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我给母亲的伤害,远远不止那个轱辘印。伤疤是清晰可见的,但还有更多看不见的留在她的心上。她从来都没有在意过,因为我是她的儿子,而她,是生我爱我的娘。
我的生母今年六十岁,可她在我心中留下的印象,一直都是我小时候看到她时的那张面孔。她永远顶着一头乌黑的头发,笑容灿烂,目光慈祥,清脆而嘹亮的嗓音让我无论走到哪个角落似乎都能听到她的声音。
老话说,孩子在长大,而母亲眼里,孩子永远只是孩子。母亲在衰老,而在儿子眼里,母亲永远是看不厌爱不够的娘。
母亲生了三个孩子,我和两个弟弟。虽然这样,我总觉得母亲在我身上付出得最多。她的一生都在操持家务和养育后代中度过,一刻也没有停歇。记得小时候爸爸常去外地干活,母亲除了要照顾我和弟弟们,还需要干农活,照顾奶奶。每天天还没亮,母亲就起床下地干活,然后在早晨五六点的时候叫我起床,去上早自习。夜幕降临以后,她忙碌的一天还没有要停下歇歇的迹象。总是等到我晚自习放学回家,她还在打麦场或是给我们兄弟几个缝补衣服,一直到深夜,甚至整宿不眠。
年少时家中并不富裕,母亲把旧的衣服拆掉,缝缝补补给我们做上几套新衣服,三兄弟,一人一件。母亲还会别有一番心思地在我们新装的边边角角绣上小动物的图案,活灵活现。街坊邻居看到我和弟弟们穿着新衣服,都会夸母亲手艺好。母亲倒不在乎这些赞美,但看到儿子们蹦蹦跳跳欢喜的模样,她心里特别高兴。
记忆中,我并没有和母亲相处很久。在七岁那年就被过继到养父母门下远赴新疆之后,我总记得在老家上小学的那段日子。那时学校离家不远,中午放学以后的吃饭时间,母亲就会在村头端着一碗番薯粥呼喊我的名字,唤我来饱饱吃一顿。这种模糊却温暖的记忆,母亲呼唤我名字的声音,直到现在似乎还回荡在故乡的村庄间。
跟养父母到了新疆邺城以后,我和家里的联系就少了许多。那时开始对集邮产生了兴趣,但购买新的邮票需要钱。小孩子不懂事,没钱买邮票的时候,我就会给母亲写信,编造各种各样的谎话,换来母亲寄回的钱。我后来才知道,那时母亲为了给我寄钱,节衣缩食,勒紧了裤腰带度日。
后来长大一些,为了学美发,我瞒着家里辞去工厂的工作,母亲看我不听劝,一时情急下跟我断绝了关系。那是一种因为爱而生的无奈,可我不懂。
当年的中秋节,母亲在老家专门为我留了一个月饼,等着我有一天能回来和家人团聚吃月饼。但一直等到那个月饼长了霉,母亲都没有等到我这个“逆子”的回归。
几年后,当母亲重提这件事时,我的心揪在一起,久久不能平复。
老家的两个弟弟都长大一些的时候,母亲到邺城来做零工贴补家用。她那时在石化厂区里做清洁工作,仍然是任劳任怨。
有一年天降大雪,母亲还是照常骑车上班,但积雪已经在地面结下了厚厚的冰层,母亲从车上重重地摔了一跤,午餐饭盒落在地上,自行车也歪倒在一边。母亲摔得很严重,腿也一瘸一拐的,但对这件事,回家以后她却只字不提。要不是小区里一位街坊目睹了母亲摔倒,我可能至今都不会知道母亲受过的伤痛。当我提起这件事时,母亲只是笑笑,说那不过只是摔了一跤而已,不碍事。但那之后,母亲一瘸一拐地上班下班,整整一个月以后才完全恢复正常。
