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帮助教师上好品德课作一个参照,我们在不断探索与实践中,总结出了“三思一行”教学模式,但仅仅有一个好的课堂教学模式还不够。从模式建构的意义上看,要具体落实“三思一行”教学模式在课堂上的具体运用,还必须就涵盖于该模式内容与形式之上的几个策略问题展开具体地讨论。
一、灵活理解和运用“三思一行”教学模式
(一)“三思一行”教学模式是一个开放性结构
应该指出,“三思一行”教学模式作为品德学科的一种课堂教学模式,它不是封闭性的,而是开放性的;它体现的不仅仅是操作层面上的问题,更多的应体现在它给我们提供的是一种教学理念。有了模式,并非是一定要求教师严格按照“静思→辨思→反思→履行”这样的程序执行。在执行中,我们可以根据教材的不同内容、学生不同年级,学生对某一品德的认识难易状况和涉及的不同范围,对该模式进行调整,可以是“三思一行”、“两思一行”,甚至可以是“一思一行”,也可是“思行”间的多次反复。众所周知,就象我们做衣服一样,我们有了衣料,有了身体的尺寸,就可以根据需要,可做成西装,也可以做成中山装,还可做成唐装。利用“三思一行”教学模式指导我们的品德学科教学,也应象我们做衣服一样,但有一点不能变,那就是“思行相伴”、“以思促需”、“以需促行”的理念。可以这样说,任何一种教学模式(或称教学结构)如果只注重它的完整性,而忽视它的灵活性,那么这种模式的教学活力就不会得到完全的发挥。正是基于这样一种认识,本模式未涉及其变式研究,也没有必要去建立多种变式。这样,就有利教师在使用该模式时的灵活把握,为教师留下了一个探索的空间,真正把它当成一种理念去执行。
(二)“三思一行”教学模式是一个活动参与的范畴
在品德学科教学中,实践“三思一行”教学模式,其宗旨就在于把道德的发展变成学生自身生活的一部分,使其更好地负起自己的道德责任。这就要求教师不管在哪个教学环节,都要尊重、鼓励学生的自由、自主活动,要为这种自主活动提供适宜的道德环境或更多的选择可能性,要通过组织和亲自参与学生的合作活动,通过诸如讨论等各种认知策略帮助学生认识道德、道德发展的规律并把这些规律转化为自己的活动规律,使学生成为“思”的参与者,“行”的实践者。课堂活动既要关注教师的活动,更要关注学生的活动。品德教学不应是教师说教的过程,而应是使学生主动参与,在活动中不断得到发展和纠正的过程,让学生在活动中得到进步。这是实践“三思一行”教学模式,实施课堂教学不可忽视的问题。
(三)运用“三思一行”教学模式的原则
任何东西在实践中都有一个原则的问题,品德学科教学亦如此。那么,我们在运用“三思一行”教学模式进行教学实践的时候,该遵循一些什么原则呢?我们认为,除了遵循《课程标准》所强调的方向性原则、针对性原则、科学性原则、正面教育原则、启发式原则、知行统一原则这六个原则以外,还必须贯彻好以下几个特殊性原则:
1.品行养成的自主性原则
儿童的品行由幼稚走向成熟需要一个过程,如果教师由于儿童在这一过程中产生的变异并非稳定的品行采取粗暴的否定态度,常常会刺伤儿童品行转化的自主意识。
自主性原则要求教师不要做学生学习、内化的操纵者和简单说教者,而要成为品行养成的监督者和榜样。要求教师提供适当的学习、模仿典型,并允许儿童用自己的方式去内化参照这些典型给予他们的东西。当学生对典型的品行提出不同的理解时,教师应引导其比较,而不要过快地否定他们的意见,要充分尊重他们的自主性意识,逐步引导,最终在他们身上完成知行的统一。
2.强调监督、跟踪的原则
品德学科的首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道德意志力和道德行为习惯。“三思一行”教学模式与其他教学模式相比,其最核心的问题就是注重“履行”这一环节的真正实现。因此,我们在这一阶段,应重点把握的是适当的强化,榜样的选择和给予实践的机会。利用监督、跟踪这一有效的“售后服务”形式,提高品德课的育人质量。
3.强调共同进步的原则
构建主义认为,学习者与周围环境的交互作用,对知识意义的建构起着关键性的作用。“三思一行”教学模式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要求学生们在教师的组织和引导下一起讨论和交流,共同建立起学习活动群体,并成为其中的一员。在这样的群体中,共同辨析、讨论各种观点、假说和行为,强化他们的是非标准。这样,整个学习活动群体才有可能共同进步,共同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而不是其中的某一位或某几位学生的进步。
(四)运用“三思一行”教学模式的方法
任何课堂结构都需要一些具体的教学方法来完成,“三思一行”教学模式也不例外。其具体的课堂教学操作方法主要有:
1阅读感悟发现法。就是学生通过教师给他们提供的一些事例、作品和问题或者课文所提供的材料,在不断的阅读思考和欣赏中,渐渐感悟和发现其中做人的道理,形成道德观念的一种教学方法。它在“三思一行”教学模式中,主要用于静思和辨思两个阶段,并以中高年级为主。例如,在教学《做人要讲信用》这一内容的时候,我们让学生打开课本阅读课文材料,然后用笔把自己认为是重点的地方画起来,并结合你认为俞伯牙是一位怎样的人,列宁在开会时为什么不等迟到的人,讲信用的基本要求是什么等问题进行思考,让学生在阅读思考中自我感悟,自我发现,明白观点。这里所运用的就是阅读感悟教学法。
