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李彦宏管理日志
8184500000013

第13章 四月 用户需求永远第一 (3)

2005年上半年,正是百度IPO(首次公开募股)的关键时刻,公司业绩将对百度股价产生极为明显的影响,可以说业绩对公司的上市是相当的重要。然而此时,百度却在考虑是否要停止某个广告业务。该广告业务是在网页等搜索结果上方的一排文字广告,比如人们搜索“手机”,在其上方就会有一排文字,如“买手机到某某网站”。显然,这排文字与搜索结果的相关度并不高,却大大影响了用户的搜索体验。但与此同时,这一广告条一年为百度创造的收益已达千万元以上,不久将超过5 000万元人民币。可谓是一字千金。

是停还是继续,是个值得争论的问题。如果停掉这一广告,不仅将严重影响多年来培育这一广告的业务部门的业绩,更将对百度的季度业绩以及年度财报产生重大的影响。但若不停,则必然影响百度用户的搜索体验。此问题最终提到公司管理层那里讨论。结果是:立刻停掉。正当公司紧锣密鼓筹备上市时,百度毅然砍掉了这棵“摇钱树”。在百度,没有什么比用户体验更重要。

行动指南

一切以用户体验至上。哪怕是产品中再微小的细节,也必须优先考虑客户感受。

4月19日 一点一滴都要做到极致

我们一定要有领导者的心态。这个心态表现出来是什么呢?其实表现出来的都是一些细节,因为我们是在做服务,所以一点一滴的东西都要把它做到极致。细微之处见真功。我们的“阿拉丁”也好,“凤巢”也好,都要做到最好。

——2009年4月29日,在2009年第二季度战略沟通会上的讲话

背景分析

产品无小事,任何细节处理不当都可能导致用户抛弃你的产品。百度深知这个道理,因此非常注重细节的把握。

搜索引擎最早诞生在美国,当时输入的都是英文,也就是拼音文字。因为字母一般比较矮,所以相应的搜索框也是矮矮扁扁的。当百度要着手做中文搜索的时候,发现方块字比一般字母要高,原有的搜索框并不符合中国人的使用习惯,于是百度就把搜索框加高了。

而当推出老年搜索之时,百度又根据老年人的习惯和偏好,把搜索框改得更高,更大,老年人要输入汉字的时候,能够更容易找到搜索框,看清楚框中的文字,使用起来更方便。

行动指南

细微之处见真功,正是一个又一个出色细节的积累,才造就了成功。

4月22日 为用户减负才是最终目的

百度除了网页搜索之外,还有各种各样的检索服务,有新闻的搜索、图片的搜索,还有一些社区类的服务,像贴吧、知道等。但是,不断提供各种各样的新的检索服务,其实不是我们想要的方向。正好相反,我们希望检索的种类越少越好。只有检索种类越来越少,用户的负担才会更小。他不需要考虑说自己的信息需求是什么,要到哪一个类型的检索当中输入关键词才合适。对于用户来说,最简单的办法是只有一个搜索框,任何的信息需求都可以在此得到满足,这样才能真正让最多的用户受益。这也是百度的一个努力方向。我们会把越来越多的搜索功能,整合到我们的大搜索里去,让用户的负担越来越小。

——2007年12月19日,在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的讲座:《科技创新时代的管理》

背景分析

百度创建初期,5个工程师一起写了一个搜索引擎,按索引量来算已经是当时全世界最大的中文搜索引擎了。现在百度有2 000个工程师,每个人也还是为了提升搜索体验而忙得不亦乐乎。搜索引擎的技术被公认为还处于发展早期,可拓展的空间还很大,而百度的主要精力必须集中在这上面。

实际上,无论是贴吧、知道,还是图片,其实都是为了更好地帮助网页检索。但是,在理想的状态下,用户不需要选择任何一个细项,只在一个搜索框当中输入想要的东西,就能找到答案。遗憾在于目前的搜索引擎技术还达不到这样的状态,无法很好地区别真实的用户需求,各搜索引擎商才在不断地为自己的产品做加法。

