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赞美和批评的话说得灵活自如,容易让人接受,是每个人都希望达到的境界和水平。但是,不可为了追求这一效果,说出令人不知所云的话来。
1.良好的交流从赞美开始
用诚恳的态度、热情洋溢的语言赞美对方,不仅能表现自己的涵养、友善的态度,迅速博得对方的好感,而且能使对方感到自我价值被人认可、赞同,进而认为自己内心深处有与人相通的地方,从而产生共鸣,渴望与其拉近感情,深入交往。
印尼前总统苏加诺是位外交老手。有一次访问中国,在广州青年为他举行的欢迎会上,他说了这样的一番话:“今天,我和大家见面,感到非常幸福。你们青年人是民族的希望、未来的建设者、未来的主人翁。青年人是多么幸福啊!印度有很多神话,其中有一个神话说到一棵神树,这棵树叫‘愿望之树’,谁要是站到神树的下面,说出他的愿望,那么就能立即实现。假如我现在能够站到这棵神树下,来了一个神仙问我说:‘喂,苏加诺,你想要什么?你有什么要求?’那我就要告诉他:‘我希望恢复我的青春。’”
苏加诺针对青年听众,热情赞颂他们拥有的宝贵青春。这些诚挚的肺腑之言,一方面激起了听众的自豪感,另一方面使听众认为这位演讲者和蔼可亲、值得信任,拉近了感情,增进了友谊。
虽然赞美能够拉近彼此的距离,但是在一些特定的场合,对陌生人进行直接赞美则会显得矫揉造作,不伦不类。所以,如果我们在称赞一位经营者时,不妨盛赞与对方密切相关的其他事物,以此表现自己对对方眼光独到、经营有方的欣赏;而在称赞一位演讲人时,可以针对他的特点进行夸赞,这不但给他鼓励,同时也让自己心情愉悦。
萧伯纳20岁之前是一个公认的“胆小鬼”。刚到伦敦的时候,有人请他去做客。他到了主人家门口后,无论如何也鼓不起勇气按门铃,徘徊许久后选择了放弃。但就是如此胆小的一个人,最后却成为一位有名的演说家,不能不让人感到惊奇。
萧伯纳参加的第一次演讲,是在朋友邀请下参加的。当时,胆小的他怀着一颗忐忑不安的心诚惶诚恐地站起身来,声音很小地讲了一个小故事。结果却令自己成了别人的笑料。大家都笑他胆小得像个小姑娘。他觉得自己蠢极了。正在他懊恼时,一个女孩真诚地对他说:“你的声音真好听,相信你的声音如果再大些会更悦耳。”萧伯纳害羞地看着女孩,女孩开心地笑了,她知道他已经接受了赞美。的确,就是这句简单的赞美,让萧伯纳不再在公众场合保持沉默,他像被一股无形的力量推动着,不断进步。
此后,每逢周末,萧伯纳就会积极地找寻机会当众演讲。对于他人投来的异样的目光,他一直保持着不理会的态度。每次演讲过后,他还会从中总结经验教训以不断提高自己。
无论是在公园、市场,还是在码头、学校;无论是在挤满成千上万听众的演讲大厅,还是在寥寥数人的地下室,萧伯纳都会出现。经过反复锻炼,萧伯纳再也不是“胆小鬼”了。他不仅能够大胆地与别人交谈,而且用自己的言语赢得了大家的鲜花和掌声。
赞美具有神奇的魔力,它能让干戈化为玉帛,尴尬化于无形,陌生走向友谊,让不可能变成可能。
美国南北战争时期,北军格兰特将军和南军李将军交锋。一番血战后,南军战败,李将军签订降约,美国内战结束。
格兰特将军立了大功,但他并没有丝毫傲气。他首先谦恭地称赞对手:“李将军虽然战败了,但这与他卓越的才能没有一点儿关系,他依旧是一位伟大的军事统帅。他一如既往的镇定,身穿军服,腰佩宝剑,气宇轩昂;而像我这种矮个子,和他那高大的身材比较起来,真是相形见绌。”
格兰特不但大度地赞美了李将军的仪表和态度,也没有因对方战败而诋毁他的军事才能。格兰特谦虚地认为自己的胜利和李将军的失败,仅仅是天气原因造成的。他说:“这次胜利来得很幸运,当时他们的军队在弗吉尼亚,那里几乎天天下雨,行军作战异常不便,而我军一直没有遇到如此糟糕的情况。老天在帮助我们,这不是幸运是什么呢?!”
