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大故宫六百年风云史
81843500000014

第14章 国师李时勉——洪熙皇帝被谁气死了?

永乐二十二年(1424年),永乐皇帝于七月十八日病死在北征回来途中的榆木川,秘不发丧,龙舆(装载大行皇帝棺材的车)日夜兼行,走了二十二天,于八月初十把大行皇帝遗体运到北京,安放在皇宫仁智殿,入殓盖棺。皇太子朱高炽继位,年四十七,改年号为洪熙,这就是洪熙皇帝。洪熙元年(1425年)五月,洪熙帝在位不到十个月,就病死在皇宫的钦安殿。这时,皇太子朱瞻基还在南京,急忙赶回北京,继承皇位,年号宣德,这就是二十八岁的宣德皇帝。不到一年的时间,皇宫的宝座竟然先后坐了祖、父、孙三代皇帝。

年轻的宣德皇帝刚登极不久,就在朝廷会议上要立斩御史李时勉。这是怎么回事呢?原来,洪熙帝病危的时候,跟户部尚书夏原吉说:“时勉廷辱我。”(李时勉在朝廷上羞辱我。)说完,大怒,当晚就驾崩了。这又是怎么回事呢?先让我们了解一下李时勉这个人。

李时勉(1374—1450),今江西省安福县人,家境非常贫寒。他童年读书的时候,天气阴湿寒冷,就身上裹着被子,两脚放在热水桶里,坚持读书。永乐二年(1404年),李时勉考中进士,这一年他三十一岁,做了翰林侍读,后来又做御史。

李时勉作为御史,为人正直,敢说真话,又因言获罪,先后遭到四大磨难。

前面讲过,永乐十九年(1421年),北京皇宫三大殿刚刚启用就发生大火,三大殿全被烧毁。皇帝下诏,征求直言。这时,朝臣们知道永乐皇帝心情不好,大多不敢吭声。但李时勉上疏,列出十五件事,指陈弊端,谏议纠正。其中一条说,不该营建北京宫殿;另一条说,远方来进贡的人不应成群结伙居住在京师。这两条触碰了永乐皇帝的神经,他脸色阴沉,很不高兴,就把这份奏章扔在地上。过了一会儿,永乐帝冷静了些,让太监从地上捡起奏章,接着看,觉得有些说得对,也有道理,就采纳了几条。不久,李时勉因遭诬告被打入监狱,关了一年多才获释出狱,官复御史原职。这是李时勉遭到的第一大磨难。

洪熙元年(1425年),李时勉再次上疏提意见。洪熙帝看了之后,满脸涨红,暴怒,把李时勉招到一边,批评他,指责他,但李时勉不屈,并进行辩解,气得洪熙帝叫来武士,把李时勉摁倒在地,用兵器痛打李时勉,打断了他三根肋骨,然后把他拽出殿外。第二天,洪熙帝把李时勉贬作交趾道御史。谁知到第三天,李时勉又上了一封奏章,结果被关进锦衣卫监狱。大家都认为李时勉死定了,出不了监狱。但是,李时勉曾对锦衣千户某人有恩,这位千户恰好到监狱得知此事,就秘密找来医生,精心治疗,使李时勉得以不死。这是李时勉遭到的第二大磨难。

洪熙帝病危时,还是对李时勉耿耿于怀,跟户部尚书夏原吉说:“时勉廷辱我。”(李时勉在朝廷上羞辱我。)说完后,又大怒,当晚就驾崩了。

宣德帝听说先帝皇父的遗言,大为震怒,立即命令:“把李时勉捆绑带来,我要亲自审讯,必定杀了他!”命令下达后,使者出发,宣德帝还是不解气,又令锦衣卫王指挥立即去捆绑李时勉,直接押到西市(刑场)斩首,不必来见。

事情也巧。王指挥出的是端门的西旁门,而前使者已绑缚李时勉从端门东旁门入,两个人一个从西门出,一个从东门进,一进一出,没有碰见。这时,前使者押着李时勉走来。宣德帝迫不及待,高声骂道:“你小子,胆敢触犯先帝,都说了些什么,快说给我听!”李时勉叩头说:“臣言谅暗中不宜近妃嫔,皇太子不宜远左右。”就是劝先皇帝居丧期间不要过分亲近妃嫔,皇太子不应远离。宣德帝听到这些,气就消了些,对李时勉说:“你还说什么了,全都告诉我。”李时勉回答说:“我惊慌害怕记不全了。”宣德帝又问:“草稿在哪里?”李时勉回答说:“我给烧了!”宣德帝叹息,称赞李时勉忠心,命令赦免他,给他官复侍读原职。那位王指挥回来,看见李时勉已经冠带整齐地站在殿前,非常惊异。立斩国师的风波就这样过去了。这是李时勉遭到的第三大磨难。

有一次,宣德帝到史馆,撒金钱赏赐诸学士。学士们纷纷弯着腰在地上捡钱,唯独李时勉正立不屈。宣德帝便取出余下的钱赐给他。后来,李时勉参与修《明宣宗实录》,升内阁学士,兼经筵讲官。

宣德皇帝之后,明英宗登极,年号正统。正统六年(1441年),李时勉做国子监祭酒,国子监相当于当时国家唯一的大学,祭酒就是这所大学的校长。这个职务级别不算高(局级),品级也不高(五品),但社会地位、学术地位、政治影响都非同一般。正统帝九岁登极,他奶奶——老太皇太后——健在,对他管教严,他也听话。正统七年(1442年)太皇太后崩驾后,几位辅政大臣年老退休,大太监王振掌握大权,任意摆布十六岁的小皇帝。这时李时勉又倒霉了。

李时勉为官正直、清廉,从不向王振奉承、行贿。王振记恨在心,借机找茬,进行打击报复。有一件小事被王振利用,是什么事呢?原来,国子监彝伦堂前,松柏树枝下垂,妨碍师生走路,祭酒李时勉下令修剪树枝。一天,王振到国子监,知道此事,借题发挥,上纲上线,诬陷李时勉擅伐官树运回家。王振假借圣旨,派锦衣卫到国子监。当时,李时勉正在阅生员考卷,被押到院里,戴枷示众。时值酷暑,天气炎热,李时勉戴枷三日,备受折磨。千余生员跪在皇宫前请愿,呼声震彻殿庭。后来,有人设法禀告了太后,李时勉才被释放。这是李时勉遭到的第四大磨难。

通过李时勉的经历,我们可以看到他先后在四代皇帝身边做官,正直刚强,百折不挠。

李时勉退休的时候,朝臣和国子监师生三千人在都城门外为他送行。景泰元年(1450年),李时勉病故,年七十七。李时勉一生,蒙四难,历五朝,做祭酒六年,训励严格,学风醇正,督令读书,灯火达旦,吟诵声不绝。他教育学生:重诚正,就是重视忠诚正派;崇廉耻,就是要知清廉羞耻;抑奔竞,就是要抵制跑升官;辨忠奸,就是要分辨忠臣和奸臣。这样,培养出一批杰出人才。《明史》评价李时勉说:“以直节重望,为士类所依归者,莫如时勉。”(以正直和气节获得很高威望,成为士人的楷模,没有比得上李时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