李彦宏在2009年8月18日的百度技术创新大会上提出的“框计算”,正是由他在多次演讲中所提到的为用户减负的概念中发展而来的。

用户只要在框中输入服务需求,系统就能明确识别这种需求,并将该需求分配给最优的应用或内容资源提供商处理,最终返回给用户相匹配的结果。“框计算”目前最成熟的应用是互联网信息的搜索,但未来会不断地扩展到各种丰富的互联网应用,包括搜索、游戏、购物、杀毒、投资理财等。这意味着同样一个“框”,用户只要输入需求,就能够得到所有基于互联网的服务,“框”能帮用户做越来越多的事情。(摘自“框计算”官网)

行动指南

企业要追求的最高境界,是为产品、为用户做减法。

4月23日 用户需求远远没有被满足

关于百度的产品发展方向,百度要听用户的,用户有需求,我们就会去做。目前来说,百度主要的方向还是在信息检索方面,我们认为用户需求还是远远没有得到很好的满足。所以在过去几年当中,百度推出了很多新的服务方式,包括刚才提到的百度知道,百度的信息搜索,百度的产品服务,百度的硬盘搜索等。这些产品都是跟搜索有关的。

百度还在不断地进行产品的研发,相信大家会看到越来越多的百度相关的服务推出。一句话总结,百度的发展思路并不是参照其他公司的产品来上线的,而是看市场,根据用户需求来做的。百度的产品发展依然会以信息检索为首选,陆续推出能更好地满足用户需求的服务。

——2005年11月,在百度校园招聘北京大学站的演讲

背景分析

2005年左右,国内的搜索技术依然远远未能很好地满足用户的需求。用户想找一个东西,需要输入关键词以后,一个一个地去查阅搜索到的结果是否为自己所需;发现都不是自己想要的,便又要继续再尝试检索大量不同的关键词,才有可能找到想要的结果。

百度知道就是为了补充搜索技术的不足而推出的产品,有了百度知道,用户有什么问题都可以直接发问,短时间内就会有人给出答复。而有类似问题的用户,也可以参看这些回复是否符合自己的心意。

行动指南

一切只为满足用户需求。

4月24日 边走边看,踩准进入的时间点

创新类的业务,踩准进入的时间点很重要。百度的习惯是边走边看,有些东西在你真正的尝试之前不容易看清楚。

——2009年5月,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采访

背景分析

是否要投入一项业务,李彦宏有两个判断的程序:第一,先试验,了解用户的反馈。第二,看历史,尤其关注美国互联网历史。中国互联网的发展比美国要晚,自然可以参考美国的历史,看相关业务在美国刚起步的时候是怎样的状况,出现过什么机会,有过什么样的困难。再结合中国的国情,观察哪些因素发生了变化,再综合分析是否要在这项业务上投资。此外,李彦宏也会跟内部团队以及朋友讨论,再作出决策。

而每一个项目都有是否“做成”的不同的判断标准。基本的判断标准是项目离开百度,变成一个子公司仍然能够生存。现在一些业务是要依靠百度母体,不断地吸收各种养分才能生存的。这也是李彦宏一直在考虑的问题。

行动指南

边把握好大方向,重点发展核心业务;边投入小部分精力,尝试开拓新业务、新领域。这对于具有一定规模的企业来说,是比较安全的做法。

4月25日 自己先做最了解产品的用户

在用户研究上,我们不断地通过系统的提升来提升用户的体验,在产品的推广上我们也有单独的部门,紧密地结合我们产品的特点和百度的用户进行线上和线下的各种各样的互动。

——2008年1月25日,在2007年百度年会上的讲话

背景分析

前产品副总裁俞军就是这样“用百度”的。还是百度产品经理的时候,他每天用百度搜索请求的次数是500次以上,天天如此,也就是说,多年来俞军用百度搜索请求的次数,加在一起,已经是一个天文数字了。俞军当然成为最懂百度搜索以及最懂百度用户的“用户”。

