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推出的高考优秀文章中,散文写法的颇多。此种写法有何特点,这里略为解说。
1.夹叙夹议
散文是一种弹性的文体,既包容许多子文体,本身又是一个母体。不用说,散文中的文体多有约定俗成之意,比如杂文。对散文的另一种理解是着眼于表达,有叙事、说理及抒情之分。此种理解,大致可以把作文的文体包容在内,或者说便于对接。记叙文中原本多有一件小事之类的写法,但要提升,则可转化为叙事,讲究情节的起伏及角度的选择等。故事新编的写法,就有一些叙事的讲究。议论文多是找寻一些事例来印证,进一步则可变印证为思考,用思考来串起事例,事例则起一种辅助作用。换言之,就是以说理为主。散文中既有叙事散文,也有说理散文,大可作为记叙文与议论文的提升方向。至于散文中还有抒情散文,则是以情感为线索的。情感表现于文中,往往自成一条线索。以情感为线索,大可组合起一些片段来表现。作文主要由表达方式来界定,散文中各有表达的侧重,二者便于对接。不过表达上的区分仍旧是相对的,实际的写作中还可有机结合。
一般地说,记叙文偏于感性,议论文偏于理性,但散文的笔调则讲究感性与理性的结合。对于记叙文中如何加大思考的力度以及议论文中如何融合生活事件,散文化的表达正是一条出路。换言之,记叙文难以容纳书本材料与议论文排斥生活事件,一直是作文中不易解决的问题。但在散文化的笔调或表达中,则不成为问题。散文,尤其是小品散文的写法,常常是可以将生活与书本融为一体的,也即沟通了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写作不只是生活的浮面记录,也不只是书本材料的转化,而是还可以在另一个层次上融合起来,从而实现生活与书本的互动。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最为有味。具体地说,在以生活观感或直接经验为主的写作中,适当引入书本材料或间接经验,可以是参照、比较、渗透、拓展等。作文中仍可由一些具体的观感或一件小事之类说起,然后有所延伸,包括间接材料的引用,从而达成感性与理性的结合。而善于从生活事件或现象中有所提炼,有所感悟,无疑是时文中较好的表达,也是《读者》一类杂志的选文标准之一。
散文化的表达,既不同于一件小事式的记叙文,也不同于找寻一些论据来论证的议论文,而是形成了有着较高表达能力的散文笔调。这正是作文提升的一个方向。从操作上说,散文化的表达大都是由记叙与议论的结合开始的。本来,记叙文中可以有一些议论,议论的作用在于点题;议论文中的摆事实,也需要用到一些记叙。但在散文化的写法中,则记叙与议论都可加大比重,进而交错进行,即夹叙夹议。且夹叙夹议的写法,可谓古来如此。流传的名篇佳作中,如《兰亭集序》、《岳阳楼记》、《石钟山记》、《游褒禅山记》等,就笔法上讲都是夹叙夹议的。记叙用来陈述观感事实,包括印象、细节及场景等;议论则用来点题,表明看法或见解。如此,作文才可回归生活又不变成生活的浮面记录,或者说多一点思考又不只是转化书本材料。大体上说仍可从对生活的观感写起,再有所升华或深化。
2.如线串珠
散文写作中有形散神不散之说,表明材料可以是分散的,但主旨或中心则要集中。此种写法,就好比如线串珠,即用思想感情的线索贯穿起片段式的材料来。比如朱自清的《冬天》,便写了三个片段。三个片段有相似的背景,即时令都为冬天。第一个片段是围着小洋锅吃白水豆腐,文中将嫩而滑的白水豆腐比作反穿的白狐大衣,甚妙。一边吃着白水豆腐,一边体味到的则是父子之爱。第二个片段是写友情,即三个朋友夜游西湖。先写月之美,形成一个柔和的静境。“有点风,月光照着软软的水波;当间那一溜儿反光,像新砑的银子。湖上的山只剩了淡淡的影子。”