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长发飘飘的日子
8161000000028

第28章 国庆和他的小站

陈国庆。看到这三个字,觉得朴实真诚。有如泥土般原始亲切,石头般塌实厚道。

读到这三个字,觉得掷地有声。前两个字为平声,后一个字为去声。前两个字似乎在为后一个字蓄积一种力量与气势,使得这个名字,铿锵有力,阳刚十足。

这让我想到他这个人和他的小站,其内在的意韵何其相似。

国庆说,他是一名铁路工人。打开国庆的个性空间,照片中的他,笑得那样朴实憨厚。铁路工人的劳作给了他强健的体魄与男子汉的气概。文人的心性又给了他浓厚的书卷味。在他的身上,男人的粗犷俊美与体贴温柔得到巧妙的结合。

初识国庆,你会强烈地感受到他的真诚、热情和乐于助人。国庆和我同时撞入巢里,他在巢里的首发文章《我的老师》正好在我写的第三篇《永远的油菜花》后面。他功底深厚,文字的精炼老到和传神的细节刻画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在他文章后面主动留下了我在网络上的第一个评论。没有想到,第二天,我仅写的三篇文章后面都有了他的脚印。

接触多了,我发现国庆热情的外表下有一颗细腻之心。他会和娘们一样在电视旁边,在佛音悠悠中流泪。然而国庆不只是温情脉脉,他也是极有个性的。在论坛里遇到不公之事,他主持公道,唇枪舌战,显示了他的正直和不畏强暴的气概。也许正是因为这些原因,国庆在巢里的人缘极好。

更多时候,国庆都是教我为文之道。我的每篇文章,他都认真指出亮点与不足。他说,初学写作者首先要把文字理顺。有些人的文字一出现,就给人眼睛一亮的感觉。所谓“行家一出手,就知有没有”。有许多次,我都流露出自卑想辍笔的情绪。他便大发感慨:“你的悟性不错,就是太自卑了点”。这话虽是安慰,但在我不断的气馁中,又不断地昂扬奋发。像我这样懒惰而又自卑的人,写作能坚持到今天,没有朋友的鼓励和支持是不可能的。

去年暑假里,国庆曾经在论坛里发了个“《读唐诗宋词》感”的帖子,这常让我有种莫名的亲切与憧憬。

从国庆的文章中得知,国庆的小站,是静静地座落在铁路旁边。小站的对面,有一座安静的起伏不高的山,山上披满各种深浅不一的绿。阳光尽情地铺洒下来,风很洒脱地在小站里穿堂而过,携来对面山上的清新的绿意。国庆就是坐在这样的风景里,静静地读唐诗宋词。小站本身就是一首诗,一幅画,难怪国庆读书能这样的入情与入境。国庆的收获是这样地独到与新颖。

小站是国庆的好友,兄弟。不,简直就是国庆的爱人,是情人。书读得累了,国庆就蹲在小屋里和同事下棋,玩牌。或者蹲在小站的池塘边,静静地钓鱼。可以想象,他在那美丽的池塘边,脸微微地笑着,眼睛微微地眯着,思绪微微地飞着,心却在热热地爱着呢。

小站的冷清与寂静给了国庆众多思考的空间,小站的清秀与灵透又赋予了他无穷的诗意和灵气。于是,他的笔下,总有源源不断的爱意。他笔下的小站,是那样的朴实美丽而又极富情趣。《小站的田园》、《小站无故事》、《工区的日子》、《水乡,小站,人》、《我家住在铁路边》、《小站清明》……一系列小站文章,写得美丽绝伦,娴熟自然。他在《小站的初夏》里写道:“有歌云是春碰碎了翡翠桥,染绿了小村庄,那初夏就是一棵巨大的碧叶卷心菜,用弥天的绿把小站裹在心中,层层叠叠,密密匝匝,且越裹越紧,越染越绿。”看着这些活泼清新的文字,真是令人艳羡!而这一切都是源于他对小站的一往情深,源于他对小站质朴深沉的爱。

国庆笔下的小站,除了美丽清静而富有情趣外,总有一种昂扬的气势。这是对生命无限热爱的表现。在他的《砍青》、《风雪十字铺》里,就有一种大气磅礴,一种水浒传似的英雄情结在其中回旋不止。这种气势与不屈表现在国庆的写作上,就是他的不断寻求突破。他说,每个写作者都会遇到瓶颈现象,在一个层面来回跑步。他说“穷则变,变则通”,一个好的写手应该不断地挑战自己,只要突破了这个瓶颈,写作就会豁然开朗。他挖掘内心的潜质,这种由于作者一直在某方面纵向深入而忽略的潜质。而且,他在写作的每个领域都不是浅尝则止的。他尝试写的小说《水磨坊》发表在《佛山文艺》杂志上,他的新式写法《一粒从火车上逃跑的玉米粒》发表在《朔方散文》杂志上,他初次写的戏剧《销魂的牡丹亭》发表在《民族论坛人文新刊》杂志上……

他的语言老到精练,细密而极富情趣,如他的《水席》;也有精雕细刻,细腻柔美的,如他的《温润》。生活味极浓的散文,有贾平凹之风。闲适精致的雅文,又有汪曾淇之风。散文诗又有泰戈尔之气。他的许多精彩的文字堪称经典,如《文字的舞台》中,他这样写道“站在这样的文字的舞台上,苍凉也好,悲伤也罢,我只愿做这样的青衣。有没有灯光,有没有喝彩都无关紧要,自己给自己数着板眼,用碎急的台步,用一生时间,去跑生命的圆场……”。在《你是孝顺儿子》中,他把母爱与儿子的爱之间的差距比做“一缕春风”与“整个春天”、“一簇浪花”与“整个海洋”、“一枚红叶”与“整个枫林”、“一朵雪花”与“银色的世界”的差距。

工夫的确不负有心人,他在巢里百多篇文章中,大部分发表在传统媒体上,共四十多万多字。其中《小站的田园》20年前就发表到《散文》刊物上,《一粒从火车上逃跑的玉米粒》被收入安徽五十家。

国庆和他的小站,已经成了不可分割的整体,成为一种文化现象,在巢里散发出独特的芬芳。

顺祝国庆生日快乐!

2006年10月1日

-由红梅傲雪评论:

好久不上网,读着小荷写国庆的文字,心里热乎乎的。和国庆差不多同时进巢,是读着国庆的美文一路走来的。国庆的文字既有精雕细刻的细腻,又有闲致精致的情趣,而小站是国庆的根,国庆的喜怒悲乐都在这里,国庆从这里出发,奠定着自己文字的基石。借小荷此文问候国庆,并感谢一直以来对红梅的指点和帮助!

-由白翅若芝评论:

久仰陈国庆老师大名,多次欣赏过陈国庆老师的文章,也知道“铁路工人”、“蝈蝈”等美称,只是无缘相识,无更多地了解。今日看小荷此文,更加仰慕陈国庆老师的人品文品了。呵呵!久仰正在进行时……

-由陈国庆评论:

小荷,谢谢!万语千言汇成一个字。在巢中,我收获的不仅仅是写了几个小文章,更多的是收获了许多像小荷一样好朋友的友情。这种纯洁的纯粹的友谊,干干净净,不带一丝私念杂念。我们爱字,因为字相知相识相守,方方正正的字,带给我们是大大方方的爱,这种爱,是深厚的,是广博的,是大写的。谢谢所有朋友们的祝福,谢谢!