊,仿佛坠入“空洞”,心中充满莫名的謝具,不知道昼夜旋转的“考试机器”会转到什么样的目的地。为了上大学,值得吗?考上又怎么样?可一想到父母这般年纪还围着自己忙前忙后,连大气儿也不敢出,便不敢再胡思乱想下去。不拼命你对得起谁?每位同学都绷到极限,一触即断。

一位大学生说:“我实在不愿意回忆高考,那时我‘疯’了,可‘疯’了的又岂止我一个!坐在我后面的女生在倒数100天时,笑着笑着就哭起来,那表情令人一辈子难忘。同学们都变了,像斗鸡,更像狮子。那时我满眼血丝,看见东西就想砸,看见人就想打,莫名其妙就打了人,差点儿背了个处分。教师也快崩溃了,时常‘骂人’。我们都是夜里一两点睡觉,早上四五点就火烧屁股般滚下床,然后‘精神百倍’埤去‘啃’书本。靠药物维持体力,一夜间就做完整整一本练习册。中午省下吃午饭的时间,用来做几道选择题。长时间的用脑,我们也学会了偷懒,上课只带‘耳朵’,反正‘眼睛,没多大用处。我们的‘屁股’也大有长进,可以从早到晚‘钉’在椅子上。现在一切都过去了,我丢失了一双明亮的眼睛和活跃的大脑。”

不是为考大学,谁来受这份罪?一位高考生说广我失眠得厉害,有时两三个小时睡不着,不知道为什么,有时就想哭。高考完了,我非把课本都烧了不可。”

都说考生苦,可谁知家长的心更苦呢。一位髙二的学生家长说,家有中学生,日子不好过。一位大三的学生家长说,回忆那段“艰苦岁月”,仍阵阵心痛。那“独木桥”,孩子是不知不觉中走过来的,而家长则是“蓄谋”已久,那十几年的寒窗之苦,岂止是学生在承受呢?终于到“最后一哆嗦”了,高考前三天,女儿却突然发起烧来,越烧越高。等女儿强打起精神考完最后一门,体温正常了,而家长的体温倒“蹿”上去了。

武汉一位大学生说:“高中三年,一切围着高考转。我从高一就开始研究高考题,揣縻考试方法。”复旦大学一位大二学生说:“一进高三,我们就与世隔绝,怕玩物丧志,学校把篮球架也拆了,我这个学生会的干部,也自动‘退休’。高考最后一门考完,下起了小雨,我不知道这是不是我的眼泪,我想我终于‘自由’了!”

带着这种扭曲的心情上了大学,又怎么样?教育专家杨东平说,很多大学生失望、无奈、厌学、逃课,形成庞大的逃课族。据调查,基础课逃课率在25%以上,专业课逃课率在20%左右,公共课逃课率在50%以上。陈旧的教学和教材,填鸭式的讲授,死记硬背的考试,使大学成为后中学时代。

高考的“剑”悬在中小学头上

在中国,学生是“羊”,敎师是“羊馆”,而高考是敎师手中的“羊鞭”。

高考这根“羊鞭”,“抽打”的是中小学教育。我们中小学课本的难度之高,学生的负担之重,学习时间之长,几成世界之最。

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副司长朱慕菊承认,目前中小学理科教科书内容深而窄,难度为世界第一。小学数学课本髙出国外两个年级,而科学精神、人文精神则远远落后于欧美。

20世纪60年代世界范围的课程改革,中小学课本被狠狠地难了一把。国外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进行过几次调整,难度有所降低。我国改革开放引进国外课程的改革成果,80年代后期到90年代初编写了一套新的教材,以后也几次调整,却始终舍不得把难度降下来。有专家认为,降低课程的深度和难度,就会降低整个民族的素质,贻误一代青年。

可是我们的专家知道吗,您想一口吃个“大胖子”,可能吗?您知不知道,可怜的小学生一进校门,就没有了“天亮”,考试成了学校的一切。有调查显示,小学生每学期平均考11次,初中生每学期平均考26次,中小学生几乎人人都有过“考试恐惧症”。虽然上边三令五申不准“排队”,但“各庄的地道”都有自己的高招,谁叫高考“排队”呢?

过去高考的压力“压”在高中,现在大学的考题下放到高考试卷中,高中的下放到初中,初中的下放到小学。小学二年级恨不得把五年级的内容招呼上,课程怎么会不多,作业量怎么会不大呢?中小学生中约30%的孩子感到学习压力太大,没时间千自己喜欢的事,只有昏天黑地的考试,学生的聪明才智都被“考”糊了。

一位教学一线的教师说,‘他真为中国教育悲哀,学习的最终目的是通过一场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