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天生我才必有财
8185000000046

第46章 不争于人

一个真正甘心“示弱”的人,必是一个豁达大度、宽宏大量的人,一个充满人情的人,一个充盈智慧的人,一个处世浅浅而悟世深深的人。

——佚名

当今社会,错综复杂,变幻莫测。每个人都求“低调行事”。生活中所谓的低调就是要我们“示弱”于人,与人为善,也就是强者以弱者的姿态行事,谦虚谨慎,这样别人也乐意接受。而现实中,人们其实很难做到与人“示弱”,人生在世,无论谁的存在和进步都希望得到他人的肯定和认可,谁也不愿被漠视或遗忘,这是一种共性。今天,很多人张扬个性,讲求尽显个人能力,什么含蓄内敛,温婉隐性,认为早已过时了,要的是飞扬跋扈,张狂无忌。个个都好强,生怕别人把自己小看了。甚至还有些人到处显摆,与人争辩,争吵,哗众取宠,为了一点小事争斗,造成严重的后果。

聪明的人都知道,强者就是强者,事实就是事实,只是需要时间而已,不是用言语可以改变的。“示弱”于人,并不代表你是真的弱,真正善于“示弱”的人才是强者,他们只是把“示弱”看作是一种处世态度。强与弱,不是“示”出来的,聪明的人善于“示弱”,因为这是事业成长的武器。“示弱”可以让你避免锋芒太露而引起众人排斥或是一些不必要的事端,“示弱”还可以拉近你与团体的距离,构造和谐氛围,使事业稳步发展。

示弱于人,明哲保身

著名的蜀魏之战中,蜀国因为兵力不足而战败,刘禅也被迫投降了。之后,司马昭设宴招待刘禅。并且还特地请人到场演出蜀地技艺,当场许多蜀国的人都忍不住泪流满面,按理说最为伤心的应该是刘禅,可是由于他心思细腻,善于察言观色,当他看到司马昭的阴晴不定的面孔时,便尽量强装笑脸,嬉笑自若。本来还对刘禅怀有戒心的司马昭,见此情景,就放低了对刘禅的防备。而且还想,刘禅竟然无情到这个地步,就算是诸葛亮健在,他也成不了大气候,于是心中稍安了些。

虽躲过一劫,但刘禅对司马昭的警惕之心并没有放松。有一次,司马昭佯装无意地问刘禅:“是否思念蜀国呢?”刘禅顿感一惊,亏得时刻防备着,便立刻答道:“这里生活如此之乐,所以不思念蜀国。”说得很动情。所以司马昭相信了。后来,与刘禅一起降魏的旧臣郤正为其提出建议,认为他“愚”的不够,并教他如再次遇到此种情况,就应换种答法,应该流着眼泪,难过地说:“祖先的墓地在蜀国,我怎能不想呢?”思索了片刻,刘禅认为此话有理,便将此话铭记于心。

果然,没过几天,疑心未消的司马昭在谈话中,又一次问到刘禅是否想念蜀国,刘禅按照郤正的话背出,并装出一副悲伤的样子。司马昭见此,突然说了句:“你的话好像是郤正的腔调。”刘禅听后假装“大吃一惊”,并装着满面狐疑地说:“你怎么知道的?这正是郤正教我的!”司马昭听后不禁哈哈大笑,见到刘禅如此之愚笨,便完全放下了戒心。自此以后,忙于篡魏,也不再对刘禅生毒害之心。此明哲保身之计使刘禅虽身处险境而有惊无险,平安地度过了余生。

刘禅是人人都知道的中国历史上响当当的人物,他之所以有名,并不是因为他的能干,而恰恰是因为他的“无能”。一般在这种情况下,只有用示弱来降低敌人的戒心。常言道:“智者取胜”,这个“智”包含着“愚”。必要时就得以“愚”谋“智”。刘禅就是用他的“愚”保住了性命,从自保的角度来说,他懂得用“示弱”来保全自己,也勇于向别人示弱,这是常人所难做到的,所以说,他绝对是个大智若愚的非凡之才。

示弱于人,益处在己

向人“示弱”、低姿态做人是为人处世的一门艺术,表面上看来好似弱者的作为,实际上却是强者“示弱”以求成功的典范。不少人会认为这就是一种软弱的表现,其实,必要时的“示弱”,能为你赢得一片更广阔的天地。“示弱”,不是对命运的妥协,更不是对人生的放弃,而是为了更好地成功。

“示弱”是弱者的终结,是强者的开端。每个人都在不停地寻找属于自己的位置,追求自己的目标,“示弱于人,益处在己”。在向人“示弱”时,减少别人对自己的防备。“示弱”在为人处世中有着重要作用,它可以减少乃至消除不满或嫉妒,还可以将危险降低到最低限度,于己大有好处。

为了更好的发展,为了不与人之间形成仇视或敌对的人际关系,我们应该要学着向别人“示弱”。“示弱”并不是真弱,通过“示弱”赢得成功是最后的目标。示弱是一项谋略,一种忍辱负重、厚积薄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