格兰特将军把一场决定美国命运的巨大胜利归功于天气和运气,而对自己战术指挥的高明闭口不提,面对战败的敌人时也没有趾高气扬、大肆炫耀,而是采取赞美对方来维护战败者的尊严,最终为自己赢得了更高的尊重。
2.赞美让人心花怒放
好听的话、赞美的话,任谁听了都会心花怒放。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不要吝啬你的赞美,恰当的赞美可以创造出非常和谐、美好的谈话气氛。
赞美的话说得恰到好处时,能够给他人巨大的鼓舞,这种鼓舞将会像火把一般点燃人们的工作、生活的激情。
(1)赢得别人对自己的赞许,是人类的一种本能需要
人们正是在别人的赞美声中认识到自己的存在价值,获得非常重要的社会满足感。人在婴儿时期,就从父母的点头、微笑、拍手、抚摸等赞美性的动作中获得满足。成人以后,更多的是在别人、在社会舆论的赞许声中获得强烈的成就感。这在社会心理学上称为“社会赞许动机”。应该认识到,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和长处,这正是个人存在价值的生动体现。人们一般都希望他人能看到和肯定自己的优点和长处,从而肯定自己的价值。因此,诚恳的赞美之声,总是能够赢得对方的欢心,同时也为自己打开局面创造了良好的气氛。
(2)赞美能形成良好的行为规范,有利于双方向积极肯定的方向发展
在人与人的交往中,适当的赞美能束缚对方的缺点,引其向善。比如,对方本来具有优柔寡断的缺点,若听你称赞他很果断,那么他就可能鼓足勇气向自己的缺点挑战,努力朝你赞许的方向去努力,因为他的自尊心受到了你的激励。
(3)适当地赞美对方,能够使其回以同样的热情
根据行为科学的理论,别人对待你的方式,大部分取决于你对他们的态度。有的人总是抱怨别人不热情、不友好,其实该反省一下自己。面对镜子,如果镜子中的形象令你不悦,那最好从自己的脸上去找原因。一个热情友好的赞美,总能换取对方同样的态度,从而为相互沟通开绿灯。
赞美对方的宗旨是尊重对方、鼓励对方,以及创造友好的交往气氛。因此,赞美应该真心实意,诚恳坦白,措辞适当。如果因为有求于人才表示赞许,会令对方感到你动机不良。所以,当你对对方无所求的时候,表示赞许才显出诚意和可信。对别人的赞美也不必过于频繁,过于频繁就失去了鼓励的意义,并显得滑头、俗气,反遭轻视。赞美的话语不宜过分,言过其实的恭维话就成了“拍马屁”,只会被人耻笑。这都是说赞美他人须掌握一定的“度”。
一个恰如其分的赞美,还表现在赞美题材的选择上。即根据不同的对象、不同的关系、不同的场合,选择不同的赞美题材。比如,对于年长者,可赞美他的健康、经验、知识、地位或成就;对同辈人,可赞许他的精力、才干、业绩和风度;而初见面者,则主要赞美其可见的外表或已知的实绩;在公众场合,赞许对方那些可引起众人同感的品德、行为、外表和长处比较适宜;到别人家中做客,则可赞美其孩子的聪明、妻子的烹调手艺或家居布置等。实际上,除了对方的忌讳和隐私以外,只要实事求是,态度诚恳,赞美的题材随手可拾。
恰如其分的赞美还需有方法。下面几种方法可供借鉴:
(1)直接赞美
当着对方的面,以明确、具体的语言,提及对方的名字(或尊称、昵称),微笑地赞美对方的行为、能力、外表或其拥有的物品。比如你的同事剪了个新发型,与其泛泛地说“你的发型不错”,不如说“这个新发型使你年轻了10岁”。这样能够强调你表示赞赏的证据及针对性,而不是敷衍了事。如果能在直接赞美之后,用一个问题衔接下去,效果则更好。比如,“这是在哪家发型屋做的?”或“你怎么想到选择这种发型的?”这让对方不至于因为要匆忙做出适当的反应而尴尬。
(2)间接、含蓄地赞美