2.讨论比较法。就是由教师提供一组内容材料,材料内容包括正反两个方面,然后交由学生分组展开讨论,让学生在辩论、比较中认识、强化道德观念的一种教学方法。这种方法可以灵活运用于各个年级以及“三思一行”教学模式的各个阶段。例如,我们在教学《让世界充满爱》这一内容的时候,先向学生提供了如下三个材料,即:①小红经常去孤寡老人那儿问寒问暖,对有困难的同学经常给予帮助,别人表扬她时,她总是为之一笑,说这算不了什么。②小光平时对人总是冷冰冰的,有次给“希望工程”捐款,他说:“我都还缺钱花,叫我捐啥?”③一天,小强放学回家,刚好看到一位骑自行车的人不慎摔倒了,小强看着他哈哈大笑。然后让学生分组对小红、小光、小强三人的行为表现展开讨论,比较他们的做法。这里,所使用的教学方法就是讨论比较法。
3.榜样激励法。就是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学生自己说榜样、写榜样,从而达到内化学生道德品质,促进教学任务完成的一种教学方法。这种方法可以灵活运用于各个年级,以及“三思一行”教学模式的反思、履行阶段。例如,我们在教学《让世界充满爱》这一课时,在反思阶段设计了让学生说说班里的好人好事;在履行阶段设计了让学生写本班某同学助人为乐的一件事。这里所运用的教学方法就是榜样激励法。
4.监督评价法。就是在教师的指导下,由学生自己、同学、家长、老师共同参与,对学生在行为规范方面的状况表现进行监督评价的一种教学方法。这种方法主要运用于“三思一行”教学模式的履行阶段。例如,我们在教学《让世界充满爱》这一课时,在履行阶段便作了如下设计:
行为细则自评同学监督家长监督教师监督总体评价
1、新时代的儿童,要有善良之心,同情之心,设身处地地为他人着想,自觉地去帮助别人,用我们的实际行动使世界充满爱。这些要求你记住了吗?
2、你平时爱帮助人吗?
3、你接受过他人的帮助吗?
4、本学期你做过几件好事?
5、在“手拉手”活动中,你做过什么?
(略)
在“献爱心”这个问题上,你打算以后怎样做?
备注:“同学监督栏”和“家长监督栏”,如果你对监督对象的某项行为不清楚,可如实写上不了解。
让学生在自我评价的基础上,接受同学、家长、老师的监督,尽可能约束自己的行为,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促进教学任务的完成。这里所运用的教学方法就是评价监督法。
5.创设情境法。就是教师在课堂上运用实物材料、图片、幻灯、投影、计算机课件等教学媒体,创设一个与教学内容有关的具体情境,激发学生兴趣,优化课堂结构,引导学生获得感性认识的一种教学方法。这种方法可灵活用于“三思一行”教学模式的各个阶段,亦可灵活运用于各个年级段。例如,在教学《国旗、国旗、我爱你》课文时,教师可借助录像内容创设情境。首先向学生播放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节目片头录像,然后要求学生带着问题看录像,即:这段录像是中央电视台播放什么节目时用的?录像出现的第一个画面内容是什么?这样,就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牢牢抓住学生的注意力,自然而然地把学生引向了“国旗”这一教育主题。这里所运用的教学方法就是创设情境法。
6.活动实践法。就是教师结合教学内容组织学生参加一定的实际活动,如参观、慰问、观看影视剧、课堂表演、资料调查、现场调查、实践性活动、教学游戏等活动形式,使之在行为实践中陶冶情感,提高道德认识,培养行为习惯,促进教学任务完成的一种教学方法。这种方法可灵活运用于各个年级段,主要运用于“三思一行”教学模式的履行阶段。例如,我们在教学《妈妈爱我,我爱妈妈》这课时,就组织学生观看电影《世上只有妈妈好》,然后再组织讨论,写观后感,给妈妈制作一张生日卡,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内在的生命情感体验,强化学生敬爱妈妈的意识,让学生在具体的活动实践中受到教育。这里所运用的教学方法就是活动实践法。
7.师生对话法。就是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和学生以口头语言问答的方式,对课文内容进行认知的一种教学方法。师生对话法基本等同于我们平时所说的谈话法或问答法,在品德学科教学中,我们之所以把它变更为师生对话法,其意义在于强调师生课堂上的平等性。平时所说的谈话法或问答法,一般都是由老师问,学生答;师生对话法不仅可以是老师问,学生答,还可以是学生问,老师答,也可以是学生问,学生答。这种方法可灵活运用于各年级段,也可灵活运用于“三思一行”教学模式的各个阶段,特别适合用于低年级阶段。例如,在教学《客人到我家》这课时,分析小军一家人是怎样接待客人的,就采用了问答的方式:
师:听到客人叫门,小军的爸爸怎样做?
