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赧王五十二年(前263年),楚顷襄王病死了,太子熊完即位,为楚考烈王。考烈王用黄歇为相,封春申君。楚国的统治者没有正视当时的严重形势,励精图治,相反却沽名钓誉,粉饰门面。春申君为了表示自己重视人才,搜罗门客3000人,衣着华丽,履饰明珠,待遇优厚。上行下效,相国养士,郡县也就装腔作势地选拔人才。当时的李斯誉满全郡,上蔡郡守就把李斯选到郡府为吏,当时为周赧王五十五年(前259年),李斯22岁。
李斯到郡府为吏,使李家门楣生辉,李营夫妇喜不自胜。王存道和其他亲朋也前来庆贺。李营一再叮咛李斯,在公务中要尽职尽责,以便步步高升。
李斯初为郡府吏,凭着他的才能,过了两年便晋升为主簿,管理文书簿籍,是郡守的得力助手。郡守经常在人们面前夸奖李斯学问好智谋高,久而久之,便引起一些人的嫉妒。
一次,郡守与一个郡吏闲聊,郡守又谈起李斯的学识才华。这个郡吏说:“郡守只知其一不知其二。李斯虽然有些才华,但年轻气盛,到处炫耀自己,说郡府里的文书都是由他撰稿,别无他人能够承担,连郡府处理公案的策略也是由他决定的。”郡守一听此言,对李斯逐渐由惑疑到疏远,借口粮仓管理重要,免去其主簿职务,让李斯到粮仓去当小吏。
李斯在政治上栽了一个很大的跟头,不但逐步上升的计划彻底破灭,而且往日同僚们羡慕的眼光和赞语也不见了,代之而起的是歧视和嘲笑。
此时的李斯已经娶了老婆,并且生了儿子。长子李由出生不久,次子、三子又接着呱呱落地。等儿子稍长会跑的时候,李斯在工作之暇,常带上弓箭,牵起家中的黄狗,领儿子出东城门,到城东田原草丛中去追逐野兔。
儿子、黄狗、弓箭、狡兔,年轻的李斯真可谓家庭美满,生活幸福,优哉、乐哉、快哉尽在其中。
可是李斯并不满足这种小民的居家生活。一则他觉得自己还很年轻,不可早早地自己埋没自己的聪明才智,应该胸怀抱负,积极进取,干出一番大事业;二则他素来嫌贫爱富,尤其羡慕那些帝王将相和富贵之家,很想改变自己的地位和门庭,富贵起来。这就使他很难安于现状了,如何有所作为和谋求富贵成了他萦绕于怀、日思夜想的重要心事。
一天,他去郡府厕所如厕,见又脏又瘦的老鼠正在粪便中寻找可吃的食物充饥,一见有人进厕,慌忙逃窜,一连多次都是这样。厕所中的老鼠不仅怕人,连狗也怕得要命,每有动静就惊恐万分,惶惶藏匿,饿得皮包骨头,脏得令人恶心,李斯觉得这老鼠也真够惨的。他又去官仓,见仓内的老鼠油光净亮,又肥又大,仓粮接近屋顶,老鼠就居住在屋下的粮食上,每天都有吃不尽的食物,无忧无虑,与厕所老鼠过得是截然不同的另一种生活。李斯见状,想起厕中之鼠,颇为感慨,不禁叹息说:“人与鼠的道理相同,有没有出息不在别的,完全在于处所的自我选择罢了。”
古人有句诗说:“官仓有鼠大如斗,见人开仓亦不走。”虽有夸张,却也与实情相差无几。诗中所谓官仓之鼠喻指官宦显贵,李斯的感叹道出了这种含意,他要学习官仓之鼠另选处所,去做达官显贵。
人选处所可不像老鼠那般容易。官宦子弟生来富贵,做官自然顺利;平民子弟生来贫贱,要想做官就很困难,必须努力奋斗,学会真本领。好在战国是个改革时代,已经打破了官门出官的旧传统。各国为了在剧烈的兼并战争中保存和发展自己,都被迫采用了不重出身、唯才是举的用人方针,到处招贤纳士、收揽人才,给具有真才实学的社会精英们提供了良好机遇和广阔的用武之地。适应社会形势的需要,战国的学术也十分活跃和繁荣,相继涌现出讲究仁义礼治的儒家,提倡兼爱非攻的墨家,坚持顺其自然、无为而治的道家,研究事物矛盾规律的阴阳家,专攻国际军政策略的纵横家,专攻战争战略战术的兵家,还有农学家、医学家、天文算学家、小说家、杂家等,号称“诸子百家”,各种学术应有尽有。百家学术大都授徒讲学,参与辩论,并以其术投入社会实践,尤其是军政外交方面的实践。学者们到处周游,参议国事,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各国间的战争局势。
其中,最能影响李斯,使他由一个平常之士而成长为一代政治家的则是战国时代的布衣卿相。战国时代最著名的布衣卿相是苏秦、张仪、范雎等人,让我们看看他们的行事吧。
苏秦是东周洛阳人,早年曾拜鬼谷子为师,学成后,出游秦国。十上其书,未能得到反响,最后敝衣破履,穷困潦倒而归。他的兄弟姑嫂妻妾都嘲笑他说:“我们周人的习俗是发展生产,努力工商,赢得20%左右的利息就知足了。现在你不遵旧制,妄想以口舌之劳而致暴富,贫困而归,真是活该!”苏秦听后,十分惭愧,于是发愤读书,以至头悬梁,锥刺股。1年之后,再出游说,得赵、燕、韩、魏、楚、齐君主信任,最终形成六国合纵,共同对付强秦。当时,苏秦配六国相印,担任联合国军队总司令,何等威风,何等显赫。他衣锦还乡,各国都赠送车骑、财宝。苏秦兄弟姐妹姑嫂妻妾远道迎接,侧目不敢仰视。苏秦笑着对他嫂子说:“你为什么先前态度骄傲,现在如此恭敬呢?”嫂子倒是直言不讳,说:“今日与昨日不可同日而语,您现在位高权重,财大气粗,我怎能不恭敬呢?”