运用语言、眼神、动作、行为等向对方暗示自己赞赏的心情。比如,在公众场合你特地请某人签名留念,这个行为就意味着你对他的赞美。你特地向一位女士请教,就暗示着你很重视和欣赏她的能力。聚精会神地听对方谈话,并不时微笑着点点头,也是一种表示赞美的方法。
(3)预先赞美
如果对方有较强的自尊心和一定的领会能力,那么也可以按照你对他的期望预先赞美他,这样可以增强他的自尊心,鼓励他朝你热切希望的方向发展,以约束他朝相反的方向发展。
有这样一个例子,说明了预先赞美对一个管理者来说有多么重要。
一天晚上,一家大公司发生了被盗事件,但盗窃者并没有得逞。提起原因,令人感到吃惊:该公司聘用的一位保洁员不顾生命危险,与盗窃者进行了一场惊险的搏斗。
在这样一个拥有数百名员工的大公司里,论地位、论工资,这位保洁员都难以在公司里引起重视;论责任,防火防盗这些事情与一个小小的保洁员也没有直接的联系。然而,是什么让这位保洁员产生了如此强烈的正义感呢?
后来,有人从这位保洁员的口中得知:他之所以会这样做,是因为该公司的总经理每次看到他在辛勤工作时,总是微笑着表扬他把地板打扫得很干净,称赞他以后肯定会有所作为的。
一句简单的赞美就可以挽救公司于危急之中,我们还等什么呢?别再吝啬自己的赞美之词,让自己和身边的人都尝试一下赞美所取得的效果吧。
3.客气话不能太多,恭维话应有新意
赞美要有新意才会得到对方的认同。陈词滥调每个人都会背,这样的赞美会引起反感,要引起对方注意,必须有别具一格的赞美语言。
有人说,赞美是所有语言中最甜蜜的一种,赞美应该给人一种美的感受,但很多人语言乏味,净是些陈词滥调。
通常,被归为陈词滥调的俗套赞美语言有三种。
(1)学别人说过的话
一些人在公共场合赞美别人时,自己想不出怎样赞美,只能跟着别人学话,附和别人的赞美。但常言遭别人嚼过的肉不香,这样做的结果往往不仅达不到效果,还可能引起反感。
五代时期的梁太祖朱温手下就有一批非常善于拍马屁的人。一次,他与众宾客在大柳树下小憩,随口说了一句:“柳树好大啊!”许多宾客为了讨好他,也纷纷起来赞叹道:“柳树真大啊!”朱温看了觉得好笑,又道:“柳树好大,能作车头。”实际上柳木是不能做车头的,但还是有五六个人赞叹:“能作车头。”朱温对这些言不由衷的人非常反感,厉声说:“柳树怎能作车头!我见人说秦时指鹿为马,有甚难事!”于是把学他说话的人全都杀了。
中国人有个传统就是别人赞美自己时,自己往往都要谦虚一下。如果是在人多的场合,大家众口一词地赞美某个人的同一件事,就会使他陷入很不自在的境地,而且越是最后几个赞美的,越让他感到厌烦,对这一点,每个人可能都有这种感受。
(2)形式上的俗套话
一些初涉社会交际圈的青少年很容易犯这种忌讳,由于缺乏社交经验,见面就是“久仰大名、如雷贯耳、百闻不如一见、生意兴隆、财源茂盛”等俗不可耐、味同嚼蜡的恭维。这种公式化的套词给人不冷不热的印象,使人感觉对方缺乏诚意、玩世不恭,造成不值得深交的印象。
公式化的套词俗语,有时还会犯了别人的忌讳。一位年轻小伙子到同学家去玩,见到同学的哥哥后上去就来了一套公式:“大哥你好,见到你真高兴!久闻你的大名,如雷贯耳,百闻不如一见!”没想到对方的脸从头红到脖子。原来,他同学的哥哥刚因打架斗殴蹲了15天的拘留出来。这个年轻小伙子根本不明情况就“久闻大名”地恭维了一番,却揭了对方的伤疤,教训甚大。
(3)尽说赞美别人专长的单调话
大家都很容易发现有一技之长的人的特点,因此也多着眼其专长来赞美。殊不知,时间长了,被赞美的人听得都腻了,这样的赞美不但不起作用,而且非常令人反感。比如一个画家,人们肯定都关注他的画技,对书法家人们可能仅赞美其书法水平。常言道:好话听三遍,听多了鬼也烦。
可见,陈词滥调不仅是社交的忌讳,也是赞美别人的忌讳。那么,怎样才能避免陈词滥调呢?