再由静而动,宛如醒了一场梦。第三个片段也是写亲情,但作者已由儿子变成了父亲,要承担家庭责任了。这里写的是带着妻子儿女在台州教书,环境是偏静的,加上又是外地人,与当地接触甚少,但家里却很温暖。“有一回我上街去,回来的时候,楼下厨房的大方窗开着,并排地挨着他们母子三个;三张脸都带着天真微笑地向着我。”这里突出微笑,表明安于平静质朴的生活。从日常中感受美,并体现出内心的美好。写了三个片段之后,再用一句话来点明主旨:“无论怎么冷,大风大雪,想到这些,我心上总是温暖的。”即天气虽冷,但心里却是热的。
例文:《带着感动出发》
妈妈,此刻,你正和许多家长站在学校大门口外面。不,你不是在送考,你也在考试呀。我不就是你一生的考试吗?你为了能考出好成绩,你已经花了十八年的心血了。
但是,妈妈,你知道吗?我今天明天考完以后,很快就要出发了,去遥远的城市上大学。世上有一种爱是让被爱的人离开,去更好地追寻。我知道这种爱就是母爱。
这十八年我从无到有,从小小孩到大小孩,从乖乖宝贝到叛逆青年。我是绵羊,你抱着我;我是刺猬,你也抱着我,我一定把你扎痛了。
我出生时并不顺利,那是一个秋天,当医生想了很多方法把我拖到人间时,你疲惫的眼神被点燃了。你张大耳朵想听我哭几声,而我却默默无声。从此你多了一个心病。在该笑的时候,我笑了;在该走的时候,我走了。你还是一次次去打听:正常的孩子什么时候开始说话。你希望我早一天开口,证明我没有智障。当我含含糊糊地叫了一声“妈妈”时,你忘了应我一声,却双目垂下,泣不成声。
小时候,我分不清太阳和月亮。太阳出来的时候,我钻进梦里。爸爸说,不能让他白天睡,晚上会吵死人。你把他推到一边,欣赏我在梦中依然在吮吸着的小嘴。当月亮升起时,我却在享受我的大好时光。既然是我的“白天”,就要像个“白天”。我哭着要你们把灯拉亮,要抱着我运动运动。爸爸第二天要上班,烦了,对我的屁股就是两下。你马上把我抢抱在怀里,和爸爸吵一架。我学会在你怀里撒娇,使劲地哭。你在别人的鼾声中哼着小曲,逗我一笑。
我读书了,别人孩子有的,你也让我拥有。你求人让我进好学校,省吃俭用给我买钢琴。但我知道,别人母亲有的,你却没有。
到了初中,我开始有意顶撞你。作业不好好做,我爱漂亮,我爱玩游戏。你下班后,接到班主任的电话,饭也顾不上吃,一个游戏室一个游戏室地找。找到我了,你平静地说,你今晚把游戏玩够,妈陪着你,以后就不许再玩了。我玩不下去了,忐忑不安地跟你回家,但你还是因为生气竟忘了吃饭。你肝肠如火,却对我面笑如花。
这十八年,我习惯了你的爱,但我就要去遥远的地方:陌生的学校,陌生的人群。我知道,当我理解了你的爱,懂得了感动,你的爱才对我有更大的意义。
带着感动出发,我就知道我的路在哪里!
点评:这篇作文对应的命题就是“带着感动出发”。文中所写到的感动,出于母爱。作者由眼前正在进行的高考说起,那等待在考场外的妈妈也在经历一场考试,为了孩子的前程及幸福。然后导入回忆,写了三个生活片段,即出生时的不顺、小时候的吵闹及成长中的顶撞,这些都让妈妈担忧,从而体现出母爱的关怀。当作者理解了此种爱,也就懂得了感动。结尾呼应上文,表明要带着此种感动出发。
3.小中见大
就主题或中心的开掘来说,散文大都是小中见大的。比如冰心的散文小品,宛如片片绿叶。生命的汁液沿着枝干流贯而上,然后在叶子与叶子之间传递。叶子间不分厚薄,彼此都一样濡染了生命的气息。那种生命的情愫,就是爱。唯有爱,才能如此广泛地流布开去。母爱、童心以及小花小草等,正是在这些物事上,表达出爱来。如此大多数的篇章,主题也是宜小不宜大。但就整个写作的意识而言,则有一种爱的思绪在支撑着。由于作文大都是命题写作,其中往往蕴有题意。则小中见大的做法,只要能阐明题意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