后来,诗人叶舒璐读史至此,作《论古》绝句一首,评价苏秦云:
阴符熟读揣摩成,十上终邀六印荣。
纵使有田皆负廓,可能结舌事躬耕。
既肯定苏秦发愤求学、取得成功的一面,又含蓄地批评他热衷功名、追求富贵的庸俗思想。但是我们应该看到:战国时代人心不古,人们崇拜名利,崇拜金钱,心甘情愿做它的奴隶,这正是对周礼的反叛,亦不失为时代的进步。
张仪是魏国人,曾同苏秦一起师从鬼谷子,学成后,张仪游说于楚,做楚相门客。一次,楚相酒后遗失玉佩一块,门人都怀疑张仪,说:“这位张先生素来贫贱且品德不好,一定是他偷了相君的美玉。”他们一起抓住张仪,不容分辩便抽了几百鞭。张仪不服,带着耻辱和伤痕回到了老家,他妻子说:“唉!当初你若读书,游说诸侯,怎么会受这等污辱呢?”张仪笑着对妻子说:“你看看我的舌头还在吗?”说完张开嘴,让妻子看。妻子说:“还在!有谁稀罕你这三寸不烂之舌呢?”张仪说:“只要这玩意儿还在,我此身足也。”不久,他游说秦惠王,说以连横之利,最终破苏秦苦心经营的六国合纵,功封相国,名显后世。
范雎也是魏国人,家中贫困无有资财,后投奔到魏国中大夫魏齐门下做门客。后来他随须贾为魏出使齐国,须贾一行在齐国呆了几个月,却没有达到出使目的。齐襄王听说范雎是个人才,私下里派人送给范雎金十斤和大量牛酒食物,范雎辞谢不受。须贾知道后,认定范雎当了魏奸,出卖了魏国。回归后,将此事告知魏相魏齐。魏齐大怒,使人拷打范雎,折断范雎手臂,敲落数颗牙齿。范雎受刑不过,只得装死,武士们把他用破席包裹,扔到厕所中。魏齐犹不解恨,又下令宾客酒后往范雎身上撒尿,以此污辱范雎并警告来者。范雎在厕中对守吏说:“您能将我放出,我一定不忘您大恩大德。”守吏知范雎是贤士,就请魏齐让他把范雎抛“尸”郊外。范雎从郊外脱逃后,化名张禄,逃亡到秦国,说秦昭王强公室、杜私门,逐华阳穰侯,对外征战,打败魏国,功至丞相。
苏秦、张仪、范雎这几位丞相,出身都很贫寒,在世卿世禄、等级森严的礼制时代,他们不可能出人头地,一夜而登相位。他们的成功有力地说明战国时代是一个不拘一格选人才的时代,是一个个人价值大放异彩的时代。李斯耳闻目睹了前辈的事迹后,渴望像他们一样能够飞黄腾达。
一天,李斯带着三个儿子,臂执苍鹰,手牵黄犬,走出上蔡东门,跨过洪河,来到县城郊外林区打猎散心。
这片林地依山傍水,沿河两岸野草萋萋,山坡上树木茂盛,野兔、麋鹿、水鸟很多。很快,李斯的第二个儿子便发现草丛中有野兔在觅食,他拉了拉李斯的衣襟,用手示意目标,李斯弯弓搭箭,嗖地一声,正中野兔后腿,受伤的野兔拼命狂奔,李斯放出老鹰,一下子把猎物擒住。儿子们飞快地跑到老鹰前,捉住了受伤的野兔,他们又蹦又跳,十分高兴。李斯望着儿子们那高兴劲,不禁思绪万千:捕捉野兔要眼疾手快,把握时机,人生又何尝不是如此。现在正是各国重用人才之际,我怎么能在此虚掷年华、挥霍青春呢?像这样厮守着妻儿子女怎么能有出息呢?李斯暗自决定离开上蔡,远走他乡,谋求发展。
李斯陷入了痛苦的思索,忘记了与儿辈分享成功的喜悦、李斯的幼子似乎发现爸爸走了神,便说:“爸爸,您看好大好肥的一只野兔。”李斯的思绪被幼子的提醒之声拉回到了残酷的现实,他意味深长地说:“确实是只肥大的野兔。”尔后,李斯带着三个孩子,在洪河边上,做了一顿野炊,细草微风,兔肉可口,三个儿子都很开心。傍晚回到家里,儿子们向母亲叙说着白天的经历,绘声绘色,可是李斯总是高兴不起来。他的心里想的是如何攀龙鳞、附凤翼,如何升官发财,捕捉野兔这等小事,对他来说,实在不足挂齿。
不久之后,已经30岁且有三个孩子的李斯,终于按捺不住内心的冲动,告别妻儿走上了求学——游说——致相的游士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