如果自己都不是百度的最忠实用户,不知道百度搜索的优劣势,还谈做什么最好的搜索引擎呢!因此,俞军曾经说:“不亲自使用,替用户着想就只能是一句空话。”俞军不仅是这样要求自己的,也是这样要求项目管理组所有员工的。

行动指南

要让用户满意,先让自己满意。

4月26日 不成功便成仁

2001年夏天,当我们决定从后台走到前台的时候,就已经下定决心不成功便成仁,要么做成非常受欢迎的最好的搜索引擎,要么就死掉。

——2002年9月3日,接受中央电视台经济频道《经济半小时》的采访

背景分析

在成立初期,百度的定位是搜索引擎技术提供商,也就是为搜狐、新浪等门户网站做嫁衣。先抛开这门生意难做大不说,2000年4月纳斯达克崩盘,泡沫破灭,互联网的寒冬来临,百度的潜在客户趋于零,各大网站当务之急是研究如何创收,根本无暇顾及搜索引擎这光赔不赚的服务,财务状况成了百度迫在眉睫的难题。

李彦宏暗地里作了一个决定,要把百度从后台推向前台,做一个直接面向终端网民的搜索网站。一向儒雅平和的他甚至在股东会上摔了手机,最终以坚决的态度打动了所有不解的股东与公司成员,这才有了百度今天中文搜索第一把交椅的地位。其实,当时李彦宏比谁都更清楚,要实现中国梦,要得到长足的发展,转型,并把技术做到中国第一,是唯一可行的道路。

行动指南

关键时候须有置之死地而后生的霸气。

4月29日 技术要变现才有价值

研究的核心是这些付费搜索怎样变现才是最佳状况。网页检索分为两块,一块是自然搜索,一块是付费搜索。“凤巢”是让付费搜索能够做得更符合客户的需求,更少地伤害用户体验,这其实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系统,我们在不断地改进。

——2009年5月,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采访

背景分析

对于任何一个行业来说,商业模式都是第一位的,技术要能够“变现”才有价值。技术应该始终服务于商业模式。搜索引擎公司的商业模式,注定了持续的技术投入才是百度市场份额增长的根本。

2009年6月16日晚,百度关闭了部分广告竞价排名系统,一个名曰“凤巢”的升级系统开始接管了其部分关键词的管理权限。随着“凤巢”系统的推出,高盛将百度股票的目标价由300美元上调至350美元,分析师詹姆斯·米切尔(James Mitchell)称,鉴于百度新推出的“凤巢”广告平台反响良好,百度第二季度业绩将可达到或超出他所预期的同比增长35%的目标。

行动指南

只有把技术变现,才能真正发挥出其中的价值与力量。

4月30日 只有创业才能实现技术改变生活的梦想

我当时在公司(指Infoseek)从事搜索引擎的工作,我认定只要我在,我一定要保证它拥有世界上最优秀的搜索技术。但是后来我发现,一个技术要想被市场所接受,影响普通人的生活,不是一个纯技术问题。想真正实现自己的理想,只有你自己开公司,决策才能够由自己来掌握,即使是最后失败了我也心甘情愿。

——2005年10月10日,接受《杨澜访谈录》的采访

背景分析

1997年进入硅谷,在Infoseek担任首席架构师的时候,李彦宏做的就是搜索引擎的核心技术。Infoseek的首席技术官威廉·张,当时是为了找接班人而物色了李彦宏的。从华尔街转战硅谷,李彦宏没花多少时间,就把自己和自己的技术融入了Infoseek。

然而两年半后,李彦宏却毅然放弃了高薪厚职,回国创业。原因很简单,那时Infoseek急于与传统媒体结合,出现了不少策略性的错误。而李彦宏觉得重要的东西,并没有受到重视。即使李彦宏当时再转到另外一家公司,也不过是在走老路,命运依旧掌握在别人手中。如果公司决策正确,可能能赚一笔;如果决策错误了,那么员工本身再厉害也没用。

为了实现自己的想法、理念与梦想,李彦宏毅然辞职回到中国,创立了今天的百度。

行动指南

研究技术同样也要有商业头脑,才能实现其市场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