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太空宇航知识篇》(六)
8177100000005

第5章 天之骄子——宇航员(5)

美国从1978年开始,进行第8批航天人员的选拔,从这次开始到第11次选拔,在身体素质要求上完全按着美国航空航天局所制定的医学标准Ⅰ、Ⅱ、Ⅲ级执行。除在空勤飞行员中选拔部分宇航员以补充不断淘汰的美国在职宇航员(包括飞行专家)外,重点是从非军人科学家中选拔,并扩大到妇女、美国少数民族和国际宇航员。第8批共选出35名航天人员,其中有任务专家20名,航天驾驶员15名。在35名中有妇女6名,黑人3名,东方人1名。这次申请人数超过8000人,是历次选拔中报名人数最多的一次。第9批选拔是1980年7月间进行的,在近3000名报名者当中选出19名宇航员,其中有2名妇女。第10批选拔是在1984年7月进行的,在近5000名报名者中选出17名宇航员,其中有3名妇女。第11批选拔是在1965年7月进行的,共选出13名宇航员,其中航天驾驶员6名,飞行任务专家7名(包括2名妇女)。这次选拔之后,据美国航空航天局官员说,以后将不在特定时间里发出招收宇航员的通报,而是由志愿成为航天人员者自己随时提出申请,NASA则每年选拔一次,选拔人数取决于当时的航天计划和在职宇航员的辞职与退伍情况。因1986年1月美挑战者号航天飞机的机毁人亡事故,航天计划向后推迟,选拔宇航员的活动也相对停止。美国针对他研制与发展的另一种载人航天器——航天飞机,进行了不同乘员的选拔。从已经进入太空的实际情况看,一架航天飞机最多乘员为8名,其中有指令长1名、驾驶员1名、任务专家3名、载荷专家3名。载荷专家是非职业性宇航员,只是随航天飞机进人太空的乘员之一;对载荷专家的选拔另有一套政策和程序。美国航空航天局载荷专家服务处,专门负责办理乘美国载人航天器进入太空的一切事务,其选拔的组织工作由其下属约翰逊航天中心负责。无论是美国人还是其它国家的专家乘航天飞机进入太空,都要经过这个组织选拔。被选人的载荷专家作为“机组成员”列入航天飞机的飞行计划。载荷专家的实验项目纳入航天飞机的实验计划。

美国从1978年以后,就筹划进行载荷专家的选拔工作。其身体素质标准按NASAⅢ级医学标准执行。此外还有特殊要求,如要求能讲流利的英语,这显然是指其它非英语国家的人必须要具备的条件。在个人既往史方面着重强调:①没有干扰穿戴或使用飞行装备的身体异常或畸形;②没有精神病或恐惧飞行的历史;③没有药物或饮酒嗜好;④没有发育不全、不稳定或个人不协诃的迹象。有如下各类疾病现象者不够选拔资格:①呼吸道疾患和慢性鼻窦感染;②活动性或复发性哮喘;③贫血;④糖尿病;⑤急性或明显的慢性关节炎;⑥丧失劳动力的背痛等。

美国载荷专家的选拔程序与宇航员的选拔有些不同。初选由“主顾”,或者称为“载荷主顾”负责,这是指载荷和执行载荷任务的载荷专家的主办单位和派出公司或组织,也包括已乘美国载人航天器进入太空的国家。“主顾”单位或派出载荷专家的所在国负责组织初选,在和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有协议的情况下,可利用它们的专用设施选拔。“载荷主顾”进行的选拔工作也从各项医学检查开始,按NASAⅢ级医学标准,将合格者的选拔检查记录交给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由他们进行医学评定。再将评定为合格者集中送往航空航天局所属的约翰逊航天中心,进行有关特殊环境因素耐力检查,再次检查的合格者才能成为预备性载荷专家。之后按统一要求准备乘某个载人航天器,按发射时间,提前一年进行训练。

航天飞机的发射成功给普通人进入太空创造了条件,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从1981年开始就发出信息和做选拔普通人进入太空的准备工作。1984年正式选拔时,已有几万人提出申请报告,其中有1700多名新闻工作者、记者、编辑、摄影师,有近万名大中小学教师、甚至包括儿童,还有著名演员、导演、电影明星、作家、乃至美国国会议员。一些外国人也提出了申请。