从小我就受到母亲的影响,她的坚强和乐观总是在生活中悄悄地不留痕迹地感染着我。虽然兄弟几个已经长大成人,但我依然没有看见母亲停下忙碌的双手。她一如从前那样操持着家务,照顾孙子乐乐和多多。母亲把整个人生都给了我们,作为女人,这也许是她快乐的来源。她的无怨无悔,也许源于她渴望为后代付出些什么的内心。在我看来,母亲的一生伴随着辛苦和不划算,而在她自己看来,也许这就是她生命的价值。那张永远充满笑意的脸,就是一种证明。
母亲一直承受着我带给她的巨大压力。我的叛逆,我的离家,一度也是她所无法承受的痛苦。母亲曾经胡思乱想过,怀疑过,但她从未放弃过。时至今天,母亲不再纠缠于我从前的离经叛道,她的心似乎也随着我的成长而更加明朗豁达。她学会用电脑,还在网站上开设自己的博客,记录下每天发生的琐碎的事情。读者在评论中留下诸如“真是个可爱和气的老太太”这样的留言,而她似乎也为自己打开了一扇与外界沟通的窗口,在这里交了许多陌生的朋友。
从事摄影以后的这些年,我为母亲拍摄了许多照片。每一张留影里,母亲都乐呵呵的,好像正为一个天大的喜事而藏不住内心的欢乐。虽然年纪大了,但她还不忘装点一番,时而孩子似的在头发里插上一朵红花。我爱我的母亲,更敬佩她对人生永远乐观的态度。
直到今天,母亲的腿上还留着一个车轱辘印,那是我的痕迹。年纪很小的时候,母亲让我和她一起赶牛车去田里施肥。走到山坡上的时候,小小的我没能拉住沉重的车,一个不留神,车子从我手中脱落,滚了下去,车轮直接从我母亲的腿上碾过去。
母亲伤好后,那个车轱辘印记却再也没有消失。它留在了母亲的腿上,也留在了我的心里。
我想,我给母亲的伤害,远远不止那个轱辘印。伤疤是清晰可见的,但还有更多看不见的留在她的心上。她从来都没有在意过,因为我是她的儿子,而她,是生我爱我的娘。
1999年的春节,我没有回老家,而是把母亲接到了北京,在异乡母子团聚。
那一年,我自己的事业慢慢上路,一切都渐渐像模像样,有了起色。我经常出工,每天大包小包,拎着化妆箱挤公交车。虽然一路奔波,也很辛苦,但那时已经有了收获,我的名字已经出现在大大小小的杂志上。我会经常把这些杂志寄回家里,虽然从没看到过母亲在杂志上看到我名字后那一瞬间的表情,但我能想象出她心里的喜悦。
虽然如此,母亲还是担心我在北京过得不好,为了让她安心,我在春节把她接到北京和我共度新年。
那段时间里,我的经济状况也逐渐改善。但自己接活儿不像上班那么稳定,没有固定的薪水。杂志社的稿费一般都是几个月之后才结清,而半年不结账的情况也时有发生。
火车站站台人来人往,我在众人中寻找到母亲那张又熟悉又陌生的面孔,想象着她还如从前一样把自己收拾得干净利索,虽然不富裕却也有自己的讲究。但当母亲真正走进我的视野时,我看到她因为旅途颠簸而凌乱的头发,还有她因为岁月蹉跎而日渐苍老的面孔,意识到母亲已经近五十岁了,她有了皱纹,也有了白发。
在北京,母亲和我同住了大概半个月的时间。这是母亲第一次来到首都,我却没有时间陪她好好逛逛这座城市。这段时间里,她每天陪我出工,抢着要帮我拎东西,做我的助理。抵达工作的地方以后,她却躲在冰冷的楼道里默默地坐着等我。
这是我最大的辛酸,却是母亲给我最大的鼓励。
那一年的春节,我和母亲挤在海淀区一个几十平方米的小平房里。这里没有暖气,没有电视,自来水龙头被冻住了,连取水都有些困难。过大年的晚上,我们只是吃了顿饺子,就算庆祝了。
我清晰地记得,有一次母亲站在紫竹桥上,俯瞰穿梭于马路上的车流,她对我讲,她并不在乎我能挣到多少钱,只希望我能认真积极地工作就好。