(1)要抓住对方的心理去赞美
陈词滥调往往是在不深入了解对方心理的情况下说出的疲于应付的话,无的放矢,没有目标。只有把握住对方的脉搏,才能知道他此时的心情和需要,给予别出心裁的赞美。
(2)赞美别人专长以外的东西
聪明的人善于实施“迂回赞术”,围绕对方关注的但又不是专长的方面进行赞美。
举个例子说,大家都知道空姐们既漂亮又热情周到,她们也听到太多的乘客对自己容貌和服务方面的赞美,可以说耳朵都起了茧子。一次,一位黑人先生在下飞机时,很激动地对中国空姐赞美道:“我在国外坐了这么多次飞机,第一次遇到对我们黑人这么友好的服务小姐。”这位黑人先生没有赞美中国空姐漂亮,也没有赞美其服务水平有多高,而换了个角度称赞中国空姐没有民族歧视的品格,可谓别出心裁。
(3)赞美的话语不要太夸张
言过其实的“赞美”就成了“拍马屁”,会让人反感。
相信每个人听了赞美之词都非常高兴,但赞美并不宜太频繁。值得赞美的时候就主动赞美,不值得赞美的时候就不要勉强。否则,过于频繁的赞美会让人耳朵生茧,达不到预期作用。
4.赞美不等同于“拍马屁”
赞美要赞美到点子上,不要把赞美等同于拍马屁。拍马屁可以着三不着两,但赞美必须得体适度、恰到好处。
美国著名的柯达公司的创始人伊斯曼捐赠巨款在罗彻斯特建造一座音乐堂、一座纪念馆和一座戏院。为了承接这批建筑物内的坐椅,许多制造商展示了激烈的竞争。但是商人们无不乘兴而来,败兴而去,一无所获。
正是在这样的情况下,“优美座位公司”的经理亚当森,前来会见伊斯曼,希望能够得到这笔价值9万美元的生意。
亚当森被引进伊斯曼的办公室后,看见伊斯曼正埋头于桌子上的一堆文件,于是,他静静地站在那里仔细地打量起这间办公室来了。
过了一会,伊斯曼抬起头来,发现了亚当森,便问道:“先生有何见教?”
这时,亚当森没有谈生意,而是说:“伊斯曼先生,在我等您的时候,我仔细地观察了您的这间办公室。我本人长期从事室内的木工装修,但从来没见过装修得这么精致的办公室。”
伊斯曼回答说:“哎呀!您提醒了我差不多忘记了的事情。这间办公室是我亲自设计的,当初刚建好的时候,我喜欢极了。但是后来一忙,一连几个星期都没有机会仔细欣赏一下这个房间。”
亚当森走到墙边,用手在木板上一擦,说:“我想这是英国橡木,是不是?意大利橡木的质地不是这样的。”
“是的。”伊斯曼高兴地站起身来回答说:“那是从英国进口的橡木,是我的一位专门研究室内装饰的朋友专程去英国为我订的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