对这些申请人的选拔标准,在身体素质上仍然是以NASA医学Ⅲ级为主要根据,但对其它方面要求不高。初选这一道关较难,要经过心理、生理和社会学方面的筛选。为扩大美国载人航天事业的影响,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以政治宣传为目的,精选出有代表性的几名候选人先进行飞行前的必要训练,其中有国会参议员杰克·加恩、女中学教师巴巴拉·摩根和麦考利夫。经医学评定和其它综合性试验认为合格者可备案编队,按飞行计划和需要再进行训练中选拔。1965年4月美国国会参议员杰克·加恩乘发现号航天飞机进入太空,成为和一位太空“游客”。据美国航空航天局说,加恩进入太空的目的有两个。一是他作为国会的观察员,上天实地考察航天飞机是如何完成各项任务的;二是以普通游客身份上天旅游,探索一下“平民”遨游太空的可能性。加恩在太空飞行7天,虽然发生些航天不适应症,也叫航天运动病,但总的说是安全返回。第二位进入太空的“游客”是沙特阿拉伯国亲王苏丹·萨·沙特,从报导上看,他是代表“阿盟”观察在航天飞机上发射阿拉伯卫星2号,拍摄一些照片,但实际是一个“太空游客”。28岁的苏丹·萨·沙特在太空飞行中受本国同胞委托还观测了“新月”活动。第三位要进入太空的是女教师麦考利夫,这是个任务比较单纯的“太空游客”,目的是显示一下真正的平民进入太空。按计划她将在太空进行讲课,对她的学生和全美中学生讲解在太空的体会,直接传到地面。这位年仅37岁、有两个孩子的妈妈,是从近万名候选人中选出的佼佼者,不幸随同她乘的美国挑战者号航天飞机,在起飞70秒后,一声巨响,沉人大西洋底。这一悲剧震动了全世界。不过事后民意测验表明,申请进入太空的人,很少有退出申请的。最典型的代表是麦考利夫的代替者女教师巴巴拉·摩根。(她同麦考利夫一起选上和一起受航天训练,是麦考利夫的替补者,她表示要迎接新挑战,继续到太空中旅行,去完成麦考利夫未完成的使命。)法国宇航员的选拔方法与特点。

法国选拔宇航员是在1980年进行的,这是执行法苏空间合作计划的一个部分,选拔标准要求很高,与美苏首批宇航员选拔条件相似。选拔对象基本上是以法国空军飞行员为主,也扩大到由民间团体报名申请,程序也是先从申请者的个人档案中选拔。由413名申请者筛选出193名为选拔对象。选拔分外阶段进行,首先是身体及医学检查性选拔,检查项目及方式基本与美苏两国相似。第2部分是心理学选拔,在这方面法国提出较高的要求:不仅能完成驾驶飞船的任务,而且还能进行高水平的科学实验;能在封闭、严酷和隔绝的环境中生活,坚持和忍受在新环境下长期艰苦训练;能在远离祖国、受不同文化、语言影响的情况下不出现异常行为等等。经过心理学方面测试与谈话把应选者从100多名减少到32名,其中有8名妇女。最后进行特殊因素耐力及医学试验选拔,只有5名当选,成为法国首批宇航员在国内接受航天训练。在飞行前18个月(即1981年初)将其中两名宇航员送往前苏联接受训练。这两名是法国空军少校驾驶员博德里和空军中校克雷蒂安。后者经前苏联训练,成为1982年6月发射的联盟T-6号飞船的乘员,在太空生活7天并与载人轨道站礼炮7号对接后做科学实验。

法国从1985年开始,又进行一次新的航天人员选拔活动。这次的标准与上次不同,主要以载荷专家的要求和条件为主,对象除训练有素的飞机驾驶员外,还重点在科学家中选拔。

原打算选10名预备宇航员,其中5名科学实验专家和5名工程师。经过严格的程序,只选出7名合格者,都是男性,女性在这次申请中占总人数的10%,都未选中。这批预备宇航员和首批选中的宇航员一起将参加如下载人航天活动:长期飞行是与前苏联合作,乘前苏联载人航天器进入太空;短期飞行将乘美国航天飞机进入太空。第一批选中、尔后到前苏联受训的博德里已在1985年6月乘美国发现者号航天飞机进入太空。在欧洲航天局研制的“空间实验室”也将有法国宇航员计划参加科学实验活动,除此法国宇航员还要在自己研制的小型航天飞机“海尔海斯”上承担驾驶和科学实验任务。看来法国选出的航天人员将会在不同型号的载人航天器中大显身手。

日本航天人员的选拔方法与特点

日本自1978年以来一直在酝酿选拔航天人员,1983年度正式开始征集人选。首次选拔的目的是乘美国航天飞机进入太空做科学实验及观测活动,因此它是选拔载荷专家。最终要选出3~4人去美国受训。