那年1999年,时光如梭。
到2001年春节的时候,我已经有能力把母亲接到三亚,庆祝她的五十大寿。
那一次,我还请她在我拍摄的电影里客串一位母亲的角色。杀青以后,其他演员纷纷打趣地说我家老太太抢了他们的戏,一跃成为剧中亮点。但我母亲其实是在扮演她自己,一位乐观积极,开朗又豁达的老人。
母亲告诉我,她扮演这个角色后也小有收获,就是记住了剧中的那句台词:“从容,放得下,问心无愧。”那是母亲所信奉的人生观,也是她希望我能继承到的东西。
这次过完春节以后,我送母亲回老家,在去火车站的路上,母亲认真地重复着那句台词。也许是这个巧合,帮她解开了从前那些与我有关,而她却绝口不提的心结。我知道母亲原谅了我,而她也希望我能原谅我自己。人生要达到圆满,就必须宽容。
母亲没有接受过很好的教育,甚至没有读过几年书,但她所坚持的一套人生哲学,却是最通俗最直接的珍宝,不断给我力量。是她曾经对我说:“波儿,如果你干的事是发自你内心的,就一定会成!”
正像母亲说的那样,我要听自己的心声,然后去认真地做。这并不仅仅只是一种形式,因为我正在离成功越来越近。
此时此刻,当我书写下这些文字的时候,母亲那张面孔不断地跃上心头。我感激母亲是我的母亲,这是命运赐予我的珍宝。
年轻时,她,给我生命,养育我和弟弟们,做短工,不辞辛劳……
年老时,她,给我支撑,鼓励我坚持向前,做助理,东奔西跑……
今天,我仍在成长,而母亲也仍在微笑。她淡然地看着我的起起落落,等待一个结果。
多少年来,母亲对我期待最多、担心最多、给予最多……
多少的文字,在过去经历的对比下,都显得过于苍白。我书写着,然后问自己的心,最想说的那句话就在嘴边:
“妈妈,我爱你!”
【背后的故事】王艳母子
2007年,我给演员王艳和儿子拍了一套照片。像所有母亲一样,她这一刻的状态像是在欣赏自己最优秀的作品,全是幸福!
【背后的故事】古天乐
古天乐,是古铜色的质感男人。2007年,我拍摄的他,深沉、优雅、干练、潇洒。他是那种很会和镜头交流的艺人,照片中,他的眼神可以穿透你的心。
爸爸妈妈都老了,怎么拍会让他们显得年轻起来?
1.尽量在柔和的光源下拍摄,这样不至于把他们的皱纹拍得太清楚,而且会让老人显得气色好。
2.尽量让老人回忆一些年轻时候的美好记忆,这样在拍摄的过程中就会心情愉悦,自然而然就流露出年轻的感觉。 .
3.让老人穿着颜色亮丽的服装。摄影师尽量不要让他们太专注于与你配合,而是尽量让老人自然地去做一些平时习惯做的动作。拍摄现场气氛要轻松,放一些老人喜欢听的音乐,这样都可以让他们感觉放松。
在拍自然景观时,经常拍得很死板,不生动,缺少灵气,怎样提高呢?
外景拍摄对于构图、控制光源要求很高,所以要谙熟自己相机的各种参数和特性。
但自然景观的拍摄重点在于你倾注的感情,任何自然景观都是有生命的,你可以将它们拟人化,试图去倾听这些景观的心声,理解、体会,就会有情感的反馈。这是个“沟通”的过程,相信你会很有感触。此刻按下快门,拍的绝对是属于你的一片风景,而且有了“感情”的赋予和寄托。
这样的创作应该多多练习,领会其中奥妙。切记,景观拍摄不是简单的摄影器材功能炫耀,必须有感情的投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