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投资理财我爱记账本
8168100000037

第37章 退休养老应当提早规划

(1)确定合适的退休年龄,最晚35岁启动养老规划。

如何准备这笔退休金呢?所谓“愚公移山”,巨大的资金需求量是可以通过日常生活的理财而得到弥补的。而这个理财计划实施得越早,也越有可能帮你解脱未来可能的困境。

退休的年纪可以先预估,男性大致在60岁左右,女性大致在55岁左右。所以投资期限就是预估退休的年龄减掉开始的年龄,早开始,可以投资的期限就比较长。正常来说,20年是最低的要求,所以一般来说,最晚35岁或40岁,必须开始考虑养老问题。

如果要缩短期限,只有提高每个月的投资金额,或是选择回报率更高的投资工具。这两种方法都有成本,提高投资的金额,意味着要降低现在的生活水平;选择高回报的投资工具,表示要承担更高的风险。以风险承担能力来说,年轻时可承担高风险,来日方长,还有时间可以把钱赚回来。但越接近退休年龄,你能承担的风险也越低,能做的投资选择也跟着减少,安全性考虑将逐渐比回报率考虑提高。所以,越早开始,实现理想的财务规划的可能性越大。

(2)依据自身经济状况,合理安排退休生活。

在综合考虑家庭收入和支出的情况下,我们应该对自己退休后的生活方式和生活质量进行恰当的评估和合理的安排。一方面要尽量维持较好的生活水平,不能降低生活质量;另一方面还要考虑到自己的实际情况,不能盲目追求超标准生活。

(3)结合自身需求,参考专业建议。

养老规划首先需要结合自身的需求,自身的情况,做到心中有数;其次,养老规划由于周期长、可选择品种多、影响因素多,建议多征求专业建议。个人可以通过银行、保险、基金和证券公司等专业机构都可以了解更多理财信息和理财建议,也可以向独立的理财顾问机构征求理财建议。随着理财市场的日益发展,越来越多的专业机构在提供理财建议和理财服务时,已经由原先的以产品为中心向以客户需求为中心过度。结合自身需求,参考专业建议,可以使养老规划更合理、更科学。

(4)兼顾长期收益和流动性需要。

养老规划是一项长期的理财规划,理财工具选择上要重视长期收益。股票或股票型基金等在获取长期收益方面都具备优势,年轻时对上述品种的投资比例可以相对高一些。随着年龄的增加、风险承受能力的减弱,可以逐步增加对债券或债券型基金等品种的投资比例;同时需要兼顾流动性的需要,以货币市场基金或活期存款的方式保证流动性,至少保证手头有预留3~6个月支出的应急资金,随着年龄的增长,可以增加预留应急资金(如1~2年),提高养老资产的流动性。

(5)定期定额投资有魔力。

最重要的一步是执行。在众多可投资的工具中,挑几个工具,真的把钱放进去。在初期,可以承担较高的风险,以追求高回报。随着退休时点的接近,安全性需求越来越高,资金也应随之调整比重。开始的投资组合可能以股票为主,随着年龄的增加,可以考虑逐渐增加固定收益的理财工具。

如每月拿出固定比例的工资加入到你为养老专设的账户中,比如每月500元或者800元,因为“神奇的复利”作用,多年下来,收益一定十分可观。由于目前我国银行还没有专门为个人退休计划而设计的储蓄产品,因此可以用定期定额购买基金来替代。

(6)商业保险作适当补充。

企业年金和商业性养老保险是另外两个投资工具。企业年金在未来潜力巨大,但由于在中国刚刚起步,因此只在少数的企业中推行。而个人商业养老保险可以由自己来决定是否购买,并可根据自己的能力进行灵活的自主规划和选择。

股票投资、债券投资和基金投资等养老规划的常用工具在长期回报方面都具备优势,而在保险保障方面,商业保险是其他养老理财品种所不能替代的,同时也是社会养老保险的有益补充。商业养老保险操作相对规范安全,个人可以根据自己情况灵活选择;同时建议增加重大疾病险、医疗险和意外险等保险品种组合,以提高应对大病或意外事故的风险承受能力,为晚年生活加强保障。

获得退休之后的幸福生活并不难,关键在于走好年轻时候的理财之路。尽早开始养老规划吧,未雨绸缪,结合自身需求,参考专业建议,兼顾长期收益和流动性需要,组合搭配养老理财品种,将有助于退休后过实现一个富裕、充实的晚年生活,尽享晚年生活的金色时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