初选报名者达530多人,女性约占9%,对象是有2年以上的研究和开展业务经验的专业人员,或有5年以上的业务经验的专家,要求至少要有大学研究院博士的学历和职历。选拔分3个步骤进行:第1步是对报名者进行个人档案文件审查,如科技能力、生活环境(社会关系)和一般身体生理特征的审查。再就是英语会话能力的测试(要求不仅在载人航天器内能与同机人对话,而且能以正确表达的语言与地面指挥控制中心的人对话)。经过初选有40名通过,进入第2步,即医学及生理心理学试验检查阶段。医学生理及个性检查在住院条件下进行,全体被检人员在相同条件下接受医学各科的详细检查,方式与其它国家相同。详细检查及询问个人既往疾病史、家族史和生活史,通过面试及笔试测检心理及个性条件和精神疾病,整个医学标准是按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Ⅲ级稍高一点进行。因为去美国作最后选拔时是按医学Ⅲ级标准,稍高一点可减少淘汰。这一步骤共通过了15名候选者。第3步是进行特殊因素耐力和进一步心理学筛选。日本的特殊环境因素耐力,也称“特殊医学检查”是在本国空间开发事业团所属的筑波航天中心进行的。这些检查项目包括运动负荷装置、自行车功率计和跑台的测试检查,下身负压装置的测试检查,测试直线加速度负荷的转椅检查。在这些特殊装置检查时都配有心电图、呼吸功能、体温变化、血压变化、眼振、皮肤电反射等数据测量。这一步骤的心理学筛选比前阶段更细致和全面,包括面试、口试及笔试方式,以测定个人的心理特性(内容与其它国家类同)。经过这一阶段通过8名候选者,送往美国定选。定选检查除严格按美国Ⅲ级医学标准筛选外,还进行重力加速度(在人用离心机上进行)和其它项特殊检查,最后选定3名为日本第一批乘美国航天飞机进入太空的载荷专家候选人,其中有1名妇女。这3人从1985年下半年开始在美国休斯顿约翰逊航天中心受训。

宇航员训练的目的

如果已选出了适合于航天的人员,尽管他的身体素质是超人的,文化与技术水平也是上等的,但还是不能马上进入太空,必须进一步通过训练,并在训练中再次选拔,最后才能实现进入太空的理想。

宇航员的训练目的有三:①通过训练提高被选人人员的体力、智力、生理功能和工程技术、科学知识水平;②使进入太空的人适应与耐受航天中遇到的特殊应激环境;③使航天人员在航天特殊环境中能圆满完成特定的飞行任务。

宇航员训练的性质一般分成两类,即一般训练和特殊训练。一般训练包括:①体格的提高性训练:②飞行技术训练;③科学知识特别是航天医学生理学知识的提高性学习与训练;④救生方法及基本知识学习、训练;⑤熟悉与操纵载人航天器的训练;⑥熟悉航天应激环境的训练等等。特殊训练是指按每次载人飞行的计划与目的任务所规定的项目进行的训练。宇航员的训练项目、内容及特点由下列三个因素来决定:①当次的载人飞行的计划和工作要求;②被选人的预备宇航员个人的特点及个性;③训练设备的利用和现存的情况,即可以利用的训练设备种类、性质及研制的水平等。

从类进入太空的发展上看,当前世界上能全面训练航天人员的国家只有美国和前苏联。虽然其它国家如法国、前西德、日本等国也在训练航天人员,但只是些基础训练,最后还要到美国和前苏联训练,才能乘载人航天器进入太空。只有本国研制出载人航天器时,才会直接训练宇航员,当然这也涉及到地面设备和训练器的研制水平。

前苏联与美国宇航员的训练概况

前苏联从1959年底开始对被选上的宇航员进行训练。19印阵中期前苏联训练基地——星城的建设已初具规模。前苏联已进行过4个型号系列的载人航天器研制和进入太空活动,所有的航天人员都在此城训练过。地球上第一个进入太空的东方号中的加加林和第一个女宇航员捷列什科娃,上升号中第一名科学家宇航员,联盟号、联盟T型和进入礼炮号航天站的宇航员,还有国际宇航员,都在这个基地进行过训练。

前苏联对宇航员的训练程序和方法也是逐渐完善的。东方号飞行的宇航员主要是强调身体素质和基本知识水平,对航天作业的训练主要是对后来的几个型号飞行才逐渐加强起来。

这是因为,通过几个型号的载人飞行,人们发现人不但能在航天环境中生存,而且还可以进行工作,可以操纵航天器,进行科学研究及观察活动、军事活动以及其它航天作业,所以在地面接受各种技术和业务性训练是事在必行的项目。前苏联根据多年的研究基础和进入太空的实际需要制定了具体和详细的训练计划及项目,这些项目主要分三个部分:一是基础性训练,它包括个人身体的体质训练和锻炼、基本理论知识的学习和飞行技术课目等;二是航天课目及特殊因素耐力的训练;三是航天特殊业务及航天作业的训练。前苏联训练宇航员的周期一般为1.5~3年。科学家宇航员训练时间比航天驾驶员要短。职业宇航员相当于又住进一所大专院校,按学习与训练成绩考核,最后准予毕业,进入太空。多次进入太空者,还要分别任务情况进行连续性体育锻炼和专项飞行任务特殊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