生:为客人开门,热情地说:“快请进!”
师:他这样做说明了什么?
生:表示对客人的欢迎和尊重。
师:如果这时候爸爸站在门口对客人说:“你找我有什么事,就在这儿说吧!”结果会怎样?
生:客人认为主人不欢迎自己,不尊重自己,心里会不高兴,会讨厌主人。
师:小军见到客人时是怎样做的?
生:称呼客人,向客人问好。
师:他这样做说明了什么?
生:对客人有礼貌。
……
8.练习操作法。就是采用模拟练习的形式,把道德行为的最佳方式典型化、形象化,让学生进行实际操作练习,在反复操作中指导学生行为的一种教学方法。包括情景模拟与角色扮演、操作性活动、练习等形式。这种方法可灵活运用于各个年级段和“三思一行”教学模式的“履行”环节。例如,教学《学会礼貌用语》一课时,可在“履行”环节采用同桌练习的方式,由学生自己创设情节,学习使用几种常用的礼貌用语,师生共同切磋,肯定对的,表扬好的,纠正错的。
9.易位体验法。就是运用角色易位、心理易位或思考易位,使学生身临其境,设身处地地进行直觉的道德情感体验,激发道德情感,引起共鸣的一种教学方法。这种方法可灵活运用于各年级段以及“三思一行”教学模式的“辨思、反思”环节。例如,教学《向残疾人献爱心》一课时,可在“反思”环节作如下设计:①让学生试一试:闭上眼睛写一句话,用一只手系鞋带。②让学生想一想:刚才所做的容易吗?心情怎样?通过这种角色易位和心理易位的方法,让学生体验并联想残疾人在学习和生活中会遇到许多困难,使之产生同情和尊重残疾人的情感。
二、努力构建新型的师生关系
关于师生关系这个问题,由教育部编写的《素质教育观念学习提要》明确指出:“师生关系是教育过程中最基本、最重要的人际关系。师生关系的好坏直接影响着教育工作的效果,甚至成为教育成败的关键。教师有什么样的学生观,就会对学生采取什么样的态度和方法,它不仅影响着教育效果,也影响着学生的发展。”同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并逐步实现“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这是对教师在新课程实施中进行教学改革提出的新要求。遵循这样的理念,根据学科的不同性质和要求,构建具体的符合新课程理念的学科活动师生关系已成了当务之急。
展望新世纪教育的发展趋势,其中一个很重要的特征就是学校的师生关系发生了巨大变化。拉塞克和维迪努在《教育内容的全球展望》一书中说:“由于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由于每个学生的创造性都受到重视,指令性和专断的师生关系将难以维持。教师的权威将不再建立于学生的被动和无知的基础上,而是建立在教师借助学生的积极参与以促进其充分发展的能力之上。”改变传统的师生关系,已是不争的事实,对师生关系的重组,必须明确从以“知识为本”的教育向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转变,并在此基础上,改变原有的教师与学生的“权威一依存”的关系,确立“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一切”的新型师生平等关系。这种师生关系应当是民主、平等、合作、和谐、愉悦和共鸣的,而不是传统的师道尊严,即教师居高临下、“一言堂”,学生唯唯诺诺,亦步亦趋。那么,在品德教育活动中该建立一种怎样的新型师生关系呢?这是“三思一行”教学模式及其理念着力思考的一个问题。
(一)建立起教育民主与教育集中相统一的新型师生观
师生关系的民主是指学生作为主体,教师要尊重学生,平等对待学生,并能倾听学生的心声,允许学生去主动求真,主动探索,各抒己见,并允许学生对某一问题有不同的认识,哪怕有时可能是一些错误的认识。师生关系中的集中是指教师作为主导,教师要在学生积极参与和追求平等的民主氛围中,引导学生走向共同的品行目标,坚持维护正确的东西,否定错误的东西,这是共同进步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